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任务中待识别ID是半封闭集合,可以融合图像分类和度量学习的思路进行模型训练。第二阶段采用Softmax Loss+0.01×Center Loss,并在业务数据上进行网络参数的微调。目前把人脸分割为9个区域,加上人脸整体区域,共需训练10个模型。图10-12基于集成学习的人脸识别在测试阶段,对于待验证的人脸区域和候选人脸区域,分别基于图10-12所示的10个区域提取特征。最终,通过相似度加权的方法判断两张人脸是否属于同一个人。表10-1公开数据集评测结果......
2025-09-29
4.4.2.1 IPv6网络(小岛)之间的通信
1.(手工)配置的隧道(Configured Tunnel,RFC 2893)
这种隧道的建立是手工配置的,需要隧道两个端点所在网络的管理员协作完成。隧道的端点地址由配置来决定,不需要为站点分配特殊的IPv6地址,适用于经常通信的IPv6站点之间。每一个隧道的封装节点必须保存隧道终点的地址,当一个IPv6包在隧道上传输时终点地址会作为IPv4包的目的地址进行封装。通常封装节点要根据路由信息决定一个包是否要通过隧道转发。
采用手工配置隧道进行通信的站点之间必须有可用的IPv4连接,并且至少要具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Pv4地址。站点中每个主机都至少需要支持IPv6,路由器需要支持双栈。在隧道要经过NAT设施的情况下这种机制不可用。
手工配置隧道的主要缺点是网络管理员的负担很重,因为网络管理员要为每一条隧道做详细的配置。
2.自动配置的隧道(Auto-configured Tunnel,RFC 2893)
站内自动隧道寻址协议(ISATAP:IntraSite Automatic Tunnel Addressing Protocol)过渡技术就是采用了双栈和隧道的技术,并基于企业网和主机的一种过渡技术。ISATAP隧道不仅完成隧道功能,还可以进行地址自动分配。ISATAP隧道可以通过IPv4网络承载IPv6网络的ND协议,从而使跨IPv4网络的设备仍然可以进行IPv6设备的自动配置。分散在IPv4网络中的各个IPv6孤岛主机通过ISATAP技术自动获得地址并连接起来。
这种隧道的建立和拆除是动态的,它的端点根据分组的目的地址确定,适用于单独的主机之间或不经常通信的站点之间。自动配置的隧道需要站点采用IPv4兼容的IPv6地址(IPv4 Compatible IPv6 Address,0::IPv4ADDR/96),这些站点之间必须有可用的IPv4连接,每个采用这种机制的主机都需要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Pv4地址,采用这种机制不能解决IPv4地址空间耗尽的问题。这种隧道的两个端点都必须支持双栈。
采用这种机制不能解决IPv4地址空间耗尽的问题(采用手工配置隧道的站点就不需要IPv4地址)。另外,还有一种危险就是如果把Internet上全部IPv4路由表包括到IPv6网络中,那么会加剧路由表膨胀的问题。这种隧道的两个端点都必须支持双协议栈(手工配置就不需要)。在隧道要经过NAT设施的情况下这种机制不可用。
3.隧道代理Tunnel Broker(RFC 3053)
Tunnel Broker也就是隧道代理相当于一个虚拟的IPv6服务提供商,它通过IPv6 over IPv4隧道的方式为IPv4网络中的双栈主机提供全球性的IPv6连接。隧道代理通过web方式为用户分配IPv6地址、建立隧道以提供和其他IPv6站点之间的通信。目前,已有不少提供隧道代理的网站。隧道代理的特点是灵活、可操作性强,针对不同用户可提供不同的隧道配置。
4.6over4(RFC 2529)
6over4是一种IPv4组播隧道机制,通过将IPv6数据包封装在IPv4中的方式连接互相分离的IPv6主机。采用这种机制的IPv6主机使用组播与该组播域中的IPv6路由器通信,从而获得完全的IPv6功能。6 over 4将IPv4网络当做具有组播功能的一条链路,通过IPv6组播地址和IPv4组播地址的映射关系实现IPv6协议的邻居发现功能,以此,它要求IPv4网络支持组播功能。实际网络很少支持组播功能,所以6 over 4极少使用。
5.6 to 4(RFC 3056)
