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金的尊崇根深蒂固。[37]而佛身之相好庄严亦常被称为“金色身”,如《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38]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39]等。因此历史上佛教对铜、金的运用常见于为佛像塑铜像、贴金身,还有泥金写经等。[41]金价买黄铜,虽然是被佛经讽喻的事,但也正说明黄铜与金相似,能成为金的替代品。[44]由于黄铜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高僧也常执黄铜器,以示其高品位。......
2023-10-18
妙峰禅师是明万历年间活跃的著名高僧,成名后热衷于造道场、津梁等工程。这三座铜殿创建的直接原因是出自他的个人心愿,且铜殿的化募、铸造、安装都由他一手组织,因此有必要结合文献对妙峰禅师其人作一番考述。
万历年间另一位著名高僧憨山大师释德清与妙峰禅师交好,作有《妙峰禅师传》,收入《憨山老人梦游集》,可资考证妙峰之生平[16]。《宝华山志》《峨眉山志》也都录有相关内容,而《宝华山志》所录之憨山大师《妙峰禅师传》比《憨山老人梦游集》中的更通顺、完整,似版本更佳。从中可知:妙峰俗名福登,别号妙峰,山西平阳人,姓续氏。福登生于嘉靖十九年(1540),入灭于万历四十年(1612),寿七十三。他年少失怙,十二岁出家,后至山西蒲坂万固寺受业修禅,为山阴王朱俊栅(代国藩王的支系,别城蒲州)所器重。修行初有所成后,至南方游历修行。在此期间因水土不服,遍身生疥,几乎病死于宁波。据释德清《梦游集》,妙峰在此时有大参悟,释德清本人随后于隆庆元年(1567)在南京天界寺与妙峰初识。
隆庆六年(1572),憨山与妙峰于京城重逢。次年憨山随妙峰同带《北藏》藏经归蒲州(蒲坂),后同赴五台修行。
适逢万历皇帝求皇储,“先遣官于武当,圣母遣官于五台,时会方集于新寺”。妙峰与憨山二师,“以是年冬十一月[万历九年,1581]启会于塔院,明年壬午春三月[万历十年,1582]圆满,期百二十日。九边八省缁白赴会者道路不绝。每食不减数千人,从前所未有也”。二人以此成名,遂往隐居。憨山赴南方,妙峰赴芦芽山。十月后皇子降生,二人求储成功,自此与皇家结下因缘[17]。后慈圣太后派人访得妙峰出山,自此妙峰名声大噪,组织建设了一系列津梁、佛寺工程,“凡大工程他人不能成者,一请登料理,不久便即成。成则去之,不复过问。一生所兴大道场十余处,并其它工程”[18]。
文献载妙峰所兴工程略如下表[19]:
表12-1 史载妙峰所兴工程表
续表
(www.chuimin.cn)
由于妙峰禅师之“福德智慧与其忠诚”,“上自皇帝宰辅以迄士庶,无不敬仰信从而乐施之”[20],也更因其曾为万历皇帝启会求储成功,与皇家结下因缘,慈圣太后还发内帑为他创建的三座铜殿赐建配套殿宇设施。
从文献和实际遗存的建筑来看,妙峰禅师兴建的工程中,木、铁、铜、砖、石各材料类型的建筑均有,而以砖石类的塔、桥、无梁殿多为擅长,对金属建筑也敢于涉及。可以说,妙峰禅师是活跃于万历年间的一位偏好使用砖、石、金属的知名“甲方建筑师”。
妙峰禅师的材料偏好可能与其监造的追求永久、坚固的宗教建筑和道桥有关。而也正由于妙峰在上至皇帝宰辅、下至士庶的社会各阶层中的知名度,他发起的这场峨眉、宝华、五台三座铜殿的捐建行动才能既深入基层,席卷大半个中国,同时又获皇室资助。
妙峰禅师的记录留在了铜殿脊檩下皮的显要位置(819号):
“明万历三十五年岁次丁未六月十六日未时吉旦,赐紫沙门福登、钦依赐紫皇坛讲经沙门法须,仝立。”[21]
法须是圣光永明寺(显通寺)第一代方丈,其名号还见于铭文第478号:
“钦依赐紫皇坛讲经传贤首宗第二十六世兼僧录司左讲经督理,敕建护国圣光永明寺第一代十方主人法须。徒昌住、母吴氏,昌性□□□□丘贤。”
有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的文章
佛教对金的尊崇根深蒂固。[37]而佛身之相好庄严亦常被称为“金色身”,如《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38]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39]等。因此历史上佛教对铜、金的运用常见于为佛像塑铜像、贴金身,还有泥金写经等。[41]金价买黄铜,虽然是被佛经讽喻的事,但也正说明黄铜与金相似,能成为金的替代品。[44]由于黄铜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高僧也常执黄铜器,以示其高品位。......
