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3.6通信参考模型图目前路由器的概念很乱,厂家用词五花八门,如高速路由器、线速路由器、交换路由器等。而对于LSR,用户数据流只走第2层,控制和管理数据仍走第3层。与传统路由器相比,LSR从包转发变成按照标签交换转发,从复杂查询变为简单索引。
图3.6 通信参考模型图
目前路由器的概念很乱,厂家用词五花八门,如高速路由器、线速路由器、交换路由器等。借助于ITU-T对通信系统的协议参考模型(分用户,控制,管理)3个平面,如图3.6所示,传统路由器的定义是:用户、控制、管理3个平面的数据都走第3层,且从全网角度看,其用户数据流和控制/管理流在同一通道中传送,没有在物理上或逻辑上分开。用户流的每个IP包途径的每一个传统路由器都要检查IP包头,再查看路由表,找到下一跳,并从相应端口转发该IP包。这样,用户数据包的逐个路由器寻址(Hop By Hop,简称逐跳寻址),逐个IP包转发(Packet-By-Packet,简称逐包转发)带来的问题是时延和时延抖动。而对于LSR,用户数据流只走第2层(看不见用户IP包),控制和管理数据仍走第3层。
与此同时,人们对传统路由器的理解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基于总线(背板)交换,软件包转发和集中式处理结构的老式传统路由器,演变到目前基于交换矩阵,硬件转发和分布式处理结构的新式传统路由器。不仅路由器的处理能力和吞吐量大大提高,而且为实现QoS采用了分类、排队和调度算法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网络性能。(www.chuimin.cn)
传统路由器是包转发机制,IP包的地址(全局意义)是关键字,处理相当复杂。从IP包取出IP宿地址,在转发表中查询其匹配的网络号才能转发到下一跳。由于因特网引入了无类域间路由(CIDR),需作(可变)子网掩码运算,且是IP 地址的最长网络前缀匹配原则,转发表项大时,需要多级缓存查表,有时还要进行IP包过滤等处理,过程复杂,处理费时。
与传统路由器相比,LSR从包转发变成按照标签交换转发,从复杂查询变为简单索引。标签和输入端口是关键字,相比以IP地址前缀为关键字,表项少得多。这样,转发表就简化成了交换表,即基于定长有序,精确匹配的标签索引,不需要作任何附加处理。包的排队和调度只与标签有关,大大提高了转发速率和效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