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摘要】:小学生主要处于7—11岁,对应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B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B学生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指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发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能逾越的。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童年期。

基础题

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故本题选D。

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成人)。小学生主要处于7—11岁,对应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故本题选C。

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认知方式。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将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其中,场独立型者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做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倾向于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根据题干所述,包拯断案属于场独立型,故本题选D。

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年龄段是12—18岁。故本题选B。

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婴儿通过对物体的抓取、摆弄等动作获得关于物体的知识,从而认识物体。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怯感(1.5—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30—60岁);自我整合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题干中的小红刚上二年级,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故本题选C。

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在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他们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和补偿性。故本题选D。

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辐合型认知方式。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研究,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题干中,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表明为辐合型的认知方式。故本题选C。

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学生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指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发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能逾越的。故本题选B。

1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知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故本题选D。

1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顺序性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不能逾越。题干描述体现的是顺序性的规律。故本题选A。

1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维果茨基的理论。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维果茨基提出,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可以促使儿童发展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因此,“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通过教学来创造最近发展区。C选项正确。维果茨基既重视学生的现有水平,又提出教学应该稍微高出学生的现有程度,A、B、D选项都不符合维果茨基的思想,故本题选C。

1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能力结构差异。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智力类型(结构)差异主要是指学生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在人的智力组合中,有的人言语智力占优势,有的人身体运动智力占优势,还有的人人际智力占优势。故本题选D。

1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习准备。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学习准备包含三个因素:一是生理因素,尤其是脑神经发育的成熟度;二是智力因素;三是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社会性的发展都影响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学习动机和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的准备,故本题选D。

1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少年期心理特点。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少年期情绪易感性强,容易出现情绪的两极化,自我控制能力尚有不足。故本题选D。

1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12—18岁)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故本题选B。

1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儿童发展的阶段名称。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发展心理学上一般把儿童个体的身心发展分为如下六个阶段:(1)乳儿期(出生至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7岁);(4)童年期(6、7—11、12岁);(5)少年期(11、12—14、15岁);(6)青年初期(14、15—17、18岁)。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童年期。故本题选C。

1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认知方式。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根据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的不同,将认知风格分为冲动型与沉思型。沉思型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这种类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慢,但错误率很低,在解决高层次问题中占有优势。故本题选D。

1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关键期。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2-3岁是学习口头言语和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学习乐器的关键期;9岁(小学三年级)是道德形成的关键期;10岁以前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故本题选B。

2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结构(类型)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的发展水平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等方面。其中性别、年龄以及种族都属于智力的群体差异。故本题选D。

2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形式运算阶段的特征。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形式运算主要的思维特征体现为以下几点:(1)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2)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3)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儿童的思维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能够解决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4)具有可逆性与补偿性。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5)思维具有的灵活性。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6)具备了反思能力,即系统地检验假设的能力,能够系统地概括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所有可能方法,能进行组合推理。题干中高中生可以摆脱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表明其处在形式运算阶段。故本题选D。

2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少年期的理解。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也称“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故本题选B。

2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图式的理解。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即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它是一种有组织地思考或行动的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故本题选A。

2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会面临特定的发展危机。其中,自主感对羞耻感主要发生在1.5—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主要发生在3—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主要发生在6—12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主要发生在12—18岁。故本题选C。

2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认知方式。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题目中,赵毅同学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不能坚持己见,体现了场依存型的认知风格。故本题选D。

2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故本题选A。

2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性格的结构特征。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理智特征和情绪特征。其中,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朝三暮四属于意志特征。故本题选A。

2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关键期的提出者。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关键期最早由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洛伦茨(劳伦茨)在研究小鸭的习性时发现,动物追随行为——印刻现象,只在特定的时期出现,即关键期。故本题选A。(www.chuimin.cn)

2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小学生在心理发展阶段中处于童年期,童年期的儿童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故本题选D。

3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形式运算阶段强调的是一种抽象逻辑思维。浮力看不见摸不着,是通过抽象思维推理出来的力,儿童理解浮力,说明其思维已经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故本题选D。

3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活动表现的关系单一,不能进行可逆运算。题干中,由5+2=7,推导出7-5=2,属于可逆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还不具备。故本题选C。

3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教学的可行性是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决定的,把教学要求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故本题选B。

3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童年期,也称学龄初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故本题选B。

进阶题

3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维果茨基的高级心理机能。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维果茨基认为,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所谓低级心理机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包括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所谓高级心理机能是以“语言”为中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所特有的。个体只有在掌握了人类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各种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观察、随意注意、抽象思维、高级情感、意志等。故本题选D。

3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前运算阶段的泛灵论。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泛灵论是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题干中可可认为花朵也是有生命的,所以属于前运算阶段中的泛灵论。故本题选B。

