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这就是说,家庭教育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与社会息息相通的,可见家庭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3~6岁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家庭的情绪、文化氛围及其背景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奠基性的影响,尤其对心理健康影响十分明显。......
2023-10-18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增长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日趋激烈,人口和社会结构重新组合的时代。这种迅猛发展与变化势必引发人们认知、行为和观念上的震动而出现利益重新调整,人际关系混乱无序、道德危机加深加重的负面倾向,致使一部分人陷入孤立,处于社会边缘——人与人之间怨恨、失望、敌视、反感、甚至动用暴力,受排斥的个体在变化的世界面前感到无力、无助与无望,把自己所属群体之外的一切均看成是威胁,而畏缩和逃避。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与进步,而且对人类所追求的团结与民主以及走向自由、和平、真正的多元化和社会正义的共同行动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为了消除这种现象,让人类在和平、自由、幸福和正义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不少人把希望寄托在了教育身上。认为教育的确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主要手段,人类可以借其减少贫困、排斥、不理解、压迫、战争等现象。这就赋予了教育既尊重个人和群体的多样性,又维护人类共同生活准则;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我意象,又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既鼓励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造心理,又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以满足交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使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团结、协作在协调统一的基础之上健康地生存与有序地发展。对具体的中学教育而言,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那么,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释: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保持安定、乐观、并充满活力,能够保障发挥人的高度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良好的工作方式去适应各种外部环境的那种状态。也就是说,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心理都不会失去平衡,并以顽强的毅力去拼搏;对各种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充分发挥身心健康的潜能,积极地显示出生命的活力。心理健康可用“三良好”来衡量,即: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关系良好。总之,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适度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行为和愉快和谐的情绪。
根据调查了解有三分之二的中学生心理基本是健康的。这就是说,还有30%~34%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的调查结果是心理健康有问题的中学生占32%;我们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是高中学生心理有健康问题的占39.79%。上升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
1.学习压力感——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测验等,心里就紧张。占53.09%。
2.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占24.07%。
3.敌对——经常与人抬杠或者有打人冲动。占29.69%。
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我;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占37.04%。
5.抑郁——精神苦闷、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整日没精打采。占36.11%。
6.焦虑——心里烦躁,总觉着有什么事要发生。占44.44%。
7.自我强迫——明知没有必要还要做。占41.05%。
8.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占45.37%。
9.情绪不稳定——情绪和情感忽高忽低。占56.48%。
10.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自在、不平衡。占30.56%。
上述十种表现,其中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焦虑、强迫症,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正如本文第二段所言:“教育的确是一种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的主要手段,人类可以借其减少贫困、排斥、不理解、压迫、战争等现象。可以说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大事情。具体来说,其重要性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www.chuimin.cn)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人们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在不同状态下人们常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特点。比如,在正常状态下,个体的行为基本与其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及人格特征相一致;在不平衡状态下,其个体常会做出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应当说,中学生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的只是极个别,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属于不平衡状态。一旦个体处在不平衡状态,通常情况下,他会通过自我调节来消除,如果单靠自我调节无效,就得借助于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正常状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偏态或变态的不适应行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家庭的幸福和睦。
二、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的需要
1.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才最易于顺应社会,倾向于与社会保持一致,接受社会的各种要求,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如果个体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则最易于形成不良的品
德或发生不道德行为。所以,要防止或消除非道德行为,从根本上说,就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三、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青少年时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性的成熟,使青少年出现了性的需要;其次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与性的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两种需要与他们心理成熟水平及社会地位水平常常产生矛盾。于是便形成了他们既不同于儿童,又有异于成人的心理特点。而这些特点又使他们最容易进入心理不平衡状态,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或寻求成人疏导,从矛盾中解脱出来。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四、注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从家庭方面看,离婚率不断升高,家庭气氛温馨减少,家庭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从学校方面看,中、高考升学的压力,频繁的测试考试,学生分数排队等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
从社会环境方面看,一些黄色、淫秽的东西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注重和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既要看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又要不断地探索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杨永龙
2005年9月10日
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文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这就是说,家庭教育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与社会息息相通的,可见家庭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3~6岁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家庭的情绪、文化氛围及其背景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奠基性的影响,尤其对心理健康影响十分明显。......
2023-10-18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必须承认,在个体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社会学习论创始人班杜拉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习得性的。因此,他的智力发展行为受到正面评价而得以强化,并成为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被保留了下来。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必须使自己的角色或行为能力符合社会及其家庭的期望,使自己向理想和目标靠近。......
2023-10-18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工业增加值和人均GDP增加值同步增长,职业教育的比重将大大增长。通过对国内近30年的工业增加值统计分析,每年工业增加值的指数基本上都高于人均GDP的增长指数。面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仅仅依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对。......
2023-11-07
要允许后进学生犯错误,甚至一再犯错误。当后进生在某一方面表现出哪怕是一丁点兴趣,一点点成绩,我们都要予以表彰,通过加倍的爱护与培植来不断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如此循序渐进,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相反后进生在前进的道路上所犯的一些错误,我们要给予足够的忍耐与宽容,不要轻易将兴趣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之中。......
2023-10-18
(一)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从上面对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归纳,这一结果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文化课优秀生的再认识、再定位。(二)文化课优秀生心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已达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2023-10-18
文化课优秀生轻度抑郁者占12.96%,中度抑郁占7.41%,就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这种投入是恰当的,那么它就会具有积极性的生命动力,获得旺盛的精力、成就感与幸福感;如果这种投入是过分的,那么它就会夺去他们的精力、热情与成就,让生命的目标也为之抹煞,而导致他们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2023-10-18
后来,生命教育在全球逐渐推广,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国内于最近几年也开始关注生命教育,并探讨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二)生命教育的概念生命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生命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世界观、价值观尤其是人生观教育内容的拓展、细化与深化,因此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把握生命的真谛。生命教育是中职学生成才与成功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2023-11-07
个体在青少年时期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即心理健康问题。挫折、失败、逆境会给青少年带来失望、压抑感或挫折心理。挫折感在青少年发展时期表现比较明显。主观指青少年的自我需求,客观是指满足其需求的现实条件。个性不完善也是导致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重要原因。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的心理。......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