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与作用

【摘要】:心理因素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两个方面。个性又由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所构成。心理学把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称为情绪。心理因素对人的身心健康与疾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的情绪而发挥作用的。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学把人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称作能力。人的气质与人的性格对人的健康与疾病也发生一定的影响。

心理因素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由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个性又由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所构成。

(一)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例如,当一个人在接触外界时,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等。

感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另一类是反映人体自身各个部分的内在现象的感觉,例如运动感觉、平衡感觉、机体感觉等。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的整体反映或关系反映,如人从颜色、气味、形状等认识一个苹果,就是知觉过程。人脑对物体在空间内形状、大小、远近、深度和方位的反映称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是认识外界物体时间特性(延续、顺序)的知觉;运动知觉是认识外界物体移动的知觉。

记忆是对感知过或思维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现代心理学引用信息论的概念,认为记忆是信息的输入和加工、信息的储存以及需要时信息的提取和输出过程。思维是人的高级认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性反映。想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产生一种新的形象。

想象是人脑对特有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

2.情绪过程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总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心理学把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称为情绪。情绪虽然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但它不同于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反映客观现实本身,而情绪是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这种态度的体验分为两类,一是根据客观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而满意,二是不满意的情绪,或肯定的情绪与否定的情绪。从狭义而言,情绪是指比较低级的、与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从广义而言,情绪包括情感。情感是高级的、社会的与行为的社会评价相联系的态度体验,例如义务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等。心理因素对人的身心健康与疾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的情绪而发挥作用的。(www.chuimin.cn)

3.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定某种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相互连接的阶段:先是采取决定阶段,后是执行决定阶段。

(二)个性

1.个性倾向。个性倾向性是指人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态度与趋向。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需要、兴趣、信念、理想与世界观,反映出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不仅对改造客观世界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人的心理活动、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需要是人对一定的客观事物的需求。动机是激发人去行动的主观动因,动机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与动机对人的行为与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信念是人从事活动的精神支柱,是人对事物确信的看法。信念的动摇与瓦解,可造成人的精神崩溃。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总的态度与看法,它是人的个性与行为的最高调节者。信念与世界观对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调节作用。理想是人对为之奋斗的目标相联系的一种积极思想。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气质、能力与性格等。气质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性情”、“脾气”。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学把人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称作能力。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的行为方式。

人的气质与人的性格对人的健康与疾病也发生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