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第十章德育与学生品德发展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第十章德育与学生品德发展

【摘要】:B项,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认为德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并且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因此,“勿以恶小而为之”主要指道德行为。

基础题

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故本题选D。

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目标。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思想教育目标包括世界观教育目标、人生观教育目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目标以及理想教育等内容。故本题选B。

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陶冶法的实施要求。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陶冶法的实施要求包括:(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D选项注意检查与坚持是锻炼法的实施要求。故本题选D。

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规律。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A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对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B项,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这几个因素简称为知、情、意、行。构成品德的知、情、意、行这几个因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C项,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D选项,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由题干分析可知,A选项正确。故本题选A。

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案例中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没有尊重学生,故D项正确。知行统一强调要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统一,将正确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强调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疏导原则强调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故本题选D。

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陶冶法。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良好的情境,运用情感因素和环境因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一种德育方法。陶冶包括三个方面,即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属于环境陶冶。故本题选A。

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本质。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德育过程本质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是个人走向社会和社会道德融入个人身上的统一。故本题选D。

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奴隶社会德育的内容。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礼、乐是西周六艺内容的核心,礼指的是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故本题选A。

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纲要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在《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中爱国主义教育处于核心的地位。故本题选C。

1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道德意志。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小王知道私拿别人东西不对,但有时忍不住,实质在于缺少用理智战胜欲望的意志,道德意志不强。故本题选C。

1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的定义。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故本题选C。

1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目标的定义。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德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故本题选C。

1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体谅模式。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所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认为德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并且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故本题选B。

1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方法。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题干中所强调的是通过各种实际锻炼,达到培养个体品德的目的。故本题选A。

1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故本题选C。

1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故本题选C。

1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行为的特点。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毫不关心。因此,“勿以恶小而为之”主要指道德行为。故本题选D。

1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情感陶冶法。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观看影视作品,属于艺术陶冶。故本题选B。

1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三大途径。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是当前针对未成年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三个主要途径。这三个途径彼此之间既相互区别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且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具体而言,学校、家庭、社会各种教育力量通过有机结合,彼此间沟通互动,形成一个庞大的德育网络体系。在这个网络体系中,学校德育居于主导地位,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基础,社会德育是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补充和延伸。故本题选B。

2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1)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2)道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3)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道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4)道德行为是关键,是衡量个体思想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行是人的品德的外部表现,也是衡量人的品德好坏的重要标志。故本题选D。

2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题干中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说明学校与家庭之间没有协调好,应该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故本题选C。

2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规律。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根据德育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行诸方面统一发展的规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教师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故本题选A。

2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规律。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并接受实践检验。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德育过程的基础和源泉。活动和交往的性质、内容、方式不同,对人的品德影响的性质和作用也不同。故本题选B。

2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思想教育。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思想教育就是试图通过某一类思想去武装和占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站在如此这般的立场去“思”、去“想”,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等,都属于思想教育范畴。故本题选B。

2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道德认识的概念。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故本题选A。

2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基本任务。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其中不包括培养个人主义,故本题选B。

2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1)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故A选项的说法正确。(2)道德情感在促进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中起着调节作用;故B选项的说法正确。(3)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故C选项的说法正确。(4)道德行为是关键,是衡量个体思想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志。故D选项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2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运用说服法的基本要求:(1)明确目的性,故A选项的说法正确。(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故C选项的说法正确。(3)注意时机,故D选项的说法正确。(4)以诚待人。B选项,选好示范的榜样属于榜样法的基本要求。故本题选B。

2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包括生存性功能、发展性功能、享用性功能。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故本题选D。

3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目标对德育过程的作用。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德育目标既是实施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的基本过程。故本题选C。

3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德育原则。(www.chuimin.cn)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要求包括:(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故本题选A。

3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在针对德育过程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多端性,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故本题选D。

3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模式的概念。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某种组合方式是德育模式,这是德育模式的概念。故本题选A。

3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确定德育内容的主要依据有:(1)德育目标制约着德育内容的性质;(2)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当前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4)还应考虑文化传统的作用。D选项,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是并列概念,因此,德育方法并不属于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故本题选D。

3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题干中“爹打娘护”体现了家庭在培养儿童德育过程中缺乏一致性与连贯性的现象。故本题选C。

3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模式。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拉斯、哈明等人。该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其目的是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赋予理智的价值选择。题干表述的是价值澄清模式。故本题选C。

进阶题

3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目标。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全面性表现在扭转了过去德育目标中过分关注社会要求的倾向,强调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的统一。故本题选D。

3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内容。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法制教育包括学校纪律与规章制度的教育。“不迟到早退”属于《中学生守则》中的条目,因此属于法制教育。故本题选D。

3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并接受实践检验。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德育过程的基础。题干中,班主任组织“淘气鬼”成立足球队并进行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体现了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故本题选C。

