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道教与佛教:金殿象征意义的布局差异

道教与佛教:金殿象征意义的布局差异

【摘要】:以上四点特征既表明铜殿的崇高地位在建筑群布局中经具体的建筑设计手法得到了落实,也表明处理手法因道教、佛教而有所不同——四种处理的意境、效果和强度是有差异的。初借鉴入佛教的金殿也采用了这种处理手法,但随着时间发展,表现象征意义的建筑手法逐渐发生了“退化”与偏离。上述布局手法的差异,源自道教、佛教金殿在立意上的差异。这是铜殿在道教建筑中的本源意义。因此,在佛教寺院中使用金殿,也是自然而然之举。

以上四点特征既表明铜殿的崇高地位在建筑群布局中经具体的建筑设计手法得到了落实,也表明处理手法因道教佛教而有所不同——四种处理的意境、效果和强度是有差异的。从历史维度上看,道教铜殿均位于山巅,其“金阙玉京”的意象昭然。初借鉴入佛教的金殿也采用了这种处理手法,但随着时间发展,表现象征意义的建筑手法逐渐发生了“退化”与偏离。虽然曼荼罗式的布局仍然表达了宝云阁在五方阁院落的中心地位和深刻内涵,但不可否认的是,隆昌寺铜殿、宝云阁、宗镜阁等佛教铜殿在建筑群中所表现出的地位已远不如孤峰之巅的金殿了。

上述布局手法的差异,源自道教、佛教金殿在立意上的差异。

纵观几座道教铜殿,它们不仅是物质的、具有内部空间使用功能的“铜房子”,更代表着一种已被铜、金物化了的宗教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殿本身已经与殿内的神像一道成为被信徒膜拜的对象。这是铜殿在道教建筑中的本源意义。(www.chuimin.cn)

然而在铜殿这一形式被应用到佛教建筑中后,其地位和意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渐变:佛教对金有自己的认识,金在佛教中也有很高的地位。由于金、铜在渲染佛界、佛身金色方面的作用,佛教艺术中对使用金和铜(尤其是黄铜),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在佛教寺院中使用金殿,也是自然而然之举。而且在壁画、水陆画等佛教图像中,其实也常能见到金色的楼阁形象,但关键是在佛经中没有突出的概念和典故去表述“金殿”,没有像道教那样明确将仙界中的“金阙”“金殿”作为修炼、飞升之目的地,没有表达出专门对“金殿”或“金阙”建筑的孜孜以求。佛教铜殿更多的是在通过使用铜这种“吉金重宝”,及其本身或镏金附上的金色,来体现建筑的庄严效果和高贵地位。

综上可见,佛教铜殿在利用其材料特质营造佛国净土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参与性的;而道教铜殿在营造仙宫金阙方面起到的作用则是统摄性的。建筑表达效果上的差异,是由其文化意义和思想根源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