6 to 4也是一种自动构造隧道的机制,这种机制要求站点采用特殊的IPv6地址(2002:IPv4ADDR::/48),这种地址是自动从站点的IPv4地址派生出来的,每个采用6 to 4机制的节点必须具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Pv4地址。由于这种机制下隧道端点的IPv4地址可以从IPv6地址中提取,所以隧道的建立是自动的。当它接收到IPv6分组时,从IP头标的IPv6地址域中提取出隧道末端的IPv4地址后,将IPv6报文封装在以此IPv4地址为目的地址的IPv4报文中,同时将IPv4报头中的协议域字段设为41。隧道对端的操作正好相反,将IPv4数据报解封得到IPv6报文,将此报文在IPv6站点内路由。
采用6 to 4机制的IPv6 ISP只需要做很少的管理工作,这种机制很适用于运行IPv6的站点之间的通信。6 to 4要求隧道中至少有两台路由器支持双栈和6 to 4,主机要求至少支持IPv6协议栈。
6 to 4隧道容易管理,所以是目前最重要的自动隧道技术之一。6 to 4技术的优点在于只需要一个全球唯一的IPv4地址便可使得整个站点获得与其他IPv6站点的连接。而且它根据IPv4地址自动能产生一个48位的前缀,所以不必向互联网注册机构申请IPv6地址就可运行。与此同时,这种配址方式也导致了对IPv6路由体系层次化的破坏,同时6 to 4与纯IPv6网络互通需要6 to 4中继(RFC 3068)以及不支持组播。
4.4.2.2 IPv6网络(小岛)与IPv4网络(海洋)之间的通信(https://www.chuimin.cn)
1.Dual Stack Model(RFC 2893)
在这种模型下,任意节点都是完全双栈的。这时不存在IPv4与IPv6之间的相互通信问题,但是这种机制要给每一个IPv6的站点分配一个IPv4地址,不能解决IPv4地址空间耗尽问题。
2.Limited Dual Stack Model
在这种模型下,服务器和路由器仍然是双栈的,而非服务器的主机只需要支持IPv6。这种机制可以节省大量的IPv4地址,但是在纯IPv6和纯IPv4节点之间的通信将会出现问题。
3.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lation,RFC 2766)
这种机制在IPv4分组和IPv6分组之间进行报头和语义的翻译,适用于纯IPv4站点和纯IPv6站点之间的通信。对于一些内嵌地址信息的高层协议(如FTP),NAT-PT需要和应用层的网关协作来完成翻译。
4.SIIT(Stateless IP/ICMP Translation)
SIIT定义了在IPv4和IPv6的分组报头之间进行翻译并对ICMPv4和ICMPv6的错误信息进行转换的方法,这种翻译是无状态的,因此对于每一个分组都要进行翻译。这种机制可以和其他的机制(如NAT-PT)结合用于纯IPv6站点同纯IPv4站点之间的通信,在采用网络层加密和数据完整性保护的环境下这种技术不可用。
5.SOCKS Gateway Mechanism
这种方法通过对原有SOCKS协议(RFC 1928)的扩展,利用应用层网关的翻译,实现IPv4/IPv6的通信。这种机制不需要修改DNS或者做地址映射,可用于多种环境。但是这种技术需要采用SOCKS代理服务器,并在客户端安装支持SOCKS代理的软件,对于用户来讲不是完全透明。
另外,双协议栈翻译机制(Dual Stack Transition Mechanism,简称DSTM)、应用层代理网关(Application Level Gateway,简称ALG)以及传输层中继翻译机制(Transport Relay Translator,简称TRT)也可以实现IPv6网络与IPv4网络的通信。
从已有的过渡机制可以看出,目前所有的方案都是针对某一种问题而提出的。这些过渡机制都不是普遍适用的,每一种机制都适用于某种或几种特定的网络情况,而且常常需要和其他的技术组合使用。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过渡策略。对于某一类互联问题,设计者们可以找出新的方式,并随着网络技术和发展不断的改进和更新这种方式。
为选择一个合适的机制,首先需求要明确,明确应用的类型、范围和系统的类型,然后选择合适的转换机制进行设计和实施。IPv4向IPv6过渡时期,通常采用的组网原则:
(i)在能直接建立IPv6链路的情况下,使用纯IPv6路由。
(2)在不能使用IPv6链路的情况下,IPv6节点之间使用隧道技术。
(3)双栈的IPv6/IPv4主机和纯IPv6或者纯IPv4的主机通信不需要采用协议转换,而直接自动选择相应的通信协议(IPv4或者IPv6)。
(4)对于纯IPv6和纯IPv4主机之间的通信,则应该使用协议转换或者应用层网关(ALG)技术,设计的协议转换器或者ALG应该尽量保证在不修改原有应用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
相关文章
