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第一个音程是大六度,这里的纵向音准上参照纯律要窄唱,故徵音高唱,角音平唱,通过微音准的调整,直至出现共振感;接下来几个节奏点同样要如此训练,要明确要求哪个音要高唱或低唱,然后可以将两个声部按这一要求演唱,甚至可以与原单旋律的音准要求进行演唱逐个对照,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连起来,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023-10-18
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声部构成千变万化,前一节的训练曲也仅仅是窥见一斑而已。本节以匈牙利作曲家科达伊的混声无伴奏作品《黄昏之歌》(谱例5-8)为例,进行音准上的训练分析。
这首作品分为三个小段落,第一段(1~12小节)建立在男低音声部主持续音基础上,以女高声部为主,女低音、男高音声部作长音和弦衬托。在这一段,男低音的主持续音要通过循环换气来保持长时间的平唱,类似这种长音,可在内心有高唱的感觉,并在演唱中听到其他声部,使得这一长音有目的地走向本段的终点而不会偏低。女高音声部的演唱要更注重横向音准,如第3小节的c音与第4小节g音都应该高唱;女低音与男高音声部则更关注纵向音准,如第4小节是属七和弦,七音(b)要高唱,延长到后一小节,为了保证大三度的谐和,第6小节高音声部的d音就应该略高唱。
在第一段中值得研究的是两个变化音的地方——第7小节男高音的#c音与第11小节女低音声部的音。前者是一个经过音,需要倾向d音,但是这个音与女低音声部的g音形成减五度,应该向外演唱而向内倾向解决(倾向性是一种内心感觉,反方向的感觉越强,形成的反向张力就大,解决的感觉就越强烈,因此并非越倾向越靠近)。事实上在实践中,这个c音演唱得偏高会使其因为不融合而显得突兀,将其略低唱,与其他两个声部会融合得更好。理解了这一点,就会理解第11小节女低音声部的e音应该高唱,因为这一小节是一个副属和弦(Ⅴ7/Ⅳ),作为副属和弦七音的e当然应该高唱,这样进行到下一小节的d音时是一个宽唱小二度,也就获得更为完满的解决感。
中间段(13~20小节)织体是自由的三声部模仿复调。这一段多关注横向音准:第13小节第三拍男高音声部模仿的d音要略高唱,而第14小节女低音声部模仿的a音要低唱。这一段有三个节点上要重点考虑纵向:第17小节最后一个延长小三度要宽唱(d音低唱);第18小节第二拍是一个Ⅶ级和弦,其中的e应该高唱;第19-20小节是属七音到主和弦的进行,七音要高唱,主和弦三音要低唱。
第三段(21~35小节)是一个扩大的再现段。除最后一句分割扩大外,其他的基本与第一段完全相同。需要仔细研究的是第29~33小节,女低音声部连续出现e、d两个变化音与男高声部的a,分别属于Ⅴ7/Ⅳ、3Ⅳ、Ⅵ、Ⅶ、Ⅵ这几个和弦,因此都需要高唱,扩大到下方小二度解决的距离,并获得更为强的张力与内心渴望解决的倾向感,在最终解决的时候获得更为强烈的满足感。
在训练中,第一段与第三段可以先训练内声部(T、B),要求每个音程都尽可能获得共振感,如还不理想,可以将这两声部的每一个纵向音程分开训练,再分段落有序连接;男低音声部的持续音要单独练习,保证在持续12小节后音准没有任何偏差,并有良好的共鸣状态;然后将下方三个声部合起来练习;单独训练女高声部主要是抓住横向音准状态,最后再将四个声部进行合成。第二段可以分为4+4进行,前四小节要注重主题在三个
【谱例5-8】声部上不同音高的要求,通过渐强到达第16小节最后一拍延长的、宽唱的小三度;后四小节要加强纵向音准的关注度,第19小节男低音声部进来要与男高音声部完全融合。此外,这首作品的力度、速度要认真研究,严格尊重谱面标记;特别是多次出现的自由延长,要做到既有对比又有联系,并始终保持内在的律动感而不至于使情绪断裂。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因素如音色、节奏、气息(即换气点)、休止符等,不一而全,就不在此论述。
在合唱中,纵向音准与横向音准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作品的良好音准。事实上,二者在很多时候的要求相同或者有微差,只是在有离调和弦、转调、九和弦与部分七和弦的地方会有较大差异。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复调作品还是主调作品,都应该同时考虑纵向与横向音准,只是不同作品或作品的不同节点的侧重不一样罢了。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在音准方面,听觉永远是检验音准的最佳手段,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良好的共振感、谐和的音响与融合的声部永远是合唱所追求的理想音响,而这一切得“评委”就是“良好的听觉能力”,评判的标准完全依赖于训练者听觉上的审美取向与音响价值判断。(www.chuimin.cn)
拓展练习
