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无论铜殿还是铁塔、铜塔,都是宗教建筑。而且,李约瑟也注意到了中国古代的金属建筑,包括铜殿、铁塔,以及一些使用铸铁柱的殿堂。中国的铜、铁建筑为什么没能发展成近代框架结构的金属建筑呢?......
2025-09-30
金属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建筑材料。因此,确定其材料究竟为何种铜合金、为何种铁合金,是一项基本问题。然而,自19世纪末西方探险家、传教士、学者注意到铜殿、铜塔、铁塔以来,金属建筑的材料就未被真正使用现代科学手段分析过[1]。他们有的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的铜殿是青铜的(bronze shrine,bronze temple),如庄士敦、巴伯和哈特记峨眉山铜殿[2];有的可能根据颜色,认为是黄铜的(brass pavilion),如贝克记泰山铜殿[3]。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到昆明太和宫铜殿和颐和园铜殿时,也武断地称其为青铜铸造(built entirely of cast-bronze components)[4],虽然他对此问题是在意的[5]。实际上,青铜还是黄铜,这是无法用肉眼判断的,因此前人都是未经科学分析而笼统称之。在科技条件有限的当时,这无可厚非。
青铜、黄铜是成分不同的两种铜合金。青铜、黄铜在中国历史上使用的差别主要是由冶炼技术掌握的先后决定的,并非先民出于礼制考虑之有意选择。然而,冶金史研究告诉我们,青铜、黄铜在中国有着很不相同的技术传统,对它们的辨析具有重要的技术史意义[6],这是其一。其二,对建筑研究来说,只有在明确建筑材料成分,及其在建筑中使用情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考察古代工匠对材料的设计意识,进而考察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运用方面达到的成就,展开建筑理论和技术哲学方面的探讨。这一系列工作,此前都尚未进行过。
本章就将着重以铜殿为考察对象,逐一分析每个现存铜殿、铜塔的材料使用情况,先给出XRF(X射线荧光分析)数据,进而对其现象和意义在包括冶金史、建筑史在内的科技史的语境中予以讨论。(https://www.chuimin.cn)
对于铁塔的材料分析,冶金史学者的主要关注点在于通过碳、硫、磷等元素的含量,尤其是金相分析,考察材料的铸造、锻造工艺。铁塔材料的区别并不像青铜、黄铜的区别那样大且具文化意义,同时,笔者也缺乏金相分析的方法和技术。鉴于上述原因,虽然采集了铁塔的XRF数据,但本书对铁塔的材料分析从略,待今后作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无论铜殿还是铁塔、铜塔,都是宗教建筑。而且,李约瑟也注意到了中国古代的金属建筑,包括铜殿、铁塔,以及一些使用铸铁柱的殿堂。中国的铜、铁建筑为什么没能发展成近代框架结构的金属建筑呢?......
2025-09-30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相关论著中提到了一些金属建筑案例,用来作为评价中国的建筑、铸造等相关技术发展水平的例证。他以此作为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水平的积极评价。但从其引用的文献可知,李允鉌的论述实际上也是基于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金属建筑的观察和评价。......
2025-09-30
基于这种认识,就必须以开放的态度,用各种适用的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形成一张认识之网,来研究古代建筑。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跨越了单一学科,综合运用建筑、考古、艺术史、宗教、材料分析、社会史研究等学科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对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的研究,尤其以对其象征、设计、材料、铸造、建造、项目运作的深入研究弥补了中国建筑史在此领域的空白和缺失。这是此前未被发现的规律。......
2025-09-30
首先在青龙山山脊上用块石包砌出一个大台基,作为整个建筑群的基础。图6-21八角亭及其内部近年新铸造的小铜殿图6-22青龙山真武庙八角亭原台基如果是一座占据整个八角亭基址的八角形铜殿,按边长3.2米来看,这座铜殿的规模相当大,用铜量巨大。综上,推测青龙山真武庙的铜殿,可能也是一座佛道帐大小、神龛性质的小铜殿。......
2025-09-30
虽然与砖、石等其他材质的仿木构建筑相比,对金属建筑的研究一直很少,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察中国的国外学者、旅行家、传教士在初识中国建筑时,就已经注意到了铜殿、铁塔、铜塔这些奇异的,或闪耀着光芒或沉淀着古铜色、黑铁色的金属建筑。当时中国建筑研究的体系尚未建立,因此伯施曼的研究尚未能充分认识、理解金属塔的建筑本体。但其著作并非专门针对金属建筑,故利用价值主要在于资料性。......
2025-09-30
各建筑之间用包括叠落廊在内的24间围廊相连,形成以宝云阁为对称中心的围合院落。形制宝云阁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宝云阁南、东、西三面均为明间4扇槅扇、两次间各2扇槛窗。宝云阁上檐进深五檩,下檐各面出檐一檩。图7-4宝云阁平面图7-5宝云阁石柱础图7-6宝云阁内铺地图7-7宝云阁内莲花座大抹角梁上坐一八边形骑梁墩斗,上承童柱、承椽枋。门窗宝云阁的槛窗、槅扇设计均按照清官式做法。......
2025-09-30
本章从武则天时的天枢谈起,认为天枢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的正式出现,而且甫一出现,就显示出了技术上的高起点——它的高度未被后世的金属塔超越。上一章揭示了铜、金在道教中的意义,本章则讨论了佛教对金、铜的崇尚,初步揭示了铜塔、金塔的象征意义和理论根源。然而至关重要的是,无论汉式金属屋面还是藏式金顶,它们常常又是出于形制需要、建筑等级、象征意义而使用的。......
2025-09-30
铜荒既除,乾隆皇帝便得以建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两座铜殿——宝云阁与宗镜阁。关于灵沼轩反映出的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在近代的转型际遇,这一话题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转型这一宽广而复杂的研究领域,非寥寥几笔能说清。对此稍加勾勒、对比,可知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在近代的境遇,并不只是“金属建筑”这一特定建筑类型独有的话题,而更是中国传统建筑、乃至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与变革的厚重话题了。......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