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在青少年时期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即心理健康问题。挫折、失败、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感或挫折心理。挫折感在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比较明显。主观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观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的心理。......
2023-10-18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大家常说的儿童心理活动异常及行为表现与众不同的情况。二是指正常儿童与精神病儿童之间的一种边缘状态,常常是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太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些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往往会逐渐消失,但对心理发展和家庭生活安宁带来影响,也会给学校和社会带来麻烦。因此需要早期发现,早期引导和消除。
(一)抑郁
抑郁表现为忧郁、孤独、不愉快、苦闷、失望等情绪。这种心理健康问题在少年时期常由于学业失败或面临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发生,在少年期发生率较高,主要与青春期生理反应有关,在青春期女生较男生多见。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有的孩子自暴自弃,不守纪律,与同伴关系不良,学习成绩下降等。
1.产生原因。儿童抑郁主要是心理遭受刺激后诱发的。①情感上遭受打击。如考试成绩差,父母离异等。②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如当众遭受批评,师长评价前途无望等。③不良性格影响。如内向、不善言辞,使他们难于融入集体,缺乏朋友。④父母影响。如家教过于严厉,亲子冷漠等。⑤心理不良情绪难以发泄而转变为抑郁。
2.表现。①不愿与人交往、孤独、游离于群体之外。对周围发生的事漠不关心,对任何事情缺乏兴趣。②自责、自贬,缺乏竞争性。③烦躁不安、易发脾气、敌对、偏执等。④头痛、失眠、食欲不良或全身瘙痒等。⑤对学习无兴趣,缺乏生活热情。
3.调节。①了解发生原因,以便针对治疗。②对儿童所面临的诸如家庭不和、学习困难、社交障碍等问题给予解释引导,支持和鼓励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③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透彻理解人生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其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和健全稳定的个性。④指导他们阅读名人传记等有益读物,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教导他们借鉴幽默,而运用于日常生活。
(二)焦虑
焦虑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失败,忧虑、紧张、不安,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差;身体应激方面表现为行动刻板,睡眠不宁,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病态。有焦虑情绪的学生会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下降,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受影响后,反过来又加重症状。
1.原因。它产生的原因有:①父母的影响。如对孩子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心切淋漓尽致地表现等。②家庭环境不良。③教育方法不当。④责任心过强,对自己期望过高。如学生对老师吩咐的事,牢记在心,反复思考,细心办理,生怕有负老师的希望。这种过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会在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压力,常常办事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反而会产生一些负效应,这样也会使儿童产生焦虑反应。
2.表现。儿童焦虑反应有急性与慢性两种。①急性焦虑反应:极度不安、恐惧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心慌等。②慢性焦虑反应: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缩小、学习成绩下降、情绪易激动、难与同伴相处,并伴有睡眠障碍(多梦易醒、梦呓梦魇等)。
3.调节。①了解原因,解除引起焦虑的刺激源。②给予真诚的关心、爱护、安慰、支持、鼓励、启发和教导。③与儿童进行交谈,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提高认识,克服不良应激。
(三)敌对
敌对是指思想、情感和行为表现上的对立性。具体表现为争论、摔东西、厌烦等。
1.原因。①父母的影响。如父母对别人不相信、猜忌、怀疑,对社会负性评估等,并处处设防。②影视影响。儿童常看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影视作品而对社会和人产生负面认识,导致敌对心理行为。③教育因素。由于溺爱而教育儿童出门处处设防,使他们对人、事的敌对。④不良竞争思想影响。如儿童把竞争失败归结为优胜者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而产生敌对。⑤心理性格因素。由于争强好胜的性格而产生敌对。(www.chuimin.cn)
2.表现。①语言较多,争强好胜。往往是非不分,怒目而视,甚至对他人进行攻击。②情绪不稳定,处处占便宜,争好处。③易冲动,常将人或事向坏处想,有报打不平的感觉。
3.调节。①正确认识人和事。②拓宽心理容量。尽可能把事情往好处想。③加强文化与社会生活知识学习,培养高尚的人生情操。④师长的榜样影响。
(四)胆怯
胆怯是孩子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的胆小、畏缩。
1.原因。①父母的影响。如父母人际交往缺乏等。②“高楼综合症”的影响。独自将6岁以前的孩子关在楼房内与玩具为伴,而缺乏与小伙伴以及外界事物的接触与交流。③对孩子进行“人心险恶”“江湖困厄”教育的影响。④性格内向
2.表现。①惧怕事物或特定对象对自己造成伤害。②预感有潜在的威胁。③一说话就脸红、心跳、心慌。④一见陌生人就紧张,在人多的时候不敢说话,不愿说话,眼睛不敢看人。⑤在一些公共场合特别拘束、手脚不知往哪里放,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局促不安等。
