首页 理论教育学会操作与心智技能教师招考专用|必做2046题详解

学会操作与心智技能教师招考专用|必做2046题详解

【摘要】: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A训练要求之一就是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只有通过反馈,学习者才能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要求。题干中教师的做法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原型定向。

基础题

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动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是指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强调练习对于动作技能的重要性。故本题选C。

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原型操作的理解。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原型操作即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故本题选C。

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的理解。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在学生的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情况:(1)练习后成绩逐步提高;(2)练习中的高原现象;(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4)学生操作技能形成中存在个别差异。故本题选C。

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连续的动作技能。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根据动作是否连贯,分为连续的动作技能和不连续的动作技能。连续性动作技能指一系列的动作,一个接着一个、不间断地进行的动作技能,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如骑车、跑步游泳等。不连续的动作技能也称非连续性动作技能、断续性动作技能,它是指动作开始和结束都十分明显,组成活动的各动作彼此可以相互独立,并且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其精确性可以计数的动作技能。如射击、举重、投篮等。故本题选C。

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控制表现为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故本题选C。

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技能的分类。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比如,骑车、游泳,弹琴等。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题干中,演奏乐器属于操作技能,故本题选D。

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操作定向: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2)操作模仿: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3)操作整合:把构成整体的各动作要素,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成为整体,形成操作活动的序列,获得有关操作活动的完整的动觉映象的过程;(4)操作熟练:通过动作练习形成的活动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题干中嘉明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属于操作整合阶段。故本题选D。

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动作技能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认知阶段是理解学习任务,学习者在这一阶段,首先要通过对示范动作的观察,对刺激情境的知觉,来形成一个内部的动作意象,以作为实际操作时的参照。因此,动作的示范和讲解是该阶段最为关键的因素。联系形成阶段初步掌握了一系列动作,并能把单个动作联系起来错误动作减少、趋于连贯。自动化阶段是各个动作相互协调能够自动完成一个又一个动作无需特殊的注意和矫正。故本题选A。

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故本题选B。

1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操作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对象具有客观性,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2)执行具有外显性,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实现的;(3)结构具有展开性,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对象具有观念性,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信息;(2)执行具有内潜性,心智活动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3)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活动不完全的、片断的,是高度省略和简化的。C选项错误,操作技能的动作不能合并,心智技能的动作则可以合并。故本题选C。

1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www.chuimin.cn)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模仿的实质是将头脑中形成的定向映象以外显的实际动作表现出来。题干中学生是在模仿老师,一步步尝试动作,属于模仿阶段。A选项整合阶段习得的动作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B选项定向阶段主要是教师示范,学生并没有外显的动作。D选项熟练阶段动作已经自动化。故本题选C。

1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训练要求之一就是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只有通过反馈,学习者才能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合乎要求。其中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的动作、强化正确的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题干涉及到30多次练习,但是仍然没效果,是因为被试者被蒙上眼睛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故本题选A。

进阶题

1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即了解实践模式,了解动作结构、各动作成分及其顺序等;原型操作即根据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把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动作程序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借助于内部言语,学生可以在头脑内部以非常简缩、快速的形式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题干中教师的做法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原型定向。故本题选A。

1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第二境界,意思是有了目标,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后形容消瘦而却继续追逐,无怨无悔。高原阶段是指在结构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与“求之不得”相似。故本题选C。

1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题干所述内容表明,将被试分为两组,有指导的一组的射中率明显高于未受指导的一组,突出了指导因素的重要性。故本题选A。

1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物质活动指借助实物进行活动,物质化活动指借助实物的模型、图片、样本等代替物进行活动。题干中杨杨通过糖果、手指等实物操作进行运算,属物质活动阶段。故本题选B。

1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高原现象。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高原现象是在学习或练习过程中出现的成绩暂时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都觉得模糊的一种现象。题干中小刚的成绩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滑,是因为他现在的状态处于高原期。故本题选A。

1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技能形成阶段。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操作定向阶段是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印象的过程,视觉为主。操作模仿阶段是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的模式,视觉+动觉。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学习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视觉逐步让位于动觉。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动觉为主。结合题干描述,故本题选D。

1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五阶段论。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加里培林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五阶段论分别为: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和内部言语活动阶段。其中内部言语活动阶段是智力活动形成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心智活动完全借助内部言语完成,高度简要、自动化,是很少发生错误的熟练阶段。在这一阶段,心智活动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成分。题干表述强调的是达到自动化水平,属于内部言语活动阶段。故本题选D。

2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技能与习惯的关系。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技能和习惯的区别在于:(1)技能是越来越向一定的标准动作体系提高,而习惯则越来越保持原来的动作组织情况。习惯是保守的,技能则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2)技能有高级、低级之分,但没有好坏之别。习惯则不同,它跟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有好坏之分;(3)技能和一定的情境、任务都有联系,而习惯只和一定的情境相关系。技能是主动的,需要时出现,不需要时就不出现,习惯则是被动的;(4)技能要与一定的客观标准做对照,而与习惯做对照的,则只是上一次的动作。因此,选项C的错误在于熟练技能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但没有好坏之分,而习惯却有好坏之分。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