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长江中游与汉水流域信众的捐资者

长江中游与汉水流域信众的捐资者

【摘要】:从铭文可知,捐资者是来自湖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的平民信士,也有常年在“江河往来船”上的信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武当真武信仰在元代已经至少拓展到上述四个行省,而核心区域在长江中游、汉水流域。

从铭文可知,捐资者是来自湖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的平民信士,也有常年在“江河往来船”上的信士。据统计,大部分的信士来自武昌路,其中又以武昌路治所在地江夏县最多,其次是崇阳县;与武昌路一江之隔的汉阳府所占的捐资者比例也不少(图12-2)[1]。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武当真武信仰在元代已经至少拓展到上述四个行省,而核心区域在长江中游、汉水流域。

具体到武昌路江夏县,捐资信士又大部分来自南城,包括望山门(最西侧的南门)内外、竹牌门(最南侧的西门)附近、长街、西街、河街等南城内外地区的捐资记录有15项,占江夏县总数21项的71.4%,占小铜殿所有捐资记录的23.8%。因为地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元代武昌路城中的许多地名到了清代仍在沿用,图12-3即以清光绪初年湖北省城图为底图,标示出武昌路城内捐资来源的分布[2]

图12-2 小铜殿铭文记录的捐资者来源分布统计图

地名旁为所占比例;底图摹自《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时期图(www.chuimin.cn)

图12-3 武昌路城(江夏县)内捐资者来源分布图

底图:光绪初年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

图12-3中,西街的尽头有一“武当宫”,始建于宋代[3]。推测当年道士到武昌来化缘时,可能会以武当宫为活动驻地。而铜殿铸造地又在武昌路城以南的梅亭山上(图12-4)[4]。道士往来于武当宫与梅亭山,其之间的区域自然就成为他们在武昌路募化的主要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