4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指导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使品德不断完善的德育方法。题干中的希望树活动体现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制定目标,自我监督,从而不断完善品德的做法。因此C选项与题意相符。A选项,榜样示范法指通过树典型、立榜样,让学生有学习的参照和目标,从而教育和鞭策学生的一种方法。B选项,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一种方法,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社会实践活动。D选项,品德评价法,即班主任依据学生守则、中学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做出评判,以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和巩固,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方法。故本题选C。

4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德育过程的理解。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认识性质的矛盾、能力性质的矛盾、思想性质的矛盾。学生心理矛盾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并非单一化。故本题选B。

4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德育过程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教师教导下学生思想道德的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知、情、意、行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其中,学生的主动建构包括:学生对环境影响的主动吸收和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相互促进。题干中,龙龙总是打骂班上的同学是他主动吸收家庭环境影响的结果。故本题选A。

4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品德评价法即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受教育者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方法,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操行评定评比等。题干中甲班评比“日常行为小明星”的方法即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的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故本题选A。

4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即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题干中杨老师和小亮家长密切沟通,一起为小亮的健康成长努力的行为正体现了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故本题选C。

4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B选项的意思是(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A选项体现疏导性原则。C选项体现知行统一原则。D选项体现德育的榜样示范法。故本题选B。

4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榜样法。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材料中的学生从“随地扔纸屑,脏话连篇”到“班级学习氛围浓厚,教室一片整洁”源自他们一直把周老师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因此A选项正确。新课改强调教学相长,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材料中描述的是老师是学生观摩学习的对象,B选项错误。老师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学生做表率,不良行为则会带给学生负面的影响,C选项错误。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

4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青少年学生缺乏一定的行为自控能力,这就决定了在正面引导的同时,必须加以必要的纪律约束。面对题干中的这个学生,教师应该在正面教育的同时引导其遵守课堂纪律,A、B、D选项的做法不符合。故本题选C。

4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知行统一原则。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知行统一原则是指德育要引导学生把课堂道德理论学习与课外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养成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该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德育不应单纯寄希望于课堂道德理论教育,而是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来进行。题干中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年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这样的做法符合知行统一原则。故本题选D。

4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一种方法。榜样主要包括伟人和英雄模范人物、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题干中老师在班里表扬了王同学,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表明王同学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故本题选A。

5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德育的情境陶冶法是指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题干中老师通过卡通画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利用了环境感染的方式。故本题选C。

51.【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规律。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题干强调把德育教育贯彻在教学、活动、教师榜样、学生的自我教育以及管理中,体现了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故本题选D。

52.【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榜样示范法。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一种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这是榜样法的表现。A选项,“惩前毖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B选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是指对于别人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加以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好让自己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C选项,“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故本题选D。

53.【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与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题干的意思是大体上儿童的性情,都喜欢游戏而不喜欢拘束检点,如同草木刚开始萌芽,舒朗畅适就枝条发达,毁坏阻挠就衰败萎缩。现在教育儿童,一定要使他们向精神振作的方向发展,如此内心喜悦,他的进步自然不能停止。所以针对儿童的天性,我们既要尊重,也要给予一定的约束。故本题选B。

54.【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校德育的教育内容。

【参考答案】B

【专家详解】社会主义的学校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三部分。其中,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党和国家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民主教育等。题干中,升旗、唱国歌等属于爱国主义教育。故本题选B。

55.【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学科特色与德育优势功能的发挥。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学科特色与德育优势功能的发挥包括:(1)人文学科凸显德育的精神性。人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2)自然学科凸显德育的神圣性。道德起源于对规则的尊重,道德神圣感与敬畏感是一个人德行成长的摇篮,会引导人终身向善。(3)艺术学科凸显德育的享用性。艺术学科是让学生通过审美体验,提升精神境界。审美是一种自由性境界,具有摆脱感官局限和超越现实功利的特性,给人的心灵提供更广阔更充分的自由,具有极大的精神愉悦性,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的变化。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56.【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实施。

【参考答案】A

【专家详解】由题干可知,强调教师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和学生已有品德水平,进而有区别地、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故本题选A。

57.【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情感陶冶法。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中英国教育家威尔逊的“家庭模式”是由30—80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学生组成一个“家庭”,共同参与一些仪式和日常生活。在教育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并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情感问题,“家庭”可以既提供归属、安全、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又能促使儿童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强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故本题选C。

58.【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德育要求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其中,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多端性,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题干中学生明白传纸条不对,但是忍不住,说明具有相应的道德认识,但是道德意志比较薄弱,所以应从道德意志的培养入手。因此赵老师的做法正确。故本题选D。

59.【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

【参考答案】C

【专家详解】品德修养指导法(亦称自我教育法、修养法、自我修养法和指导自我教育法)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曾子孟子荀子等都强调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孔子提倡君子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曾子强调“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认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是“反求诸己”;荀子指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反求诸己”,意思为反过来追究自己,从自己方面找问题。“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意思是做一个人,尤其是做一个君子,重要的是要严格地要求和责备自己,对人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在责备和批评别人的时候应该尽量做到和缓宽厚,体现了自我修养法。故本题选C。

60.【出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D

【专家详解】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做到使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特别是“知行统一”“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都在强调要引领学生在行动中体验和提升。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