2023-10-18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无论铜殿还是铁塔、铜塔,都是宗教建筑。而且,李约瑟也注意到了中国古代的金属建筑,包括铜殿、铁塔,以及一些使用铸铁柱的殿堂。中国的铜、铁建筑为什么没能发展成近代框架结构的金属建筑呢?......
2023-10-18
霍山铜殿设铜栏杆,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文献中铜牌坊与铜殿并称,可见其地位重要。霍山玄帝宫在“各村俱有行宫,由是朝礼络绎不绝”,说明霍山铜殿在本地乡村社会中正统地位的建构是成功的,于明末清初成为当地一个影响较大的真武信仰中心。......
2023-10-18
“五材并用”作为中国建筑中基本而重要的原则,理应常有讨论。这些研究都引发我们从材料视角思考中国建筑的历史与理论问题。近年来此视角下最重要的研究是陈薇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建筑材料应用发展史”课题,其成果陆续有论著发表。森佩尔的材料观是从材料处理的工艺和动机,以及面饰的象征性来进行论述。此外,笔者于2007年完成的硕士论文《中国古代铜殿研究》是对金属建筑的初步探索。......
2023-10-18
与武当山小铜殿不同,道士并不是泰安铁塔工程的组织者或倡议者。在众多的会首、社首、善人之中,必然有个别在更高层级推动和操作的组织者,以与工匠实际交涉,以及与泰安铁塔安放地的道教组织实际接洽。这些泰安道士的姓名也均为阳文,说明在铸造之前,河南怀庆府、开封府的香会就已经与泰安建立了联系。推测是河南香客往年到泰安进香时确立了造塔意向,后将道士名录带回河南,铸造铁塔时刻上的。......
2023-10-18
[20]因此,每一个具体构件究竟采用的是何种铸造方式,都要经过科学、细致的工艺分析,如采用X光透视、超声波探伤等手段,并结合文献记载,才能予以定论。冶金史学者孙淑云对玉泉寺铁塔的铸造工艺做过分析,现结合本书的考察,简要整理如下:玉泉寺铁塔使用的范型应当是陶范。从各层塔身构件上的范缝可以推知,构件是拼范铸成的。内、外范之间的空间,即为拟铸造构件的厚度。[21]铸造分范示意图见图11-......
2023-10-18
铜荒既除,乾隆皇帝便得以建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两座铜殿——宝云阁与宗镜阁。关于灵沼轩反映出的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在近代的转型际遇,这一话题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转型这一宽广而复杂的研究领域,非寥寥几笔能说清。对此稍加勾勒、对比,可知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在近代的境遇,并不只是“金属建筑”这一特定建筑类型独有的话题,而更是中国传统建筑、乃至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与变革的厚重话题了。......
2023-10-18
各建筑之间用包括叠落廊在内的24间围廊相连,形成以宝云阁为对称中心的围合院落。形制宝云阁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宝云阁南、东、西三面均为明间4扇槅扇、两次间各2扇槛窗。宝云阁上檐进深五檩,下檐各面出檐一檩。图7-4宝云阁平面图7-5宝云阁石柱础图7-6宝云阁内铺地图7-7宝云阁内莲花座大抹角梁上坐一八边形骑梁墩斗,上承童柱、承椽枋。门窗宝云阁的槛窗、槅扇设计均按照清官式做法。......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