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音准与纵向音准之间如何协调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主要还是要视具体作品、演唱队伍的能力等情况来定。首先,旋律声部上更注重横向音准,基础声部与内声部更注重纵向音准。但在长音符、半终止、终止等关键节点上,横向音准要服从纵向音准,这一条是总的指导原则。谱例4-1中的三个练习是为了说明问题而将一些情况集中在一起,从中可以总结在二声部作品中,横向音准与纵向音准是完全可以调和的。......
2023-10-18
事实上,在合唱中,音准受制于诸多因素如发声法、气息、音区、强弱、和声等,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单声部旋律(横向)自身应有的、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音准,即理想音准,其他因素只作为辅助探讨。上文对作品的调性、前25小节的和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目的就是从中找到演唱此作品时音准把握上的依据。
引子(1~13小节)分为两大句。前一句(第1~6小节)为d羽调,女中音声部演唱的单旋律。这里的演唱要遵循五度相生律的要求,抓住其中在五度相生律中,小三度(294音分)、纯四度(498音分)、小六度(792音分)、小七度(996音分)是窄的,大二度(204音分)、大三度(408音分)、纯五度(702音分)、大六度(906音分)是宽的等规律。因此在谱例3-12中,主音(d羽音)要平唱,宫、商、徵音要低唱,角音要高唱。但是第一个宫音应该平唱,为稳定音准提供参照;a音为角音(属音),这个大三度应该宽唱,使属音明亮;第3小节宫音适当偏暗,低唱,往内收;第4小节的商音(下属)要低唱,然后再回到主音“羽”上。
引子第二句(第7~13小节)转到g羽上,原有的音准要调整:d音在这里变成了角音(属音)要高唱,而g音在这里变成了羽音(主音)要平唱,上四度调性转换带来的明亮色彩立即显现。需要注意的是:从第13小节开始,音乐逐渐进入了四声部,音准上会带来一定的变化,横向音准与纵向音准会出现一些相互妥协的情况,例如第13小节女中音声部的宫音本来应该低唱,但是为了此后四声部的音准协和改成了平唱;这个问题在后面的章节将有阐述,这里暂不论述。
从第14小节开始,音乐进入A段。与引子一样,这里也是一个转调乐段——同宫系统转调——g羽到宫,因此,在音准上同样会有一些变化(这里的论述先抛开和声的因素)。第17~19小节的g(羽)音是主音,要平唱,
(宫)音要低唱;而到了第20~25小节中,因调性进入了
宫,因此变成了
(宫)音要平唱,g(羽)音要高唱;同样因为照顾和声的关系,在第21小节g(羽)音又要低唱。总之,在只考虑单旋律的情况下,同宫系统的g羽到
宫转调在演唱上会发生以下改变:羽音——平唱到高唱;宫音——低唱到平唱;商音——低唱到高唱;角音——保持高唱;徵音——低唱到高唱。在训练中,对于音准要一句一句地要求,甚至要一个音一个音要求,才能保证音准效果。
对于音的高唱与低唱这种微音准的调动,实际演唱中需要通过调整口腔状态、气息、共鸣腔体等方式来控制。如提位、适量增大口腔共鸣有助于高唱;适量减少气息量则有助于低唱;保持气息与共鸣状态的平稳有助于实现平唱等。但更为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对于音准的训练严格要求,要丝毫不妥协!二是用听觉去感受,将这种微调的感觉加以固化,形成一种习惯。只有做到在细微音准上的严格要求甚至“吹毛求疵”,并将这种习惯贯穿到日常排练的每时每刻,才可能保证在演唱作品时有良好的音准。
这里只提供针对作品音准训练的一种方法与思路,以《云飞天不动》的引子与A段为例。接下来的B段与再现段,在音准要求上原则与思路是一样的,因此就不再赘述。类似的音准训练是实际作品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但却不是唯一的,每一个训练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优势,针对具体作品设计更多音准训练辅助手段。
值得提醒的是:在排练作品之前,对作品进行细致、全方位的分析是制定排练计划、设计排练手段、确定排练进度等工作得以实施的关键所在,这项工作极其重要。只有对作品有了全面的了解,心中才会建立这个作品的“音响大厦”,才能激发关于音乐形象活跃的想象力,最终反映到挥洒自如的指挥肢体动作上。“手之妙用,源于心之妙思”[5],而心之妙思,则源于读谱通透。
【谱例3-12】(www.chuimin.cn)
【注释】
[1]此处关于调式色彩分类的观点参见赵宋光:《关于和声的民族特点问题(二)》,《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第18-25页。
[2]此处的知识点部分参考了张肖虎:《五声性调式及和声手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年。
[3]这里专指在根音上加自然音级。
[4]这里只针对音高旋律训练方面展开必要的分析,并不作作品的全面技术分析。
[5]此句是笔者恩师、著名指挥家、吴灵芬教授所说。
有关合唱训练的文章
横向音准与纵向音准之间如何协调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主要还是要视具体作品、演唱队伍的能力等情况来定。首先,旋律声部上更注重横向音准,基础声部与内声部更注重纵向音准。但在长音符、半终止、终止等关键节点上,横向音准要服从纵向音准,这一条是总的指导原则。谱例4-1中的三个练习是为了说明问题而将一些情况集中在一起,从中可以总结在二声部作品中,横向音准与纵向音准是完全可以调和的。......
