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优秀生轻度抑郁者占12.96%,中度抑郁占7.41%,就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这种投入是恰当的,那么它就会具有积极性的生命动力,获得旺盛的精力、成就感与幸福感;如果这种投入是过分的,那么它就会夺去他们的精力、热情与成就,让生命的目标也为之抹煞,而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2023-10-18
(一)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人的情绪是来自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在大脑中通过高级神经中枢的分析加工后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如果中枢神经系统承受的负荷在时间上和数量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打乱平衡,失去协调,当然也会发生故障而置人于疾病之中,这就是超越了机体的耐受力。人的神经细胞不能繁殖,但它们的寿命却很长,绝大多数几乎与人的寿命等同,它们之所以能够始终如一,毫不懈怠地工作,全赖其内部后生质的不断进行生化更新。如果造成刺激的时间和刺激量越过了限度,神经细胞长期保持兴奋状态而不休息,它们就会不断地或大量的消耗里面的原生质,而又无法及时得到补充,就会使人无法耐受。这时,只有停止刺激,使神经细胞由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才能供机体生化更新、恢复、补充已经损耗掉的细胞原生质。睡眠之所以能够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改善情绪,就在于睡眠可以通过抑制过程,并使抑制在大脑皮层中得到广泛扩散,从而最大限度地补充神经细胞中的有效物质。
因此,要注意提高机体对刺激的耐受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生理学中有三个概念可以有助于研究情绪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刺激阈(阈值)。刺激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作用于机体的刺激量;作用时间是指刺激所持续的时间;刺激阈是使人体产生情绪波动所需要的最少刺激量。强度低于刺激阈即引起情绪波动,这样的刺激叫阈下刺激;阈值越高,说明人体对刺激耐受性越强;阈值越低,说明人体对刺激的耐受性越弱。
今日的社会发展已不是不调整自己、不转变观念、安于现状的时代,一旦稍有停顿或不慎,就会被时代的列车远远抛在后边。知识、信息、经济和科技的增长与人们的享受需求都进入了“爆炸”的时代,随着竞争的到来,抗拒物质诱惑和精神诱惑的能力需要加强。大家都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必须刻不容缓地训练和提高心理的耐受性。
外因是引起情绪变化的条件。人既然生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语言、文字、天气变化以及人际关系、社会风气、民族习俗、文化情景层次等都会成为引起情绪变化的刺激,但必须有足够的刺激强度和作用时间。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素质,也就有不同的刺激阈。这里既有先天禀赋的因素,又有包括后天培养、培育、锻炼、提高的部分。事实证明:阈下刺激具有双向性——连续的阈下刺激持续作用于机体,能提高兴奋性,将人导向情绪波动;另一种情况恰恰相反,那就是阈下刺激如果间隔较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却可以提高阈值。这就提示我们,通过心理培育和锻炼能够提高机体的耐受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也就是提高机体对刺激的耐受性,使人精神充沛,健康、健全地生存与发展。
情绪波动或情绪消极低落,一旦超过了机体的耐受力,就会使人与环境失去协调,使机体内部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内脏疾病、皮肤病患、甚至增加癌变的可能性。因为情绪波动时,机体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功能活性增强,大量释放激素进入血液,干扰了胸腺及全身淋巴细胞的正常能力,由于胸腺激素、淋巴液具有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及促使白细胞再生的能力,它们的分泌减少势必就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机体免疫能力的下降,不但会减弱机体对抗一般疾病的能力,而且还会削弱机体对抗自身细胞突变的能力。所以消极情绪能诱发溃疡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高血压、冠心病、结肠炎,而且忧郁、失望、焦虑和难以摆脱的悲伤,还与癌症的发生有关。消极情绪和过度情绪波动还能使疾病恶化:感冒、腹泻、哮喘等病可由情绪波动诱发,也可由情绪波动加重;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由它们引起的肥胖,可因情绪紧张而难以治疗,也可因情绪恶化加重或导致心脏病发生;皮肤病如斑秃、荨麻疹、湿症、牛皮癣等均可因情绪波动或情绪消极低落而发生、发展;癌变是当今世界令人困惑的一种疾病,遗传与环境似乎都不是它产生的确切原因。目前,研究人员至少已经了解到“丧失一种快乐源”会导致癌症。感情破裂、失去亲人或不可替代的物质损失,都会使人固有的、抵御肿瘤的机能降低。当机体识别癌细胞并对其下达自然指令的能力丧失之后,当控制上皮细胞无限增殖的“电磁闸”失效之后,当生存环境的理化指标超过人类机体的解毒功能之后,人类只好面临包括肿瘤在内的一切对健康危害的危机。中医认为,过怒伤肝,过喜伤心,过悲伤肺,过思伤脾,过恐伤肾。中医内科和儿科在病因方面的差异,最大的也是最突出的就是多了一个情志所伤;中医妇科对七情致病的学说最为重视,俗话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实质上这个“本”就是强调人们消除情绪波动或情绪持续低落,适时调整心态,而确保人体正常的免疫力。
(二)情志与健康
情志和情绪都是主观的心理现象,现代研究已经证明,情绪和其他生理活动一样,也属于大脑的机能。它即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又与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和植物性神经系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大脑皮层是人一切活动的“总司令部”,而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又是人体内脏和内分泌腺体活动的控制者。因此,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中,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各个系统,腺体和内分泌代谢过程以及肌肉组织等,都会发生明显变化。
