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鼓乐的地位与价值已为学界共识。面对一个庞大且内涵丰富的乐种体系,其基本认识尤显重要。乐种属性与鼓乐概述是对西安鼓乐的一个基本的描述,虽然不很深入,但全面、精炼,使人有一个从名称到属性以及风格特征全面了解。......
2023-11-23
西安,古称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又曾为赤眉、绿林、大齐(黄巢)、大顺(李自成)等农民起义政权的都城。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此而得名。1928年,在西安首次设市,1948年由省辖市改为国民政府行政院辖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曾经是陕甘宁边区辖市、西北行政区辖市、中央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以来,一直为陕西省省会所在地,现属副省级城市,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临潼八区及长安、蓝田、周至、户县、高陵五县。
西安地处中国中、西两大经济地域结合部,是西北各省通往西南、中原及华东的门户与交通枢纽,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在全国经济总体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重要战略地位。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深远的历史渊源,使西安成为中国北方西部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与物资集散地。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使西安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基地、科技研究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重大历史事件西安是一座具有三千余年文明史的都市,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无数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公元前约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并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大社会改革。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顶峰时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
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唐王朝建立后更名长安。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西安人民为推翻腐朽反动的清朝政府奋起战斗。清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军陈得才部围攻西安,于三兆、杜曲等地大败清军,在西安地区播下武装起义的火种。陕西回民起义随后爆发。清同治五年(1866年)西捻军入陕,在西安东郊十里铺大败清军。这几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同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遥相呼应,震撼动摇了清王朝在西北的统治。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后,西安是最早起而响应革命的省会城市之一。陕西革命党人同哥老会联合,于10月22日发动起义,经两天激战控制西安,不仅推翻了清王朝在陕西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武昌起义,打破了清王朝企图以西北为基地地反扑的梦想,而且促进了北方革命高潮的到来。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消息传到西安,爱国学生奋起响应,游行示威,组织演讲,唤起民众,宣传抵制日货,成立陕西学联,选派代表进京请愿,大声疾呼“吾陕西学生,素称爱国,高举义旗,焉能后人!振臂而起,誓作北京学生之后盾;登高号呼,唤喊国民之、忠忱”。西安的学生运动,有力地响应和支持了北京的学生运动。
在1924年至1927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次高潮中,拥护孙中山革命政权的国民军于1925年把军阀刘镇华逐出陕西,控制西安。1925年10月。西安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诞生。当北洋军阀向国民军反扑时,刘镇华率镇嵩军围攻西安达8个月之久。西安军民在李虎臣、杨虎城率领下,克服缺粮断炊的严重困难,奋起抗击,殊死搏斗,保住了西安这一革命阵地。当北伐战争推进到华中地区时,国民军联军进驻西安。在中国共产党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的合作努力下,西安地区革命运动风起云涌。1927年初,共产党人刘含初、史可轩、邓小平等人在西安创办中山学院和中山军事学校,培训大批革命骨干。西安附近的农民运动也蓬勃兴起,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www.chuimin.cn)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军国主义步步进逼,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在民族存亡系于一发的危急关头,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向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种充满爱国热忱的浩然气概,有力地振奋了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全民族团结抗日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现代历史的重大转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西安地方组织和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克服重重障碍,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5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安。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贺龙任主任,贾拓夫、赵寿山、甘泗淇任副主任。5月2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成立,贾拓夫任市长、方仲如任第一副市长,张锋伯任第二副市长。西安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迈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古都西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仅名列《二十五史》和其他史书中的人物,就有一千多人。他们或是土生土长,或者长期生活创业于斯,但都创造了光辉业绩,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演进作出巨大的贡献。如古代政治家周公、吕尚、商鞅、吕不韦、晁错、萧何、张良、张敞;思想家董仲舒;历史学家司马迁、班固、杜佑、刘知几;发明家马钧;建筑学家宇文恺;医学家孙思邈;天文学家落下闳、李淳风、僧一行;军事家周亚夫、霍去病、卫青;法学家张释之、张汤;农学家赵过、汜胜之;画家、书法家吴道子、阎立本、薜稷、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文学家、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韩愈、柳宗元、司马相如、杜牧;翻译家、旅行家玄奘;外交家张骞;地理学家贾耽、李吉甫;数学家王孝通;目录学家刘向、刘歆;关学家张载、王九思、冯从吾。在近现代,又有辛亥革命人张凤岁羽、井勿慕、于佑任;早期共产党人史可轩、魏野畴、雷晋笙;水利专家李仪祉;著名记者张季鸾;现代诗人王独清;书画家阎甘园、赵望云、石鲁;著名作家柳青以及戏曲家孙仁玉、范紫东、马建翎、封至模等。
有关古都 西安的文章
西安鼓乐的地位与价值已为学界共识。面对一个庞大且内涵丰富的乐种体系,其基本认识尤显重要。乐种属性与鼓乐概述是对西安鼓乐的一个基本的描述,虽然不很深入,但全面、精炼,使人有一个从名称到属性以及风格特征全面了解。......
