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环以城垣构筑天界城垣与孤峰金殿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环以城垣构筑天界城垣与孤峰金殿

【摘要】:用砖城或石城将铜殿环绕,营造出天界城垣、孤峰立金殿的意象。图8-10汾西姑射山真武庙总平面图8-11洪洞青龙山真武庙总平面与城垣相配合的一项设置是在登山道中布置“天门”。道教名山建筑群中经常有“天门”的配置,可与砖石城垣配合使用,用石牌坊来标示整个山体建筑序列中的不同层次。霍山真武庙虽然不存,其总体布局仍可根据文献予以分析。[8]可见霍山真武庙也是山顶铜殿、环以石垣的模式。

用砖城或石城将铜殿环绕,营造出天界城垣、孤峰立金殿的意象。最典型的案例当属武当山太和宫铜殿。采取此手法的还有昆明太和宫和霍山真武庙,实际上也都是对武当山金殿的追仿。

昆明太和宫铜殿周围环绕的紫禁城为青砖砌筑,四面辟门。墙厚1米,高约5米,有雉堞,正门西门上为魁星楼。墙体敦厚高大,城南北长约32米,东西宽约26米。这座城因为在山顶,环绕的只是铜殿院落,比起武当山环绕天柱峰的紫金城就显得小多了。但也因此将昆明太和宫铜殿的规模反衬对比得更大了。

图8-10 汾西姑射山真武庙总平面

图8-11 洪洞青龙山真武庙总平面

与城垣相配合的一项设置是在登山道中布置“天门”。道教名山建筑群中经常有“天门”的配置,可与砖石城垣配合使用,用石牌坊来标示整个山体建筑序列中的不同层次。在山中,通常从山麓开始安排“一天门”,登至半山穿过“中天门”,而“三天门”常位于山顶的入口。武当山、昆明铜殿所在的鸣凤山都有此设置,见图8-12。

霍山真武庙虽然不存,其总体布局仍可根据文献予以分析。据乾隆《赵城县志》:(www.chuimin.cn)

“遂于山之巅铸建铜殿一座,四面设铜栏杆;铜牌坊一座,上下俱饰以金。后殿一座,东西香火院数十间,左右钟鼓楼,周围砌以石垣,金碧辉煌,一如武当之胜。”[8]

可见霍山真武庙也是山顶铜殿、环以石垣的模式。而其中的铜牌坊,值得仔细分析。道教山中的“天门”可与城墙配合使用,亦可单独使用。前者如武当山、昆明鸣凤山、霍山,后者如泰山、茅山。一般来说,三天门虽在山顶,但并未与主体建筑相提并论,如武当山、泰山。只有号称“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的茅山,其主峰大茅峰上的“三天门”设在山顶建筑群中轴线上的高潮处。既是“三天门”又是“飞升台”,道士在此登台奏章上表,跨过天门,即是天界(图8-13)。

图8-12 昆明鸣凤山顶的太和宫铜殿

图8-13 江苏茅山大茅峰顶的三天门

霍山真武庙使用的铜牌坊,在文献中即与主要建筑铜殿并称,郑重其事,说明铜牌坊在这里非常重要,不是简单的入口而已。其功能应当可与茅山大茅峰的“三天门”对应。铜牌坊与铜殿配合使用,可能起着表示交通人间、天界之门的作用——踏入此门,就是天宫金殿。从这点来看,霍山真武庙在运用铜殿营造“神仙金阙”的手法上,比武当山及其之前的其他铜殿案例又有了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