A.音块的演唱与解决。在某一个调性内,选取4~5个相邻音级(也可以有变化音)组成音块(例如C大调的c、c、d、d)演唱,可以先唱自然音级,待找到共振再加入变化音级,然后就近解决到自然大小三和弦或自然音级构成的协和音程(如“c、c、d、d”解决到“c、e”)。
B.按以下和声序进方式,在任意大小调上做自主和声连接训练(至少包含一个大调、一个小调):Ⅰ-Ⅵ-Ⅲ-Ⅳ-Ⅱ(7)-Ⅴ(7)-Ⅰ,除主和弦外,其他和弦均可转位。
【注释】
[1]至于无调性作品,由于没有了调性的限制,音级之间变得非常平等,因此,在演唱上只是片段地参照纯律,而大部分情况下要参照十二平均律。
[2]为了叙述简洁,后文很少用音分数来说明音准,只采用“平唱”“高唱”“低唱”等词汇进行表述;如相差10音分以内,会表述为“微高唱”或“微低唱”;对于音程的表述为“宽唱”“窄唱”,如相差10音分以内,会表述为“微宽唱”或“微窄唱”。
有关合唱训练的文章
如:第一个音程是大六度,这里的纵向音准上参照纯律要窄唱,故徵音高唱,角音平唱,通过微音准的调整,直至出现共振感;接下来几个节奏点同样要如此训练,要明确要求哪个音要高唱或低唱,然后可以将两个声部按这一要求演唱,甚至可以与原单旋律的音准要求进行演唱逐个对照,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连起来,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023-10-18
相比主调作品,复调织体的合唱作品声部关系要复杂得多,主要是因为复调技术的多样性。谱例7-4截取了作品第一段的后半部分与第二段来阐述复调作品的声部关系处理方式。男低音声部的力度要与第一女低音相近,第21小节应有所渐强,在演唱“绒上”时与男高音一起强调,短时间变为这个小节突显的声部。第二女高音用温厚的音色与女低音声部组成和声长音填充在内声部,力度要仅次于男低音声部。......
2023-10-18
在上一节讨论过,作品中的音色变化非常细腻,这种音色变化不仅可以用在横向上,也可以用在纵向上,通过不同声部间音色上的对比来增强某个声部的独立感。第9小节[1]女高声部的主题动机无疑是最重要的,广州方言的“做紧咩”声音位置高而前,音色明亮,力度中强,但是第三拍“咩”字完成咬字之后的第二个八分音符位置要略弱一些,但要自然,不可有明显痕迹。同样采用“橄榄型”的力度模式,动机后接长音要立即弱下来。......
2023-10-18
微音准的概念来源于提琴上的“微调”——大、中、小提琴上安装在琴码上的被称为“微调”的装置,用于琴弦细微音差的调整。在合唱中,除了一些明显的错音、不在调性以及较大的偏高偏低之外,绝大部分音准问题都是“微音准”问题。在一开始就重视微音准的训练,让队员重视音准的细微差别,将为队伍的整体音准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3-10-18
但更为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对于音准的训练严格要求,要丝毫不妥协!这里只提供针对作品音准训练的一种方法与思路,以《云飞天不动》的引子与A段为例。类似的音准训练是实际作品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但却不是唯一的,每一个训练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优势,针对具体作品设计更多音准训练辅助手段。[4]这里只针对音高旋律训练方面展开必要的分析,并不作作品的全面技术分析。......
2023-10-18
横向音准与纵向音准之间如何协调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主要还是要视具体作品、演唱队伍的能力等情况来定。首先,旋律声部上更注重横向音准,基础声部与内声部更注重纵向音准。但在长音符、半终止、终止等关键节点上,横向音准要服从纵向音准,这一条是总的指导原则。谱例4-1中的三个练习是为了说明问题而将一些情况集中在一起,从中可以总结在二声部作品中,横向音准与纵向音准是完全可以调和的。......
2023-10-18
中音区总是更好控制音准,因此练习选择在标准音开始,谱例2-1就是从a1到降b1的滑唱练习。以上行为例,在滑唱的过程中可以分几步:第一步,直接唱a1-降b1;第二步,在两个音中间经过一个升1/4音的a1再到降b1,理论上这区间将100音分分成了两个50音分;第三步,在a1-升1/4音a1—降b1中间再平分,在半音间设置了三个点,用以观察音准的变化;第四步,直接进行无停顿的半音滑唱练习,在练习中,可以先上行再下行。......
2023-10-18
小组训练是个体到声部的过渡,良好效果的小组训练会提高声部训练与整体训练的效率。下面将提供几种常用的辅助手段。但如果要强调其古曲的特点,突出民族风格就要获得一种清亮的音色。每位训练者都会有自己独到的有效方法来获得目标音色。以上仅仅是笔者及部分训练者常用的、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训练者可以根据自身与队伍的优势采用不同的方法,或综合各种方法进行训练,以获得理想的目标音色。......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