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使本单位的各子网之间使用路由器来互联,因而便于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子网的划分纯属本单位内部的是,在本单位以外是看不见这样的划分。TCP/IP体系规定用一个32bit的子网掩码来表示子网号字段的长度。因此,主机号码的总数是62x1022=63364个,比不划分子网时要少了一些。图2.11子网掩码的意义图B类IP地址;增加子网号空段;子网掩码子网与掩码以及子网地址特性如下:B类IP地址:C类IP地址:
IP地址的设计有不够合理的地方。例如,IP地址中的A~C类地址,可供分配的网络号码超过211万个,而这些网络上的主机号码的总数则超过37.2亿个,初看起来,似乎IP地址足够全世界来使用,(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设计IP地址是就是这样认为的)。其实不然。第一,当初没有预计到微机会普及得如此之快。各种局域网和局域网上的主机数目急剧增长;第二,IP地址在使用时有很大的浪费。
从1985年起,为了使IP地址的使用更加灵活,在IP地址的网络号码net-ID,而后面的主机号码host-ID则是受本单位控制,由本单位进行分配。本单位所有的主机都使用同一个网络号码。当一个单位的主机很多而且分布在很大的地理范围是,往往需要用一些网桥(而不是路由器,因为路由器连接的主机具有不同的网络号码)将这些主机互联起来。网桥的缺点较多。例如,容易引起广播风暴,同时当网络出现故障时也不太容易隔离和管理。为了使本单位的各子网之间使用路由器来互联,因而便于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子网的划分纯属本单位内部的是,在本单位以外是看不见这样的划分。从外部看,这个单位只有一个网络号码。只有当外面的分组进入到本单位范围后,本单位的路由器在根据子网号码进行选路,最后找到目的主机。若本单位按照主机所在的地理位置划分子网,那么在管理方面就会方便得多。
子网(subnet)是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成几个较小的网络,而每一个网络都有其自己的子网地址;子网划分是将大型网络分为多个子网。
图2.11所示是在划分子网时要用到的子网掩码(subnet mask)的意义。图2.11(a)列举了一个B类IP地址作为例子。图2.11(b)表示将本地控制部分再增加一个子网字段,子网号字段的长度,由本单位根据情况确定。TCP/IP体系规定用一个32bit的子网掩码来表示子网号字段的长度。具体的做法是:子网掩码由一连串的“1”和一连串的“0”组成。“1”对应于网络号码和子网号码字段,而“0”对应于主机号码字段,如图2.11(c)所示。
多划分出一个子网号码字段是要付出代价的。例如,对于图2.11的例子,本来一个B类IP地址可以容纳65534个主机号码。但划分出6bit长的子网字段后,最多可有62个子网(去掉全1和全0的子网号码)。每个子网有10bit的主机号码,即每个子网最多可有1022个主机号码。因此,主机号码的总数是62x1022=63364个,比不划分子网时要少了一些。

图2.11 子网掩码的意义图(www.chuimin.cn)
(a)B类IP地址;(b)增加子网号空段;(c)子网掩码
子网与掩码以及子网地址特性如下:
B类IP地址:

C类IP地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