由于任务中待识别ID是半封闭集合,可以融合图像分类和度量学习的思路进行模型训练。第二阶段采用Softmax Loss+0.01×Center Loss,并在业务数据上进行网络参数的微调。目前把人脸分割为9个区域,加上人脸整体区域,共需训练10个模型。图10-12基于集成学习的人脸识别在测试阶段,对于待验证的人脸区域和候选人脸区域,分别基于图10-12所示的10个区域提取特征。最终,通过相似度加权的方法判断两张人脸是否属于同一个人。表10-1公开数据集评测结果......
2025-09-29
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案模拟,是指在管廊工程开始施工前,应用BIM软件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与优化,从而发现综合管廊在加工制作、运输、吊装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施工进度拖延、安全问题出现、管廊裂缝、管廊漏水等工程项目通病,通过多方案选优,获得最佳的施工方案,从而用于施工。图6-5施工模拟BIM应用操作流程3.注意要点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过程演示模型。......
2025-09-30
航拍图像拼接技术是当前机器视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监测、城市规划和战场态势评估等许多方面。但是,由于是在飞行器上对地面场景的俯视拍摄,所以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比如飞行器姿态变化导致的航拍视角改变、飞行器升降造成的图像分辨率不同、天气状况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等。该方法比较适合于全景图像拼接。......
2025-09-29
Lowe提出的SIFT描述子对后来的许多基于梯度分布的特征描述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圆形的高斯窗尽量减小那些远离特征区域中心的梯度值影响,这样就避免了微小变化引起的描述子突变。图4-6 由邻域梯度信息生成特征向量图4-6的右图所示的描述符是基于一个2×2个梯度方向直方图,Lowe建议在实际应用中采用16个直方图进行描述效果最好。基于梯度分布的特征描述子都可以较稳健的对发生几何形变、退化、受噪声干扰的图像局部特征进行准确的匹配。......
2025-09-29
图8-13推荐系统的基本架构①用户反馈行为采集模块。本案例针对餐饮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推荐算法的智慧餐饮系统的设计思想,并对其进行了实现。系统中采用的推荐算法是基于协同过滤的思想,针对其处理稀疏数据能力差、可扩展性差这两个影响推荐质量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VD与GSOM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2025-09-29
解决方案基于机器视觉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硬件框架主要由照明设施、CCD摄像头、图像处理计算机、服务器及局域网等组成,如图10-15所示。带钢表面的照明设施采用一种特殊的红外光源阵列,CCD行扫描摄像机组横向排列在带钢生产线上,摄像机的横向及纵向可视范围相互重叠,以确保不出现漏检。CCD摄像机采集的图像经光纤传至图像处理计算机组,进行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
2025-09-29
宝钢在推进智能制造的技术策略以及在实践中推进智能制造时,秉承一个宗旨:致力于“一切皆协同”。在宝钢智能制造中,存在着三个重要的协同领域:单一基地中工序协同;跨地域、多制造基地之间的协同;跨企业供应链协同。......
2025-09-29
图9-26为具有简单网络拓扑的C-RoFN中的RIP方案的例子,该方案包含3个天线、5个光开关和一个PU。根据资源的请求和状态,可以提供合适的MP作为基于该方案的路径供应。表9-3符号和定义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个辅助图,根据其边缘权重实现了RIP方案。......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