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佛教的重要构筑物,塔的意义、制度都能在佛教经籍中找到一定的依据或规定。佛教经典中,最著名之铁塔当为纳藏《金刚顶经》之南天(南天竺)铁塔。但对于那些有一定佛教理论修养的中国信众来说,“南天铁塔”与《金刚顶经》的传持紧密关联。他们在建造铁塔时,对象征意义的解说便可引经据典、回溯至此。不排除阆中铁塔的出现与南天铁塔的传说有关。......
2023-10-18
(1)“南天铁塔”——经典中的形象记载
密教、般若类、法华类佛教经典中都有铁塔的记载,而最著名之铁塔当属纳藏《金刚顶经》之南天铁塔。见唐代的《金刚顶菩提心论略记》以及《金刚顶义决》:
(龙树菩萨)“上游四王自在处,下入龙海中宫,诵持所有一切法门,遂则入南天铁塔中,亲授金刚萨埵灌顶,诵持秘密最上曼荼罗,教流传人间。”[32]
“南天竺国有大铁塔,中有金刚界曼荼罗,圣者形像铁铸所成。其塔中有梵夹,广如床、广八九尺、高下五六尺,尽是金刚界大教王广梵本经。”[33]
图9-28 旃陀罗·笈多二世铁柱
可见南天大铁塔中不仅藏有《金刚顶经》,还有铁铸像之金刚界曼荼罗。从《金刚顶义决》记载的梵夹尺寸来看,此铁塔内部至少要有超过9尺见方的空间才容得下梵夹。何况塔中还要再摆放铁铸佛像的金刚界曼荼罗,需要更大的内部空间,而且还要算上结构支撑部分,则整个平面必然要更大。粗略估计,按外皮算,平面至少应当有6米× 6米的规模。这个尺寸比中国现存的铁塔都大。
因此从规模来看,中国古代所造之铁塔并没有遵照南天大铁塔的尺寸来建造。
究竟古代印度是否确有经典中提到的铁塔,虽然现在难以查证,但从保存至今的高7.02米的旃陀罗·笈多二世(374~413)时期的铁柱来看,南天铁塔的建造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图9-28)。这座位于德里库卜特大塔(Qubt Minar)旁的铁柱是用成百上千块锻铁块焊接在一起制成的[34],这与中国层层叠置的铁塔结构不同。
虽然中国古代的铁塔没有遵循南天铁塔的尺寸,但文献中提到的南天铁塔中的铁铸金刚界曼荼罗却可能对中国的某些铁塔有所启发。曼荼罗基本的表达形式是不同的佛对应不同的方位,以表达密教的时空宇宙观。广州光孝寺西塔、梅州千佛铁塔塔身各面布置之各方位佛像所表现出的曼荼罗意味,就有可能与此南天铁塔曼荼罗的典故有关[35]。
(2)“镇水铁针”——本土的形象演绎
相比“南天铁塔”,中国本土民间演绎出的“镇水铁针”意象更易为一般民众广泛传诵。
义乌双林寺铁塔、镇江甘露寺铁塔、当阳玉泉寺铁塔的基座,都是江海须弥座,表达的图像和造型是波涛翻滚,铁塔坐于其上(图3-17,表3-1)。江海须弥座原本想表现的应当是佛教须弥山下大海的意象,但在民间则由其形象生发出更浅显易懂的“铁塔镇海眼”的意义。塔的本源作用为贮舍利、经卷,并无镇水、镇海眼之意,这是民间从铁塔本身形象上直接解读出来的象征意义。而更多类似的铁塔镇水的传说则存在于民间口口相传,而不一定非要在铁塔上做出江海须弥座。如常德铁经幢,幢侧有一古井,据《德山志补》,就是为了镇压水龙:
“铁塔在本山白龙井前。昔梁天监僧昙隐寓蒋山,乏水。有龎眉叟曰:我山龙也,为师措之无难。俄而一泓涌出。忽西僧至,曰本域八功德之沼已失其一,盖竭彼注此。其神力有不可测者,况兹井为龙潭后户,献糍供众已成奇迹,日久恐有迁徙。知龙性畏铁,故造铁浮图以永镇焉。”[36](www.chuimin.cn)
类似的传说直到现代仍在传诵[37]。韶关南华寺铁塔在传说中也有镇龙潭的功用,见第三章所揭《曹溪通志》。又如泰安天书观铁塔,也安置在天书观外的泉水旁,很可能也与镇水有关。
这样的象征意义究竟何时被附加到铁塔上的,暂难以追溯根源,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历史上,“镇水铁针”的意象深入人心。例如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就是一根镇海的铁柱子[38]。
中国历史上号称有镇水作用的铁牛、铁人、铁狮子、铁柱等比比皆是,共同点是铸铁制品。之所以能镇水,首先是由铁的材质决定的,概由铁之沉重、坚固、历久的性质演绎生发而来。而常德铁幢,以及义乌双林寺铁塔、镇江甘露寺铁塔、当阳玉泉寺铁塔等铁塔修长的塔身比例,也比一般砖塔更像“铁针”,更易提示出“定海神针”镇水、镇海眼的意象。据此,也不难理解运河边的聊城铁塔、济宁铁塔被附加上的镇水意义。
有时砖塔、石塔因为颜色、造型近似铁塔,也会被民间称为“铁塔”,而赋予镇水的象征意义。如开封的佑国寺“铁塔”(宋代开宝寺塔),因周身遍贴铁褐色琉璃砖而得名,虽然并非铁铸,人们也因其“铁塔”之名赋予其镇海眼的象征意义。又如营口市盖州铁塔,其实是一座比例修长的石塔,民间赋予其镇水的功能,称之为“铁塔”。
图9-29 光孝寺东铁塔
967年
图9-30 广东龙川下塔
北宋宣和二年
图9-31 南京栖霞寺五代石塔
相比对佛经中铁塔传说的追仿,“镇水铁针”的意义则是对铁塔象征功能的本土化附加和演绎。这样的象征意义虽然未必有佛教经典的支持,却深入人心。这或许体现了中国人作为农业民族,对水敬畏的文化心理。这一意象在铁塔的单体设计中,可能影响了某些铁塔孤高、细长的造型比例。
有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的文章
作为佛教的重要构筑物,塔的意义、制度都能在佛教经籍中找到一定的依据或规定。佛教经典中,最著名之铁塔当为纳藏《金刚顶经》之南天(南天竺)铁塔。但对于那些有一定佛教理论修养的中国信众来说,“南天铁塔”与《金刚顶经》的传持紧密关联。他们在建造铁塔时,对象征意义的解说便可引经据典、回溯至此。不排除阆中铁塔的出现与南天铁塔的传说有关。......