什么是健康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疾病和病症,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无疑健康就是从人的生理(体)和心理(魄)统一的观点出发,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积极煅炼身体,以“动”健体健心;另一主面必须注意心理卫生,养成开朗、乐观、互助、友爱的性格特点,保持愉快的心境和健康的情绪。
1.情绪的分类和生理机制。情绪可分为愉快、积极的情绪和消极、低落的情绪两大类。情绪活动受大脑皮层植物功能区、大脑边缘系统、下丘脑区和脑干网状结构的管理,中枢神经系统的这四个部位,正好是人体各内脏和内分泌腺体活动的控制者。因此,心理上发生对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同时也影响到内脏各系统、腺体、内分泌以及肌肉组织的活动。
情绪好坏,可以产生不同的生化反应——心情舒畅能使整个心理状态平衡,保持机体内部环境稳定,不愉快的情绪,可使内脏活动不同程度地失常。在一般情况下,情绪波动不会危害身体健康,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地精神刺激超过正常生理限度时,才能导致人体生理机能的紊乱,招致疾病的产生。
2.情绪对各系统的影响。这个问题在本章的开头和第一部分已以有所涉及,这里我们再做一些进一步的阐述。以怒为例,当人在愤怒之极,面色变红或发青,颈部及前额青筋鼓起,双目圆瞪,鼻孔大张,甚至咬牙切齿,怒发冲冠。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怒则气上逆的外部表现;而在人体内部对怒的反应也很明显,表现为意识范围狭窄,判断能力减弱,失去理智和自制力,呼吸增快,心率加快,血压骤升,消化腺的活动受到抑制等等。
心血管系统对情绪反应极为敏感,强烈地情绪波动会使血压骤升,往往使高血压病人中风,体弱的人突然引起昏厥。这种现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经常看到——突然一个噩耗传来,引起亲人昏倒在地;人们在惊慌时,会感到心在怦怦乱跳;愤怒时,则感到血液冲头。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位受试者坐在一个特制的椅子上,一按电钮,靠背椅便立即向后倾倒,受试者突然受惊,血液骤然上升。科学实验表明:由惊恐所致的血压升高,大多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其机理是心脏搏出的血量增加;而痛苦和愤怒所致的血压升高,则表现为舒张压升高,其机理是小动脉痉挛性收缩,血液通过时阻力增高。
消化系统对情绪的反应也相当敏感。喜悦愉快的时候,即使粗茶淡饭,也感到特别香甜;忧虑的时候,纵有山珍海味,也变得苦涩难咽。这就是忧思而阻止唾液、消化液分泌的结果。
3.乐观的情绪是健康的要素。著名的哈佛大学学者对当年在校的204名男生进行了40年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26~46岁之间,精神生活舒畅的59人中,只有2人身患重病,其中1人53岁时死于心脏病。而在同一时期精神生活不舒畅的48人中,就有18人得了重病或者已经死亡。美国另外一所大学的研究中心曾对2700名居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日常交际活动频率高、性情开朗、人缘好的人,身体比较健康,寿命也长,而那些不善于交际,且情绪波动大的人,死亡率要比前者高2.5倍。波士顿大学的一位体育生理专家搜集了大量短命者的资料,他发现胸怀宽广,情性开朗,精神愉快,情绪稳定乐观,是身心健康的妙诀。马克思曾经精辟地指出:“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
俗话说:“有病无药,有药无病。”从某个角度来说病与不病本由你说了算,是有一定道理的那就是:
多一些仁慈,内心处于施予状态;
多一些平衡,欲望处于潜沉状态;
多一些宁静,情绪处于和谐状态;
多一些运动,身体处于激活状态;
多一些冥想,大脑处于理智状态;
多一些蔬果,肠胃处于干净状态;(www.chuimin.cn)
多一些忍让,心机处于放松状态;
多一些游戏,心智处于儿童状态;
多一些交往,情感处于融入状态;
多一些奉献,精神处于满足状态。
4.健康的性格的形成。性格是一个人经常稳定的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的综合,也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如果一个人能自觉地控制自己性格的消极面,充分发挥积极有利的方面,将对健康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作用,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1)发怒要能自控。一个正常的人难免在生活上不生气。但是,能把握分寸,不失去理智,首先就保证了自身的健康。
(2)要善于休息。记得有一个伟人曾经说过,善于休息的人,才是工作卓有成就的人。一个正常的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善于享受闲暇时间里享受到快乐,一个成熟的人休息时心理坦然,尽量放松,所以再工作时精力充沛。
(3)要有长远打算。一个头脑健全的人会紧盯着长远利益,即使眼前利益很有吸引力也不去求索。因为他们认识到暂时的放弃,才能换来更大、更长远的幸福和利益。
(4)对他人宽容和谅解。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宽容和谅解不但是对性别不同的人,还应包括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业、层次不同的各种人。
(5)要有独立性。一个头脑健全的人办事凭理智、稳重,并且善于采纳合理建议。在需要时,他能够做出决定,并且乐于承担他做出决定所带来的一切后果。
(6)要有爱别人的能力。爱别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之一。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不仅仅是爱自己的亲戚朋友,而且要爱一切心正意诚的同胞和天下之人。即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可见爱人是得到别人之爱的因,没有爱心,便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7)不断学习。不断学习和广泛的情趣培养,是健康性格的一个特点。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就会从容不迫健康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上。