2023-10-18
微音准的概念来源于提琴上的“微调”——大、中、小提琴上安装在琴码上的被称为“微调”的装置,用于琴弦细微音差的调整。在合唱中,除了一些明显的错音、不在调性以及较大的偏高偏低之外,绝大部分音准问题都是“微音准”问题。在一开始就重视微音准的训练,让队员重视音准的细微差别,将为队伍的整体音准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3-10-18
中音区总是更好控制音准,因此练习选择在标准音开始,谱例2-1就是从a1到降b1的滑唱练习。以上行为例,在滑唱的过程中可以分几步:第一步,直接唱a1-降b1;第二步,在两个音中间经过一个升1/4音的a1再到降b1,理论上这区间将100音分分成了两个50音分;第三步,在a1-升1/4音a1—降b1中间再平分,在半音间设置了三个点,用以观察音准的变化;第四步,直接进行无停顿的半音滑唱练习,在练习中,可以先上行再下行。......
2023-10-18
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声部构成千变万化,前一节的训练曲也仅仅是窥见一斑而已。本节以匈牙利作曲家科达伊的混声无伴奏作品《黄昏之歌》为例,进行音准上的训练分析。这首作品分为三个小段落,第一段建立在男低音声部主持续音基础上,以女高声部为主,女低音、男高音声部作长音和弦衬托。在第一段中值得研究的是两个变化音的地方——第7小节男高音的#c音与第11小节女低音声部的音。......
2023-10-18
模仿复调的音准处理主要涉及几个方面:需要突出横向音准的节点选择以及如何突出、需要突出纵向音准的节点选择及如何调整、模仿中出现的不协和音的音准要求及解决等。谱例5-6是一首四声部模仿复调小曲,全曲共6小节,主题在女高音声部,其余三声部按男高、女低、男低声部的顺序相隔两拍严格同度模仿进入,并在第5小节做了一个阻碍进行,构成四声部无终卡农。......
2023-10-18
如:第一个音程是大六度,这里的纵向音准上参照纯律要窄唱,故徵音高唱,角音平唱,通过微音准的调整,直至出现共振感;接下来几个节奏点同样要如此训练,要明确要求哪个音要高唱或低唱,然后可以将两个声部按这一要求演唱,甚至可以与原单旋律的音准要求进行演唱逐个对照,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再连起来,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023-10-18
在音响概念极大解放的今天,即便是大二度都可以在主观上接受为协和音响,因此,脱离调性来讲和弦的音准及其解决容易模糊解决目的的界定。鉴于此,本章都是在具体调性的前提下来探讨和弦音准及解决,以此类推到所有的调性作品中,甚至可以使用在泛调性与多调性作品中[1]。谱例5-2b中是C大调的和弦解决练习,以小节为单位,小节之间没有连贯性。......
2023-10-18
平稳度是指气息在运行中保持平稳,任何突然的变化诸如气息量的突增或突减、流速的突急或突慢、气息线条的突粗或突细等,都会使音准偏高或偏低,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在长音演唱上。第1、3、5、7小节的长音要有平稳的气息作为支撑,在演唱中,气息的微小波动会让长音的音准产生明显的波动,因此长音的演唱一定要保证气息的平稳度。当然,气息的平稳度也会对其他音型的音准产生影响,气息的饱满度也会对长音的音准产生影响。......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