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效果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效果

【摘要】:(一)儿童心理卫生儿童时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因此儿童的心理卫生,要特别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儿童。发现儿童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增强其上进的信心。鼓舞与支持儿童参加集体活动,能陶冶情操,锻炼性格,防止孤独、羞怯心理的产生。(二)青少年心理卫生青春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转折期。青少年在求学、就业、恋爱与家庭等问题上的心理反应,要从心理卫生方面予以妥善解决。

(一)儿童心理卫生

儿童时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儿童时期的身体发育、智力与性格发展对以后健康成长影响很大。儿童的健康心理对于锻炼儿童的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与操作能力的发展,学习效率的提高,适应外界环境,预防身心疾病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比如道德品质教育、游戏与学习、与父母的关系,儿童的营养、睡眠、疾病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心理卫生问题,因此,要根据儿童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不良教育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会影响儿童健康成长。比如,父母对儿童要求过高、过严,使儿童身心负担过重,往往欲速则不达。有的父母过于频繁地采用打骂、体罚等形式教育儿童,往往致使儿童心理不健康,养成自卑、胆怯、畏缩、逃避等不良性格,或造成儿童说谎、反抗、逃学、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父母对于儿童过于溺爱,姑息纵容,易使儿童依赖、撒娇、任性、缺乏自制力、适应能力差。父母对儿童忽冷忽热,易使儿童情绪不稳,敏感多疑。

因此儿童的心理卫生,要特别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儿童。满腔热情,循循善诱教育儿童,使他们感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温暖,形成愉快的心情与开朗的性格。父母、教师与儿童之间有深厚的感情,儿童容易接受大人的教育与指导,容易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告诉大人,不至于把苦闷的情绪压抑在心里。

2.善于表扬与鼓励。发现儿童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增强其上进的信心。对于儿童在各种活动中出现的缺点与错误,要讲清道理,耐心教育,不能过分指责、训斥,甚至任意打骂,切忌没完没了地批评。如果整天批评,易伤害儿童的自尊心,形成自卑、胆怯的心理。

3.积极支持儿童参加集体活动。鼓舞与支持儿童参加集体活动,能陶冶情操,锻炼性格,防止孤独、羞怯心理的产生。

4.致力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父母与教师要教育孩子遵守纪律,讲究礼貌,助人为乐,热爱集体等道德品质。身教胜于言教。父母与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www.chuimin.cn)

5.安排好生活作息。父母与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指导儿童安排好起床、吃饭、学习、游戏、睡眠等作息时间,使儿童劳逸结合,保证身心健康。

(二)青少年心理卫生

青春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转折期。对于许多人来说,青春期因为中学和中学以后继续学校教育的社会压力而延长了。然而,在青少年真正担起成人生活的完全职责之前,他们需要培养某些能力,还需要解决某些问题。心理学上同一性这个问题变得更尖锐了:“我是谁?在每天去做任何事情的时候,真正的我又是谁?我会了解真实的我么?”他们试着发挥更趋成熟的社会作用,专注自爱和对他人的爱;他们组织结合起同龄人的社会团体,准备完全加入成人的活动;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他们开始考虑将来的职业和进一步的教育,最后形成了新的有力的思维方法。这一时期的心理卫生就显得十分重要。

青少年在求学就业恋爱与家庭等问题上的心理反应,要从心理卫生方面予以妥善解决。

青少年的智力获得迅速的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比较发达,记忆力强,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操作能力和求知欲望强。但是由于我们在前面谈到的种种原因,大多数的青少年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比如有不少青少年不能进入高校继续学习,产生不少的心理反应(情绪低沉、心绪不安,甚至悲观失望);如果对青少年的同一性、自我概念、价值观等问题不能得以妥善解决,他们就可能患上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应及时调适他们的心理,使他们走出低落的情绪。

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由于刚进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对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心理适应性差,就会引起矛盾,影响身心健康。还有些未能就业的青年对个人前途焦虑不安,有的长期依赖家庭,就会心情抑郁、自暴自弃。因此,要及时解决这些心理问题,解除心理压力

青年时期由于自我同一性的稳定、与同辈团体及其他人相互关系增强、价值观的人道化以及兴趣的加深等成熟倾向,形成了青年的文化的特点。在这个特定的阶段,青年对理想的或“好的”生活,形成了许多新的使人兴奋的“假设”。这些假设包括可供选择的各种生活方式,对个人的或群体的差异,特别是对正在受苦受欺凌的人表现出温和的容忍,以及对人类如能置身命运的“方向盘”前就能发挥自己的巨大潜力、从而能够指导自己的命运所重新产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