5.自我情绪诊断。一般来说,有不良情绪的人一定伴有不良的习惯。请大家对照下面的判断题目检查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有不良习惯。
(1)习惯性的肌肉抽搐、皱眉、作怪相、染头发,不断地眨眼,咬嘴唇,咬指头,口吃。
(2)常常脸红或脸色苍白,手指神经性颤动,身体僵硬,小便频繁。
(3)多愁善感,郁郁寡欢、常独自沉浸在回忆之中,消极、悲观、厌世。
(4)过分羞怯,恐惧、怕见生人,拒绝在游戏中承担角色,喜欢独处。
(5)凶暴、残忍、有破坏行为,常以戏弄、虐待动物或他人为乐。
(6)情趣低级,服饰习惯颠倒混乱。
(7)过分关心异性,力图发生身体上的接触。
一个人的情绪是否健康,如缺乏主观标准,自己很难知道,根据上述两方面的特点,你不妨做一番自我诊断,一旦发现自己的情绪有不正常表现,就应迅速地加以调整改变客观存在,以促进身心健康地发展。
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文章
文化课优秀生轻度抑郁者占12.96%,中度抑郁占7.41%,就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这种投入是恰当的,那么它就会具有积极性的生命动力,获得旺盛的精力、成就感与幸福感;如果这种投入是过分的,那么它就会夺去他们的精力、热情与成就,让生命的目标也为之抹煞,而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2023-10-18
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的需求。习惯是满足需要的行为方式。需要、习惯、嗜好与人的身体健康、疾病关系很大。科学地处理人的需要、习惯与嗜好,对于保护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人的行为是动机引起的,而人的动机又产生于需要。压抑的情绪能降低人的身心工作能力,长期的压抑情绪能够导致疾病。屈从可使人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影响心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不利于心理健康。......
2023-10-18
个体在青少年时期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即心理健康问题。挫折、失败、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感或挫折心理。挫折感在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比较明显。主观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观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的心理。......
2023-10-18
(一)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从上面对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归纳,这一结果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文化课优秀生的再认识、再定位。(二)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已达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2023-10-18
总之,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适度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行为和愉快和谐的情绪。根据调查了解有三分之二的中学生心理基本是健康的。这就是说,还有30%~34%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的调查结果是心理健康有问题的中学生占32%;我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是高中学生心理有健康问题的占39.79%。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1.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
2023-10-18
名警言句拥有健康并不等于拥有一切,但是失去健康却等于失去一切。心理健康的目标是追求一种自身与他人和谐共处的双赢状态。国内学者张小乔提出心理健康的“灰色理论”的概念,即人的精神正常与不正常没有明显的界限,它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图1-1心理健康“灰色理论”示意图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个体的心理怎样才是健康的?因此,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是健全统一的,其行为表现出一贯性或统一性;反之,其人格缺乏统一......
2023-11-03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必须承认,在个体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社会学习论创始人班杜拉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习得性的。因此,他的智力发展行为受到正面评价而得以强化,并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被保留了下来。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必须使自己的角色或行为能力符合社会及其家庭的期望,使自己向理想和目标靠近。......
2023-10-18
我国心理卫生工作尚未受到社会上应有的重视,致使人们比较重视生理卫生,而忽视心理卫生,甚至有些人还没有听到过“心理卫生”这个词。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改变人们关于卫生的概念,使他们认识到,讲究生理卫生,促进身体健康;讲究心理卫生,促进心理健康。这是人们不重视心理卫生教育,不遵循心理卫生原则而引起的。下面我们来谈一谈讲求心理卫生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