3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习风格理论。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科尔伯格对学习风格中的认知风格进行了综合性探讨。他从两个维度来考虑认知风格,即具体体验—抽象概括维度和反省性观察—主动实验维度,然后,他由这两个维度构成了一个坐标系,确定出四种学习风格:顺应者方式、发散者方式、聚合者方式和同化者方式。故本题选B。

3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最近发展区。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最近发展区是学生已有的水平和在他人帮助之下可以实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跳一跳,摘桃子”原意指经过努力,才能摘到桃子,而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既付出一定的努力,又能学到相应知识,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念。故本题选D。

3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图式。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即心理活动的结构和组织。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皮亚杰认为智慧是有结构基础的,而图式就是其用来描述智慧(认知)结构的一个核心的概念。故本题选B。

3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题干所述即为最近发展区。故本题选A。

4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同化。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在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题干中,小明把“蜜蜂”整合到“苍蝇”的认知结构中,属于同化。故本题选A。

4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认知方式。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为依据,不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作出独立判断。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题干中小明根据老师对他的态度而产生了相应行为的变化,属于场依存型认知方式,故本题选D。

4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最近发展区。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维果茨基把个体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基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的发展水平,指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即人们平时所讲的“潜能”。这样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可以通过教学或者别人的帮助来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所有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顺利掌握,这说明该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故本题选B。

4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学龄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本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开始体会到持之以恒的能力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开始形成一种成功感。故本题选C。

4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认知风格。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场独立型是指很容易将一个知觉目标从他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能够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到暗示。沉思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碰到问题时不急于回答,倾向于深思熟虑,用充足的时间考虑、审视问题,权衡各种问题解决方法,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满足多种条件的较有把握的最佳答案,因而错误较少。一般而言,场独立且沉思型的学生适合自然学科。故本题选A。

4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维果茨基的思想。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简单地移植到教育心理学,并创立了心理学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故本题选C。

4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认知风格中的场依存型。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所以对于场依存型的教师要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注重问题解决的思路、过程、策略。同时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认真分析与思考各类事物与现象。故本题选C。

4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维果茨基的理论。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维果茨基认为,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所谓的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高级心理机能是指观察(有目的的知觉过程)、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等。故本题选B。

4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独立型性格类型。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独立型性格类型的儿童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也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对这类儿童进行教育时,教师既要使他们所具有的自信、独立性、自制力等优良性格特征得到巩固和发展,又要防止他们产生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狂傲、冲动、不关心集体等不良性格特征。

依赖型性格是指缺乏独立性的一种性格类型。属顺从型的人,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并按此行动,消极地适应环境,往往不能应付紧急的情况。BC选项为干扰选项。题干中小明符合独立型性格的特点。故本题选D。

4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中的作用:(1)适当的教育有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2)帮助学生建立勤奋感,克服自卑感;(3)化解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危机。青少年希望被当作成人看待,基于这一点,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发展,不能再把学生当孩子;应该给予他们明确的指示,让其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关注同伴之间的交往和影响;鼓励青少年自我教育。故本题选C。

5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关键期,是早期年龄阶段对某种刺激反映最敏感的时期,亦称敏感期、最佳期或最佳年龄。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有成人帮助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题干中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技巧,最终完成了拼图,说明了最近发展区的存在。故本题选D。

5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雷诺的六维理论主要包括知觉偏好(视觉、听觉、动觉)、物理环境需要(声音、光线、温度)、社会环境偏好(单独、同伴、多样化)、认知方式(场依存—场独立、抽象概括、主动实验和反省性观察)、最佳学习时间(早、午、晚)、动机和价值观(价值观、动机、态度)。题中提到嘈杂和安静的物理环境,体现学习风格中对物理环境的需要。干扰项A:有的人习惯用看来学习,有的人习惯用听来学习,有的人则倾向于在操作中学习。故本题选B。

5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关键期的理解。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发现幼禽的印刻现象时提出“关键期”的概念。所谓关键期,是指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变得很小或没有。关键期不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故本题选B。

5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认知方式。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冲动型学生更多的是使用整体性加工方式,在完成需要做整体性解释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但在阅读、推理学习方面,学习成绩不太好,因为阅读、推理需要细心分辨,过分强调速度的学生会处于不利地位。故本题选B。

5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包括:(1)这一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2)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3)去自我中心;(4)思维开始逐渐去集中化(多维思维);(5)出现了具体逻辑思维。题干中,能够理解一只矮而宽的玻璃杯,和一只高而窄的玻璃杯可以盛等量的果汁表明学生获得了守恒概念。故本题选D。

5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认知差异与教育。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往往喜欢使用眼睛来接受外界的信息,善于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往往具有快速浏览学习材料的能力。所以,对于这类学习者来说,提供视觉学习材料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动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对自己能够动手参与的认知活动更感兴趣。因此C选项错误,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