2023-11-23
第一节长安建都述略西安地处关中平原,濒临渭水之南,秦岭之北,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四塞之内,沃野千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位置,使其成为历史上诸多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在此立国建邦设置都城的首选之地。粗略统计,见诸报刊论著中关于西安建都朝代的说法,竟达20多种。表1西安建都朝代表5.十四朝说。由统计学家、曾任西安市统计局副局长的王书勋于1992年在《对西安历史上建都朝代和时间的统计研究》一文中提出。......
2024-09-07
第七节宋元明清及近代的西安从唐代末年长安失去首都地位之后,宋元明清及近代的长安地区就不再是全国性的政治中心和经济文化都会,但作为延续千年的重镇,在我国城市体系格局中仍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西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2024-09-06
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市人民政府位于西安市北院门159号,新址定于城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八路。截至2008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837.52万,其中城镇人口570余万,市区人口约510万。从1951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陕西省文管会、西安市文管会在沣河两岸的丰镐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正规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
2024-09-06
论西安历史与长安学等的概念和内涵——兼论目前史学研究的动态和省市学者任务的艰巨杨东晨我们生活、工作在有百余万年悠久历史的陕西古老土地上,又在具有3000多年文明史的古都西安工作数十年,且又长期从事国史和地方史研究,对陕西、西安的历史不能说知道甚少。在习惯上,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阐释,也称为历史。西安地方史与国史的关系也是这样,尤其是二者的古代史,主干非此“五朝史”莫属。......
2023-11-29
西安鼓乐,虽然流行民间年代久远,受到了民间文化的浸润,因时光流逝发生了变异。西安鼓乐的谱式,属俗字谱,属于“燕乐半字谱”系统。从现存乐社使用的乐器、演职人员组成、风格特点及公用考察。然而,对乐种的传承来讲,乐社的生存是最为根本的基础。乐社是鼓乐实践、传播、传承的基地,是完成民俗行为的承载者和平台。......
2023-11-23
宋代“俗字谱”,距今已近千年,但集贤鼓乐仍保留着,应用着,这就是集贤鼓乐最大、最珍贵的历史价值。只是由于集贤长期活动在农村,就必然具有一种适应于农村环境、条件,以及农民生活意趣的艺术风格。正由于这样,便形成了与僧、道两派不同的艺术风格,自成一格。它的演奏风格,必然具有一种热烈、粗犷而声势浩大的气质,与其他乐派相比之下,才有“俗派鼓乐”之称。......
2023-11-23
武文斌编著:《西安鼓乐曲选》(壹),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年20世纪中叶以来,有不少的学人、同好深入民间乐社体验、探究,为摸清这一乐种的脉络、内涵、形式及其作用,耗费了毕生的精力。该书对西安鼓乐曲式结构的研究在前人基础上取得了较为完整和深入的认识,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以及传统乐种的研究也具有举一反三、以小见大的参照意义。......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