3.调节。①寻找产生胆怯的原因。胆怯,从产生的原因上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气质性胆怯,即生来性格比较内向,气质比较沉稳,不愿与陌生人打交道,一旦交往起来,也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认识性胆怯,即过分注重自己的现象,患得患失,生怕自己的言行被别人笑话,没有十分的把握不会轻易说话或行动,久而久之,则不愿与人接触;挫折性胆怯,即本来性格比较开朗,交往也积极主动,但在实际生活中遭受打击,变得消极被动了。②加强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不要过分追求安全感,放下思想包袱。③支持与鼓励孩子走向社会,走向人群,多和别人交往,特别是与性格比较开朗的同龄人交往。④依靠个人的努力,积极克服自身存在的弱点,避免因胆怯所造成的心理紧张,消除消极的自我逃避。
(五)情绪不稳定
情绪不稳定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
1.原因。①身心发育的不平衡造成的。②学习压力大。③个性与环境的矛盾。④家庭环境的影响。
2.表现。①喜怒无常,高傲与自卑交替。②开朗与孤独交替。③学习效率突然低下,对前途心灰意冷。
3.调节。①将不良情绪的能量发泄出去。当情绪不好时马上去打球、击沙袋、快速跑步、大喊大叫等,从而使心情平静下来。②理智地消解不良情绪。首先必须承认不良情绪的存在;其次分析产生原因;最后寻求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它。比如,对考试把握不大,情绪不稳定。这时就要积极地把精力转移到加强学习上来,集中精力搞好复习,减轻自己的忧虑。③将不良情绪遗忘或转移。设法使自己的思绪转移到更有意义的方面上,或主动找他人帮助,或找有益的书来阅读。要使自己的心思有所寄托,不要使自己处于精神空虚、心理空旷的状态。凡是在不愉快的情绪产生时能很快将精力转移它处的人,不良情绪在他身上存留的时间就短。④给予支持与鼓励以及采取必要的方法自我鼓励。⑤语言暗示。当不良情绪压抑的时候,可以通过积极的语言自我暗示,来调整和放松心理上的紧张状态。⑥请人引导和环境调节。借助别人的疏导来发泄不良情绪,但必须注意要瞅准人,以免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找到一处宽广、充满生机、使人心情舒畅的环境,并在其中活动,以达到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文章
个体在青少年时期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即心理健康问题。挫折、失败、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感或挫折心理。挫折感在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比较明显。主观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观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的心理。......
2023-10-18
癔症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变化较大,可分为分离性障碍和转换性障碍两大类。其症状表现缺乏相应的器质性损害的病理基础,其神经症状不符合神经解剖生理特点。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部位。......
2023-11-07
其中语言又包括了言语的理解和表达、数字运算、推理等。智障儿童语言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可表现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深度、广度不够,记忆、运算、推理等较高层次的语言少或能力低。......
2023-07-02
缓发型食物过敏症状一般在进食数小时至数天后才发病,以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皮疹、紫癜、黏膜溃疡、关节疼痛较多见。如果孩子患有食物过敏症,家长一定要重视,要去医院检查,找到过敏源,因为有的过敏是可以致命的。对于过敏体质的青少年,平时饮食时需注意以下容易诱发过敏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
2024-03-03
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的,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点的疾病。(三)处理运动性中暑较容易诊断。在炎热天气下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健康者骤然出现虚脱,首先应想到运动性中暑。各种类型的中暑患者,按临床表现轻重可分为轻症和重症。......
2023-11-25
根据笔者五年来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教学经验,以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和学生给予的教学反馈,发现目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在技能目标方面,强调使学生获得创设幼儿园游戏的环境,组织实施幼儿园游戏,观察、指导、评价学前儿童游戏等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强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游戏观、教育观。......
2023-08-21
(一)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从上面对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归纳,这一结果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文化课优秀生的再认识、再定位。(二)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已达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2023-10-18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的常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或上腹部疼痛,进食后症状加剧,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加重,发作频繁,并向腰背部放射。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大多数人认为与胃部疾患、饮食习惯、遗传及其他环境因素有关。[疗效] 用上药治疗晚期胃癌31例,用2个月后,一般症状均有改善。......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