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从上面对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归纳,这一结果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文化课优秀生的再认识、再定位。(二)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已达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2023-10-18
(一)迟钝型
1.迟钝型。这是后进生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类型,其显著特点是: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反应迟钝,缺乏自信心,成绩较差。原因在于学习方法不对,视野狭窄,不善思考、分析问题。
2.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转化这类学生:
(1)让其认识到自己学习成绩差的根源所在,明确学习方法正确与否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举办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请有经验的教师和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心得体会。
(3)从生活实际出发,多打一些浅显的比方,多举一些贴近现实的例子来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引导、诱使他们养成自觉思考、善于分析的好习惯。
(二)对抗型
1.这类学生在数量上虽然只是极少数,但其能量很大,是最令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头痛的一类。正如一位教师所形容的:“当你上课时,他故意和你唱对台戏,你让他站起来他不站起来,让他出去他不出去,让他讲原因,他都不理你,实在气不过打他一下,他还要上诉告你。”“你要他做的他偏不做,你不希望他做的他偏要做。”对于这类学生,有的教师要么将其归为异类,采取高压政策,严加管制;要么放任自流,不加理睬,其结果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2.正确的办法应该是:
(1)爱心感化。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这一点对处于对抗状态的师生关系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2)适度宽容。宽容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必备的素质之一,而适度的宽容对处理对抗型的师生关系也就更为有效。要允许后进学生犯错误,甚至一再犯错误。对有些不听教育甚至顶撞教师的行为,有的教师往往大动肝火,非得给学生点颜色瞧瞧,这只能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张。
(3)善用闪光点。对抗型的学生也同样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有的体格健壮,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有的能歌善舞,是文艺演出的压轴大腕;有的能写会画,是板报专栏前的圣手书生;有的较具威信,在后进生中是一呼百应。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这些闪光点。(www.chuimin.cn)
(三)散漫型
1.散漫型的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活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早退;往往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2.对于这类学生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与对抗型的文学生不同,对这类学生往往应实行严格管理。一方面应制定严格健全的管理制度:如请假制度、值日制度、劳动制度、就寝制度等。另一方面对制定的制度要严格执行,调查表明有令不依比无令可依有时更为糟糕。而公正公平是执行的关键。大多数学生之所以不满并不是因为执行本身,而是因为执行得不公平不公正。
(2)班主任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以想象,一个爱岗敬业,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教师,一个学识渊博、淡泊名利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相反,如果一个总是出尔反尔、迟到早退、说话不算数的教师又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学生呢?
(3)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消耗学生多余的精力。有的学生并非自己不想学习,而实在是多年的积习已成顽疾,想控制都控制不了。如有的学生对游戏机很着迷,一见到它就像丢了魂似的,不玩个痛快绝不罢休;有的学生上课时就是坐不住,不讲讲小话,做做小动作,他就浑身不舒服。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可以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以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或者吸引他们参加书法小组等以锻炼其意志力。
(四)无兴趣型
1.这类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文化课的学习没有兴趣。有人曾写“诗”自嘲:“小子本无才,父母逼着来,白卷交上去,鸭蛋滚下来。”读来倒也颇为贴切。
2.如何培养无兴趣型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注意在讲道理时,应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可举办形式多样、气氛活跃的主题班会,也可结合日常生活加以诱导,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你的观点。
(2)善用鼓励,多加表扬。研究表明表扬与鼓励比批评与惩罚的效果要好得多。当后进生在某一方面表现出哪怕是一丁点兴趣,一点点成绩,我们都要予以表彰,通过加倍的爱护与培植来不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如此循序渐进,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相反后进生在前进的道路上所犯的一些错误,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忍耐与宽容,不要轻易将兴趣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
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文章
(一)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从上面对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归纳,这一结果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文化课优秀生的再认识、再定位。(二)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已达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2023-10-18
(一)文化课后进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后进生”不是指“差生”,而是文化课成绩一直居于“落后”但智力正常的学生。文化课后进生整体比目前国家所报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比率25%高出13.89个百分点。从我们的观察,教室后墙张贴名次表、座位按文化课成绩排列几乎是不少班级的统一做法——文化课后进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占比率之高,亦在情理之中。......
2023-10-18
总之,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适度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行为和愉快和谐的情绪。根据调查了解有三分之二的中学生心理基本是健康的。这就是说,还有30%~34%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的调查结果是心理健康有问题的中学生占32%;我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是高中学生心理有健康问题的占39.79%。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1.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
2023-10-18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必须承认,在个体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社会学习论创始人班杜拉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习得性的。因此,他的智力发展行为受到正面评价而得以强化,并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被保留了下来。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必须使自己的角色或行为能力符合社会及其家庭的期望,使自己向理想和目标靠近。......
2023-10-18
文化课优秀生轻度抑郁者占12.96%,中度抑郁占7.41%,就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这种投入是恰当的,那么它就会具有积极性的生命动力,获得旺盛的精力、成就感与幸福感;如果这种投入是过分的,那么它就会夺去他们的精力、热情与成就,让生命的目标也为之抹煞,而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2023-10-18
个体在青少年时期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即心理健康问题。挫折、失败、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感或挫折心理。挫折感在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比较明显。主观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观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的心理。......
2023-10-18
(一)性心理障碍的分类在WHO颁布的ICD-10中,将性心理障碍分为4种类型。CCMD-3将性心理障碍(性变态)分为: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与性发育和性指向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3种类型,并将ICD-10中的“癖”改为“症”。易性症为一种性别认同障碍,一般认为其产生的原因与患者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关。......
2023-11-07
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的需求。习惯是满足需要的行为方式。需要、习惯、嗜好与人的身体健康、疾病关系很大。科学地处理人的需要、习惯与嗜好,对于保护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人的行为是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又产生于需要。压抑的情绪能降低人的身心工作能力,长期的压抑情绪能够导致疾病。屈从可使人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影响心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不利于心理健康。......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