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和声性织体-合唱训练

和声性织体-合唱训练

【摘要】:和声性织体的合唱作品是指织体构成上各声部间基本同节奏、纵向上以柱式和弦为主的作品。这类作品的音响特征是:音响高度融合,声部特性被消减到最小。混声部无伴奏合唱《夜莺》的第二句就是一段典型的和声性织体。第12小节是原位三和弦,可以严格遵循这一原则,这样较强男低音产生的共鸣可以很好地将上方三声部拢在一起。两个男声声部音色要尽量用半声,以保证整体音响的透明。

和声性织体的合唱作品是指织体构成上各声部间基本同节奏、纵向上以柱式和弦为主的作品。这类作品的音响特征是:音响高度融合,声部特性被消减到最小。这种织体很容易理解为声部的力度一样,没有任何对比,其实不然,要想获得高度融合的和声音响,声部间还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

混声部无伴奏合唱《夜莺》([俄]捷尔维格词,柴可夫斯基曲,严良堃译词,凯儒配歌)的第二句(谱例7-2,第12~19小节)就是一段典型的和声性织体。四声部的节奏、(www.chuimin.cn)

【谱例7-2】力度标记、分句、情绪标记基本完全相同,因此很容易被认为四声部要完全同等对待。事实上,要获得融合的合唱音响,首先就要有清晰的声部,其次是相融合的音色与合适的力度。在这种柱式和弦构成的作品中,低音与上方三声部的关系决定着和声的融合性:低音是根音,则低音要略强,以求得根音的泛音与上方声部和弦音之间的融合;若低音是三音就需要小心,其产生的五度泛音与和弦根音会形成二度关系,导致音响的浑浊。在谱例7-2中,总体力度分配上遵循男高—女低—男低—女高四声部从弱到强的分配原则。第12小节是原位三和弦,可以严格遵循这一原则,这样较强男低音产生的共鸣可以很好地将上方三声部拢在一起。第14小节则有些变化,第一拍男高音声部的“b”音要略微增强,以加强与女高音之间的二度共振感,解决到导音的时候力度要轻轻往回收;男低声部因为是七和弦的五音,在力度上要略收。两个男声声部音色要尽量用半声,以保证整体音响的透明。演唱中四个声部要做渐强渐弱处理,同时还要在节奏上趋向紧凑,两者都要保证四声部的同步性。第22~23小节,女声应该比男声稍弱,坚强的幅度也稍小一点,以保障男声模仿声部的清晰度;第24小节回归原来的力度层次。就像雕刻艺术,细节的处理凸显艺术水准的高低,合唱中大量细微的处理保证了整体音响的融合,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