2023-10-18
形制天书观铁塔平面为八边形。铁塔现存高度2.8米,含石须弥座的总高为3.83米。从历史照片估计,铁塔原高约11 ~12米左右。图4-2《泰山志》中的天书观铁塔图4-3沙畹书中的天书观铁塔从图4-4来看,铁塔原先确有十三层,另加一层铁须弥座。塔刹为葫芦形,与塔身相比显得硕大。图4-5伯施曼绘泰安铁塔立面图见Ernst Boerschmann,1931年砖芯承担了塔体荷载,铁质塔身在铸造和建造上只需解决壳与壳之间、壳与芯之间的交接即可。......
2023-10-18
常见的醮炉有砖或琉璃的,也称作焚帛炉。铁醮炉不会是明代才发明的,但从现存实例来看,铁塔形的铁醮炉从明代开始出现。单从焚化的功能来说,醮炉并不一定要做成这种高达四五米高耸形状。明代中晚期以各种铁塔、铜塔、铜殿为表现的金属建筑文化的流行,可能对塔形铁醮炉在此时大量产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兴平文庙的两座铁醮炉铸于明崇祯三年,原先并不位于文庙。明代以及清代的铁醮炉多位于陕西、晋南,工匠也来自这一带。......
2023-10-18
仿砖楼阁型铁塔以广东的南汉铁塔为典型代表。从四座广东地区的南汉铁塔,可分析出仿砖楼阁型铁塔的设计要点:首先,它们都是方形平面楼阁式塔。这应当是南汉铁塔的艺术特色。这是由于南汉铁塔所仿之对象为唐代的楼阁型砖塔,虽然楼阁型砖塔在宋以后常有斗栱造型复杂、逼真的案例,但因仿砖楼阁型铁塔在五代产生时就已定型,后世的仿砖楼阁型铁塔也就没有着重表现檐部的斗栱等细节了。......
2023-10-18
形制东铁塔也是一座唐楼阁式砖塔形式的方形平面塔,七层塔身完整保存,通高约7.65米。与西铁塔不同的是,东塔铁须弥座无下枋部分,代以石质下枋。整体来看,东铁塔须弥座更高,用龙更多,显示出更强的皇家意象。东铁塔原本也是一座金色的铁塔,起初以金装佛像。[19]结构东铁塔之内部结构无法观测到,推测应与西铁塔一样,每层塔身为空筒,层层叠置。......
2023-10-18
与此前其他铁塔相比,聊城铁塔最大的特点在于建在近3米高的石砌须弥座台基上。因为高,须弥座台基在聊城铁塔的整体构图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装饰也相对丰富。聊城铁塔的第一层塔身处于视线所及之合适位置,因此在全塔中是细节刻画最丰富的一层。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推测聊城铁塔应当仍是宋代作品,可能是12世纪左右的作品。聊城铁塔的斗栱刻画不清晰,铸造做工比较粗糙,且有当代补铸的部分,难以借此断代。......
2023-10-18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无论铜殿还是铁塔、铜塔,都是宗教建筑。而且,李约瑟也注意到了中国古代的金属建筑,包括铜殿、铁塔,以及一些使用铸铁柱的殿堂。中国的铜、铁建筑为什么没能发展成近代框架结构的金属建筑呢?......
2023-10-18
降龙铁塔由下到上由须弥座、仰莲座以及塔身组成,均为铁铸,整体位于一水泥座上。南汉铁塔须弥座、仰莲座须弥座顶面宽115厘米,比光孝寺西塔小42厘米。图3-13南华寺降龙铁塔图3-14降龙铁塔南汉须弥座力士图3-15降龙铁塔南汉须弥座、仰莲座须弥座上为仰莲座,厚约31厘米,直径约102厘米,形状为饼形外围一周莲瓣,显得敦实厚重。总体来说,新铸塔身在形象上并无新奇之处,延续了其他几例南汉铁塔之形式。......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