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铸型的类型不同,铸造方法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砂型铸造是目前最常用最基本的铸造方法。压力铸造 将熔融金属在高压下快速压入铸型,并在压力下凝固,而获得铸件的方法称为压力铸造,简称压铸。......
2023-06-28
(1)陶范铸造的一般工序
陶范(泥范)是指以泥为造型材料,经过自然干燥脱水,不经人工焙烧或仅用低温烘烤而制作的范。陶范若经过陶化,烧成温度应为1000~1300℃,但测定中国古代陶范,其焙烧温度多在850~900℃范围内,并未达到烧结点,如果烧至陶化,范则不能承受浇注时金属液的热能作用。因此中国古代陶范是指并未达到烧陶、烧瓷那样高的烧成温度,而是经高温烘烤,成为非陶化的陶范——陶范只是约定俗成的称呼。冶金史学者谭德睿指出:“未陶化是陶范铸造获得成功的一项关键技术,是青铜时代得以形成的一项必备技术条件。”[4]
陶范铸造的一般工序是[5]:
制泥模——以可塑性较好的泥料制成实心泥模,令其自然干燥后作为制范工具。
翻外范——用范料在泥模上制成若干块外范。
修外范、开设浇口——外范造好后,修整其内腔,并雕刻纹饰,拼合小块外范,使其分型面适于合范装配。
刻铭文——青铜器需补铭文时,在合适的部位加刻铭文。
制内范——泥模可起两个作用,先用以制造外范,当外范制好后,将泥模外部刮掉一层,其刮去的厚度即为铸件的厚度。再加以修饰即为内范(型芯)。
装配泥范——内外范制好后,将制好的浇口、冒口按照原来留好的定位榫头位置定位合范。
焙烧陶范——内、外范装配好后,在600~800℃温度下焙烧,出炉后,检查修理,即成陶范。陶范经过预热后即可浇注铜液。
熔炼、浇铸件——按需要的成分熔炼好青铜液,浇入范内。待冷凝后将铸件取出,清理整修。
铸后清理——修整、打磨范线和浇口。(www.chuimin.cn)
上述步骤是以青铜酒器“觯”为例,表现一般小型青铜器的陶范铸造法的制作步骤。大型青铜器在分范、合范上较此复杂,有的还需使用铸接、铸焊技术,但在原理上是相通的。
同时,谭德睿等经过实验研究指出:我国古代青铜器之所以能铸造出既花纹纤细又器壁较薄的优良铸件,其中一个技术关键是古人较早就掌握了在范料中加入植物硅酸体的技术,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充型性能。[6]
(2)翻砂铸造
据《万寿山清漪园铸造铜殿处用工料比例》,颐和园宝云阁的大木构件使用了“掰砂”铸造法。这可能是当时对砂型铸造的一种叫法,即翻砂法。翻砂法使用的造型材料“砂”含黏土量低,流动性好,能填充模样的细节,特别是铸型不经烘干即可直接浇注,铸型中的黏土不会因干燥收缩使铸型上的文字发生变形。隋唐之后,铸钱多用翻砂法[7]。铸造史学者周卫荣指出:翻砂法的核心在于在铸钱业中,用母钱和型砂复制铸造作业,大大节省了制陶范的人力、物力,“是我国传统铸造业的一次革命性的技术飞跃”。但同时也指出“翻砂工艺本质上仍是‘模范—熔液—浇铸’体系,只不过是用砂型代替了硬型的范而已”[8]。因此,这里与陶范铸造归为一类。
铜殿的一些数量较大的构件,可能使用了“掰砂”铸造法。
(3)关于铸件的1∶1模型
铜殿构件的铸造原理与铸造青铜器并无不同。铜殿的大构件,如柱、梁、枋、脊、槛框等,因其造型简单且属厚大平面件,铸型应当为泥型,即用陶范或砂型铸型铸造。《中国铸造技术史》亦持此说,并认为,构件多先制造木质模样(1∶1模型),然后以其为芯造铸型,木模在此起到了上文所述泥模的作用。颐和园宝云阁铭文中所记的木匠,主要任务很可能是制造木模,以供铸匠制陶范或翻砂范用[9]。
本书认为:虽然未必所有铜殿皆然,但对一些对节点交接精度要求高的铜殿而言,是很有可能先制造木质1:1模型的,例如武当山太和宫金殿。前文提到,其重檐结构的解决方式比较特别:柱脚枋及其以上的上檐结构荷载全部落在下檐的一周圈溜金斗栱后尾上,经其传递到下层柱、柱础(参见图9-5,图9-6)。
