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合唱训练:群体音色与能力统一训练及个体音色练习

合唱训练:群体音色与能力统一训练及个体音色练习

【摘要】:针对单一群体进行音色训练,就必须考虑群体特质、能力与音区的过渡。谱例6-3适合任意一个声部进行音区统一训练,同时还可以针对每个声部要求进行音色的训练,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的队伍特征设计相应的训练。女低音声部的音色厚而柔,温暖而深情。男低音声部音色要求淳厚、结实而富有磁性,松弛而不垮塌。

针对单一群体进行音色训练,就必须考虑群体特质、能力与音区的过渡。群体特质是要区分不同声部音色差别,通常来看音色的总体要求为:第一女高音清亮、第二女高音明亮,第一女低音(女中音)柔和、第二女低音温厚;第一男高音透亮、第二男高音结实,第一男低音磁实、第二男低音淳厚。实际上,音色很难用语言表达,即便是“音色”这一词语也是借助视觉艺术的表达习惯,这些形容音色的文字只能通过联觉方式来想象某种感觉。即便如此,人的通感足以通过文字描述来取得较为一致的想象。能力是指由群体中个体组成的群体能力,受到良好训练的个体在群体中的比例越多,群体的能力就越强,能接受更高要求的训练,也更能达到要求。每个声部都有低中高音区,不同音区之间的统一是求得声部统一音色的关键

【谱例6-3】

跨越八度的大跳必定带来音区的转换,谱例6-3两条练声音型音区都为八度:a是琶音式过渡,在g-c各区域会从低音区到中音区跨越(随着音区上移或变成中音区到高音区)。以女高声部为例:低音区容易苍白无力,会增加真声的比例以求得较为结实的音响;中音区比较好控制,但易被忽视而导致位置掉下来,音色变得暗淡;高音区又容易因为肌肉群的紧张而导致声带紧张,音色失去了应有的光泽。转换的时候,保持气息与共鸣的平稳是关键,特别是换声点上,良好的气息控制会抵消因肌肉状态改变带来的音色变化,从而达到两个音区音色的自然统一。谱例6-3a有一个过渡,气息更以平稳,b是直接八度大跳,需要肌能具有更好的控制力,当然如能解决音色良好过渡的问题,得到的锻炼更大。

谱例6-3适合任意一个声部进行音区统一训练,同时还可以针对每个声部要求进行音色的训练,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的队伍特征设计相应的训练。

通常情况下,女高音声部要亮而清,同时还要轻巧,有一定的灵活度,因此在设计练声音型的时候,要有连有断。谱例6-4a的训练目的就是要锻炼女高音明亮、轻巧的音色特征。注意:第四个音要提位,但不要过于用力,以免破坏音色的统一,跳音要充分利用横膈膜的弹跳力,保证跳音的连贯与轻巧;随着音区不断升高,气息的消耗量会加大。

女低音声部的音色厚而柔,温暖而深情。谱例6-4b练习目的就是通过“o”圆润的音色来带动“i”母音,使后者具有更好的共鸣,达到两个母音在音色上的统一。

男高音声部的音色亮而透。谱例6-4 c中的第四个音要提位,到高音区后,这一大二度上行能够使男高音音色透亮,又不至于因为音程过宽而不好控制。男高音的高音区是最难控制的音区,因此音程跨度不能过大。(www.chuimin.cn)

男低音声部音色要求淳厚、结实而富有磁性,松弛而不垮塌。谱例6-4d中“o”母音以及音型最后的下行四度就是要训练男低音的音色特质,而“ü”则是为了提高男低音的发声位置,跳音是为了克服男低音拖沓的缺点,增加其灵活度。

【谱例6-4】

练声音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变万化,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任何一条练声音型的设计都是有一定训练目的的,任何无目的的练声基本上不能给音色带来多大的改观。在训练中,还可以将某一需要排练作品的声部拿来直接作为练声曲,这样既有针对性又可以节省排练时间,是一种好的方法。无论哪种音色,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强而不燥、弱而不虚、松而不散、实而不堵。

拓展练习

A.音色对比训练:一个人在同一个音高上,通过改变共鸣状态来获得不同的音色,比较不同共鸣状态的音色变化。这一练习可以在多个音高上反复进行,并找到真正高位置的声音。

B.音色渲染训练:一人演唱小字一组d音,同声部的另一人在相同音高以ppp的力度逐渐加入,再逐渐加入其他声部的人员。注意聆听其中音色的细微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