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在青少年时期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即心理健康问题。挫折、失败、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感或挫折心理。挫折感在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比较明显。主观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观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的心理。......
2023-10-18
文化课优秀生,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在学校文化科目考试中名列前茅的学生。他们在家受父母长辈的宠爱,在学校受文化课任老师、同学的重视和另眼相待,可以说是众星捧月,辉煌无比。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怎么样呢?下面就由笔者来谈一谈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情绪不平衡
学生升入高中后,按照父母、老师的要求“把一切爱好,一切性格全部埋藏,集中全部精力,用两年甚至更短一点的时间学完高中三年的课程……”到了不平静年龄的高中生,不平静的心被强行锁闭,没有了初中那种无忧无虑、淋漓尽致发挥天性的自由愉快;也没有了那种推心置腹、酣畅淋漓共同提高的交往与探究——他们被关在“象牙塔”之中与ABC、《黔之驴》“谈情”;与圆柱体、孟德尔“述爱”;与法拉第、门捷列夫“交流”;陪司马迁、徐霞客“回忆”“游览”;在已经设计好了的旅游地图以及朝令夕改的“信息公路”上做疲惫而模糊的“游行”。没有回声的情,没有激昂的爱,没有应答的交流以及沉重的回忆、疲惫迷茫的“旅游”,致使文化课优秀生42.59%步入了轻度情绪不平衡状态,7.41%踏上了中度情绪不平衡“征程”,1.85%达到了重度情绪不平衡“境界”。
(二)学习压力大
40.74%的文化课优秀生自我感觉学习压力大。这说明目前身处中国社会发展中生存竞争最激烈阶段的高中生,除来自家庭强迫他们加强桌前学习,学校加班加点地赶超学习进度的压力之外,更多地是来自升学竞争的压力。为了保持优秀的文化课成绩,不失去父母、老师、学校的“宠幸”,同学的“赞许”和仰慕,他们拼命演算、背诵,小心翼翼,万无一失的做每一道题、参加每一次考试,学习压力之大无须赘述。
小资料:优等生成功的经验
1.都有创新的心理素质。他们在学习上主动性比较强,思路很开阔,学习内容上不拘于大纲,不限于教材,在方法上不拘于老师的教法,都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和运用最优的方法和技能,一句话:学会学习。如,2003年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的张戈,他的学习很轻松,方法就是各科的学习时间交叉运用,充分的利用时间和空间,学习效率相当高。
2.都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即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研究实践证明,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增强自信心,如果一个人形成了正确的自我意识,那么他必然是充满自信的,目标是明确的。如,2003年考入北京大学的于岩,2004年考入清华大学的皇甫洁琼,各方面发展都十分平衡。她们的人生定位是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大学定位就是北大、清华,高中三年,她们的自我意识相当强,意志和毅力相当坚强,最后以高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3.都有比智商更重要的学习方式。一个人的智商具有先天的因素,但学习方式方法却是后天总结发现的。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是终身受用的。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都十分注重学习方式。即学习很放开——玩要玩得痛快,学要学得轻松。精练和有策略是他们的思维方式。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素质好的同学,学习成绩进步就快,也能够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轻轻松松学习,轻轻松松夺魁。因此,我们必须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才有实力参与21世纪人才的竞争。(www.chuimin.cn)
(三)焦虑、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由于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干自己喜欢的事,他们好奇、乐群、好动的天性受到了压抑与遏止,加之情绪失衡与课业负担过重造成了37.04%的文化课优秀生较严重的焦虑。他们处于班上之“九五”、年级之前茅,但必须承受学校、老师和父母“快马加鞭”的督促和来自同学的嫉妒、嘲讽、幸灾乐祸以及杀气腾腾的较劲,又使33.23%的人适应不良,31.48%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四)强迫症
从我们对所调查学校的观察和了解,高中文化课优秀生每天晚上十点钟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很正常的现象。从他们所罗列的作息时间表来看,一周七天,早晨五点起床,晚上二十四点上床休息者占绝大多数。为了能保持或超过现有成绩,父母不仅请家教、强迫他们做课外竞赛题,而且还额外提出缩短吃饭、洗漱时间来加强桌前学习;学生除平时做作业反复检查之外,考试更是小心谨慎——从我们对研究对象对待测验的态度和行为观察发现:文化课优秀生即便是对很简单的测验,也是反复检查,生怕遗漏或做错,不等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决不交卷——即便是提前半个小时做完试题也是如此。文化课优秀生强迫症检出率27.78%,就做了一个很好的脚注。
(五)敌对
在长期的强迫或高压之下,学生比较容易进入一种持续的胆怯与恼怒状态,出现了既自我强迫尊从师长,又担心别人超过自己,产生杞人忧天式的心理不良;同时他们还或明或暗地与同学较劲,对他人不信任,而充满侵犯和敌对者占27.78%。
(六)心理不平衡、抑郁
由于日常生活单调呆板,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的发泄或转移,通常会产生厌倦、寂寞、孤立无援之感,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文化课优秀生25.93%心理不平衡就是例证。久而久之,他们感到前途暗淡,人生困顿而成为了抑郁患者。文化课优秀生轻度抑郁者占12.96%,中度抑郁占7.41%,就很能说明问题。
另外,高中文化课优秀生由于在班级所处的地位驱使他们自己目标高远、眼界也高人一等,他们对学习十分投入。如果这种投入是恰当的,那么它就会具有积极性的生命动力,获得旺盛的精力、成就感与幸福感;如果这种投入是过分的,那么它就会夺去他们的精力、热情与成就,让生命的目标也为之抹煞,而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文章
个体在青少年时期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即心理健康问题。挫折、失败、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感或挫折心理。挫折感在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比较明显。主观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观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的心理。......
2023-10-18
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只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统一,才能完全定义为男性或女性。反之,就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不良局面。如果青少年在环境与生活中的行为得不到维持和加强,往往就是形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2023-10-18
(一)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从上面对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归纳,这一结果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文化课优秀生的再认识、再定位。(二)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已达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2023-10-18
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的需求。习惯是满足需要的行为方式。需要、习惯、嗜好与人的身体健康、疾病关系很大。科学地处理人的需要、习惯与嗜好,对于保护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人的行为是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又产生于需要。压抑的情绪能降低人的身心工作能力,长期的压抑情绪能够导致疾病。屈从可使人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影响心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不利于心理健康。......
2023-10-18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也就是提高机体对刺激的耐受性,使人精神充沛,健康、健全地生存与发展。因为情绪波动时,机体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二)情志与健康情志和情绪都是主观的心理现象,现代研究已经证明,情绪和其他生理活动一样,也属于大脑的机能。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煅炼身体,以“动”健体健心;另一主面必须注意心理卫生,养成开朗、乐观、互助、友爱的性格特点,保持愉快的心境和健康的情绪。......
2023-10-18
(一)文化课后进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后进生”不是指“差生”,而是文化课成绩一直居于“落后”但智力正常的学生。文化课后进生整体比目前国家所报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比率25%高出13.89个百分点。从我们的观察,教室后墙张贴名次表、座位按文化课成绩排列几乎是不少班级的统一做法——文化课后进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占比率之高,亦在情理之中。......
2023-10-18
名警言句拥有健康并不等于拥有一切,但是失去健康却等于失去一切。心理健康的目标是追求一种自身与他人和谐共处的双赢状态。国内学者张小乔提出心理健康的“灰色理论”的概念,即人的精神正常与不正常没有明显的界限,它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图1-1心理健康“灰色理论”示意图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个体的心理怎样才是健康的?因此,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是健全统一的,其行为表现出一贯性或统一性;反之,其人格缺乏统一......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