这种做法在现存所有的铜殿建筑中独一无二,在现存之木构建筑中亦相当少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在技术上要求更高:首先柱脚枋必须非常可靠地交圈;同时它要与溜金斗栱后尾牢固、可靠地交接,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否则上檐建筑就没有一个稳定的基础。金殿下檐一共六十四攒斗栱,每攒斗栱的秤杆后尾都设有销钉向上贯穿入柱脚枋,与柱脚枋可靠交接,这就对构件的预制精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若稍有偏差,秤杆后尾与柱脚枋就难以紧密交接、形成稳固的整体。从现状来看,金殿构件交接严密、严丝合缝,不禁令人叹服其建造工艺之精密。从这点推测,工匠在铸造金殿的构件之前,很可能先建有一座1∶1大的木构殿堂模型(或局部模型)。在木构件试装配之后,将其上所开榫卯之精确尺寸、位置确定下来,再以木构件为模,制范浇铸铜构件。
许多大型铜构件的形状也有一定复杂程度,铸型也必然相应复杂。如昆明太和宫铜殿的擎檐柱,柱身造型分三段,因此铸型可能分段制造,然后组合成整体铸型。配合铸接、铸焊技术,陶范(泥范)铸造法也能铸出有一定复杂形状的构件。
有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的文章
根据铸型的类型不同,铸造方法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砂型铸造是目前最常用最基本的铸造方法。压力铸造 将熔融金属在高压下快速压入铸型,并在压力下凝固,而获得铸件的方法称为压力铸造,简称压铸。......
2023-06-28
图4-10砂型铸造的基本工艺过程1. 手工造型1. 手工造型全部由手工或手动工具完成的造型工序称为手工造型。表4-3常用的手工造型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续表续表2. 机器造型2. 机器造型机器造型是用机器来完成填砂、紧实和起模等造型操作过程,是现代化铸造车间的基本造型方法。常用的制芯机有振拋动制芯铒、射芯机,制造大型型芯也可用砂机。......
2023-06-24
将熔化的金属液体注入铸型空腔中,冷却后获得零件或毛坯的工艺过程,称为铸造。在铸造生产中,砂型铸造生产的铸件占全部铸件总量的80%以上,它是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铸造方法。因此,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零件,例如极薄壁件、管子等,常采用与砂型铸造不同的铸造方法,称为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金属型是指用铸铁、铸钢或其他合金制成的铸型,由于可以反复使用,所以又称为永久型。......
2023-06-26
若用普通粘土砂,则应在制芯材料、操作工艺等方面符合更详细的规定,才能达到上述要求。铸型应是整体的,中间不设分型面。为便于造芯操作和起模,应根据内腔法兰的具体情况和烘缸的总长度尺寸决定芯盒的分段节数。2)有利于采用一型多铸工艺。......
2023-07-02
对于大型复杂的气缸体等铸件,目前尚不能完全避免铸造缺陷的产生。要根据铸件结构及铸造缺陷的特征,在不影响铸件结构强度、使用性能及确保安全运行等的前提下,选择较合适的修复方案,尽量减少损失。工业修补剂可用于铸件非加工表面的铸造缺陷的修复,如气孔、砂孔和渣孔等。4)配备技术熟练的气焊工人,防止焊接区域内部再产生气孔、夹杂和微裂纹等缺陷。......
2023-07-02
图9-5 雨淋式铸造工艺示意图1—内浇道 2—大型集渣槽3—出气冒口图9-6 小型锅件铸造工艺示意图a)直接从中央浇道注入 b)从多道浇道注入2.底注式中小型锅形铸件多采用将锅底朝下的浇注位置,设置底注式浇注系统,铁液在铸型内上升较平稳,对型壁的冲击力较小,中央砂芯的排气畅通。......
2023-07-02
造芯时,纵横设置通气绳,芯砂的强度等性能必须符合要求。舂砂造芯全过程须精心操作,使整个砂芯有足够均匀的紧实度,达到所需的强度、刚度、通气性及溃散性等性能要求。砂芯采用醇基铸铁涂料,主要成分为石墨粉。涂料层厚度为0.8~1.5mm。......
2023-07-02
12道φ35mm内浇道均匀地分布在铸型底部,可尽量减小铁液对铸型的冲击等。对于高度尺寸较小的调频轮,浇注系统也可设置在轮的中央内法兰部位;小型调频轮的浇注系统也可设置在分型面上。......
2023-07-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