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合唱训练:多声部作品音准磨炼!

合唱训练:多声部作品音准磨炼!

【摘要】: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声部构成千变万化,前一节的训练曲也仅仅是窥见一斑而已。本节以匈牙利作曲家科达伊的混声无伴奏作品《黄昏之歌》为例,进行音准上的训练分析。这首作品分为三个小段落,第一段建立在男低音声部主持续音基础上,以女高声部为主,女低音、男高音声部作长音和弦衬托。在第一段中值得研究的是两个变化音的地方——第7小节男高音的#c音与第11小节女低音声部的音。

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声部构成千变万化,前一节的训练曲也仅仅是窥见一斑而已。本节以匈牙利作曲家科达伊的混声无伴奏作品《黄昏之歌》(谱例5-8)为例,进行音准上的训练分析。

这首作品分为三个小段落,第一段(1~12小节)建立在男低音声部主持续音基础上,以女高声部为主,女低音、男高音声部作长音和弦衬托。在这一段,男低音的主持续音要通过循环换气来保持长时间的平唱,类似这种长音,可在内心有高唱的感觉,并在演唱中听到其他声部,使得这一长音有目的地走向本段的终点而不会偏低。女高音声部的演唱要更注重横向音准,如第3小节的c音与第4小节g音都应该高唱;女低音与男高音声部则更关注纵向音准,如第4小节是属七和弦,七音(b)要高唱,延长到后一小节,为了保证大三度的谐和,第6小节高音声部的d音就应该略高唱。

在第一段中值得研究的是两个变化音的地方——第7小节男高音的#c音与第11小节女低音声部的音。前者是一个经过音,需要倾向d音,但是这个音与女低音声部的g音形成减五度,应该向外演唱而向内倾向解决(倾向性是一种内心感觉,反方向的感觉越强,形成的反向张力就大,解决的感觉就越强烈,因此并非越倾向越靠近)。事实上在实践中,这个c音演唱得偏高会使其因为不融合而显得突兀,将其略低唱,与其他两个声部会融合得更好。理解了这一点,就会理解第11小节女低音声部的e音应该高唱,因为这一小节是一个副属和弦(Ⅴ7/Ⅳ),作为副属和弦七音的e当然应该高唱,这样进行到下一小节的d音时是一个宽唱小二度,也就获得更为完满的解决感。

中间段(13~20小节)织体是自由的三声部模仿复调。这一段多关注横向音准:第13小节第三拍男高音声部模仿的d音要略高唱,而第14小节女低音声部模仿的a音要低唱。这一段有三个节点上要重点考虑纵向:第17小节最后一个延长小三度要宽唱(d音低唱);第18小节第二拍是一个Ⅶ级和弦,其中的e应该高唱;第19-20小节是属七音到主和弦的进行,七音要高唱,主和弦三音要低唱。

第三段(21~35小节)是一个扩大的再现段。除最后一句分割扩大外,其他的基本与第一段完全相同。需要仔细研究的是第29~33小节,女低音声部连续出现e、d两个变化音与男高声部的a,分别属于Ⅴ7/Ⅳ、3Ⅳ、Ⅵ、Ⅶ、Ⅵ这几个和弦,因此都需要高唱,扩大到下方小二度解决的距离,并获得更为强的张力与内心渴望解决的倾向感,在最终解决的时候获得更为强烈的满足感。

在训练中,第一段与第三段可以先训练内声部(T、B),要求每个音程都尽可能获得共振感,如还不理想,可以将这两声部的每一个纵向音程分开训练,再分段落有序连接;男低音声部的持续音要单独练习,保证在持续12小节后音准没有任何偏差,并有良好的共鸣状态;然后将下方三个声部合起来练习;单独训练女高声部主要是抓住横向音准状态,最后再将四个声部进行合成。第二段可以分为4+4进行,前四小节要注重主题在三个

【谱例5-8】声部上不同音高的要求,通过渐强到达第16小节最后一拍延长的、宽唱的小三度;后四小节要加强纵向音准的关注度,第19小节男低音声部进来要与男高音声部完全融合。此外,这首作品的力度、速度要认真研究,严格尊重谱面标记;特别是多次出现的自由延长,要做到既有对比又有联系,并始终保持内在的律动感而不至于使情绪断裂。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因素如音色、节奏、气息(即换气点)、休止符等,不一而全,就不在此论述。

在合唱中,纵向音准与横向音准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作品的良好音准。事实上,二者在很多时候的要求相同或者有微差,只是在有离调和弦、转调、九和弦与部分七和弦的地方会有较大差异。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复调作品还是主调作品,都应该同时考虑纵向与横向音准,只是不同作品或作品的不同节点的侧重不一样罢了。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在音准方面,听觉永远是检验音准的最佳手段,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良好的共振感、谐和的音响与融合的声部永远是合唱所追求的理想音响,而这一切得“评委”就是“良好的听觉能力”,评判的标准完全依赖于训练者听觉上的审美取向与音响价值判断。(www.chuimin.cn)

拓展练习

A.音块的演唱与解决。在某一个调性内,选取4~5个相邻音级(也可以有变化音)组成音块(例如C大调的c、c、d、d)演唱,可以先唱自然音级,待找到共振再加入变化音级,然后就近解决到自然大小三和弦或自然音级构成的协和音程(如“c、c、d、d”解决到“c、e”)。

B.按以下和声序进方式,在任意大小调上做自主和声连接训练(至少包含一个大调、一个小调):Ⅰ-Ⅵ-Ⅲ-Ⅳ-Ⅱ(7)-Ⅴ(7)-Ⅰ,除主和弦外,其他和弦均可转位。

【注释】

[1]至于无调性作品,由于没有了调性的限制,音级之间变得非常平等,因此,在演唱上只是片段地参照纯律,而大部分情况下要参照十二平均律。

[2]为了叙述简洁,后文很少用音分数来说明音准,只采用“平唱”“高唱”“低唱”等词汇进行表述;如相差10音分以内,会表述为“微高唱”或“微低唱”;对于音程的表述为“宽唱”“窄唱”,如相差10音分以内,会表述为“微宽唱”或“微窄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