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只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统一,才能完全定义为男性或女性。反之,就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不良局面。如果青少年在环境与生活中的行为得不到维持和加强,往往就是形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2023-10-18
(一)调节
1.必须学会科学地休息和调控情绪。这样可以使人从容不迫地处理在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敢于正视自己,用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行动去面对客观现实。如在保证充足睡眠的前提下,独自静思,作一次“精神旅行”,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交谈;或者找一个可信赖的朋友倾诉内心的疲乏与烦恼在朋友的帮助下分析、接受现实,要善于调整生活和工作方式,张弛有度。人之所以感到疲劳,是由于紧张、压抑、焦虑的情绪对我们身体的作用因此学会放松,让自我从紧张疲劳中解脱出来。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这是提高和放松情绪的良药。可以制定一个锻炼计划,或慢跑,或骑车,或体操等等,通过躯体运动来转移心理不良。另外,还可以在闲暇时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爱好之中,如,听音乐、聊天、旅游、收藏和画画等等,以此为寄托而忘却或散发不良的情绪。
3.应善于化压力为动力。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保持适当的刺激和压力,其实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能够有效地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要有一个辨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用感恩的情怀去体验生活,用理智的思维去直面人生。
(二)对策
1.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身心俱健、全面发展的人才,来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服务的。因此,教育意识(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和选拔——促进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前提之下,才能选拔更优秀的人才;只有全体学生身心、智力、品德普遍得到提高的情况下,才能有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可能实现教育的目的。)是第一位的,教育者要对每一个学生深入了解、沟通以及全面掌握,时时刻刻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www.chuimin.cn)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协调师生情感、发挥家庭与团组织、学生会的沟通作用、建立典型学生档案、运用自然、环境、人文、社会促进人成长的力量等,创设情景,让每一个学生无忧无虑融入其中,健康活泼的成长。
3.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一方面使教师自身心理更加健康,减少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另一方面让教师形成自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无论哪一科,都要把单纯传授知识变成真正的“育人”,让学生不仅在学校中学习,而且获得“成长”。
4.给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以使学生自信而有尊严地快乐生活。
5.教师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法——通过对文化课“后进生”适当的情感、行为倾斜,运用目标、成功、期望激励,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结构得以优化。同时重视挖掘、运用各科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致力点,感染学生,坚定信心,激励斗志。并授予他们缓解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的技法——做现实性的选择;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优补缺,懂得何时求助他人;向亲友倾述内心的忧伤,跟亲友诉说怒气;通过体育活动来消散焦虑;学会调息、意念、自律放松等等。让他们逐步达到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更新,进而创造美好积极的感觉,与师长、同学、朋友共同享受时光、思想和欢笑。
6.对现行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取消文化课排名制(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多元评价,从根本上杜绝人为制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做法。
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文章
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只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统一,才能完全定义为男性或女性。反之,就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不良局面。如果青少年在环境与生活中的行为得不到维持和加强,往往就是形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2023-10-18
(一)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从上面对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归纳,这一结果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文化课优秀生的再认识、再定位。(二)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已达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2023-10-18
文化课优秀生轻度抑郁者占12.96%,中度抑郁占7.41%,就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这种投入是恰当的,那么它就会具有积极性的生命动力,获得旺盛的精力、成就感与幸福感;如果这种投入是过分的,那么它就会夺去他们的精力、热情与成就,让生命的目标也为之抹煞,而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2023-10-18
个体在青少年时期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即心理健康问题。挫折、失败、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感或挫折心理。挫折感在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比较明显。主观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观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的心理。......
2023-10-18
(一)文化课后进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后进生”不是指“差生”,而是文化课成绩一直居于“落后”但智力正常的学生。文化课后进生整体比目前国家所报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比率25%高出13.89个百分点。从我们的观察,教室后墙张贴名次表、座位按文化课成绩排列几乎是不少班级的统一做法——文化课后进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所占比率之高,亦在情理之中。......
2023-10-18
性心理的成熟是青少年期性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青少年期的性心理保健必须从对性生理卫生的科学认识开始。对性生理的正确认识,取决于对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观察的正确认识,在青春期我们学习生理卫生知识,了解性方面的科学知识,对于消除性神秘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和道德贞操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3-10-18
(四)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情绪体验情绪状态的调控能力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人体格强壮、精力充沛,因此,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综上所知,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情绪体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坚强品质的形成,而且能增进心理健康,有效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合理的体育锻炼是不可缺少的。......
2023-11-18
总之,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适度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行为和愉快和谐的情绪。根据调查了解有三分之二的中学生心理基本是健康的。这就是说,还有30%~34%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的调查结果是心理健康有问题的中学生占32%;我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是高中学生心理有健康问题的占39.79%。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1.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