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空心、工字型柱梁:揭秘省铜料背后的力学

空心、工字型柱梁:揭秘省铜料背后的力学

【摘要】:铜殿中,板状的构件因为本身厚度有限,无疑是实心的。另一处有可能观察构件内部情况的是泰山天仙金阙铜殿。表11-2泰山铜殿构件空心或坑洞情况表图11- 20 近代早期铸铁工字梁截面单位:英寸对这个现象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它首先是偷省用料的做法,可能与泰山金殿铸造时的天灾荒年、经费紧张有关。

前文在讨论构件的铸造工艺时,提到有外范和内范。实际上,如果铸件是实心的话,并不需要内范。铜塔、铁塔的塔身都是中空的四面、六面或八面筒体,是需要内范、外范的。铜殿中,板状的构件因为本身厚度有限,无疑是实心的。但其他柱、梁、斗栱等铸件是空心还是实心的,或者其截面是其他什么形状的,值得讨论——这既在经济上关系到铜殿的用铜量,又关系到铜殿的结构。

在铜殿结构完好的情况下,如果不将铜殿落架,仅凭肉眼很难观察到构件的内部情况。第四章谈到,巴伯(Baber)在《中国西部旅行与研究》中记录了峨眉山铜殿废墟的情况。根据他的描述,铜殿的柱和梁(枋)都是空心的(图11-19),壁厚约1英寸(25.4毫米):

“柱子有9英尺[2.74米]长,直径8英寸[20.3厘米],壁厚不到1英寸[2.5厘米],显然是空心的。我能找到的唯一一根完整的梁是一个15英尺[4.57米]长,9英寸[22.9厘米]宽,4英寸[10.2厘米]厚的空心梁,壁厚与柱子差不多[约2.5厘米]。”[33]

这应当可以代表一部分铜殿构件的情况。

另一处有可能观察构件内部情况的是泰山天仙金阙铜殿。可观察到以下现象:

首先,因为曾经至少两次被拆装搬运,其榫卯连接处结合不甚紧密,可用细铁丝从柱顶或柱身上的卯口探入,检验其是否为中空。被检验的角柱,细铁丝可深入柱身400~560毫米;蜀柱可深入柱身200毫米。这说明其至少是部分中空的,具体结果和示意见表11-2。

第二,泰山铜殿的许多梁、枋构件并不是全实心的,也不是简单的空管状,而是在上皮形成多处大面积坑洞。这种坑洞面积大、数量多,应当不是简单的铸造质量问题,而是有意为之。坑洞内曾用灰泥填补,以掩人耳目,现在许多已经暴露出来。坑洞的边缘并不规整,说明可能还不是原本的外缘,原状可能比现在看到的还大。这种情况存在于多个构件中,具体位置见表11-2。

第三,泰山铜殿的抱框是不承重的构件,在省料方面似乎更明目张胆,能省则省,而且其空出的槽边缘规整,很明显是故意为之,并曾用灰泥填补(表11-2)。

表11-2 泰山铜殿构件空心或坑洞情况表

(www.chuimin.cn)

图11- 20 近代早期铸铁工字梁截面

单位:英寸

对这个现象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它首先是偷省用料的做法,可能与泰山金殿铸造时的天灾荒年、经费紧张有关。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抹角梁、趴梁,因上承童柱及上檐荷载,受剪力相当大,其上皮的空洞,竟可以达到40毫米×70毫米×500 毫米,且每个抹角梁都有空洞。采步金、趴梁、平板枋等构件上均有。以这样的构件,要应付皇家的验收过关,且铜殿不能建好后数十年就塌了。当时的工匠敢于冒这个险,勇气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是否也说明他们的工程经验已经达到可以粗略估算结构,以节省用料的水平了?抹角梁、趴梁都是上皮受压、下皮受拉,而铜合金抗压强度(硬度HB)与抗拉强度(σb)关系的经验公式(近似)为[34]

σb= C·HB

其中,未经热处理的铜C = 0.55;黄铜C = 0.35

可见,使铜合金受压破坏的值是受拉破坏的大约2~3倍。铸铁的这个值是5倍,因此近代铸铁工字梁的截面是倒T形的(图11-20)[35]

这些省了料的抹角梁和趴梁,从截面来看,上皮省料、下皮完整,与近代铸铁工字钢倒T形的形制是相通的。虽然它们并不能严格符合现代结构力学对构件应力分布形态的要求,但从效果来看,泰山铜殿至今屹立400年不倒,其结构似乎并没有呈现出不均匀沉降或应力集中等危险状态。这至少可以说,在泰山铜殿这一个案例上,当时工匠的尝试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