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发展研究及其重要性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发展研究及其重要性

【摘要】:在考古研究中,还应加强对金属建筑构件的关注。这是金属建筑产生初期的分野。这既与冶铸业的发展有关,也是与同时期建筑技术,尤其是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和探索紧密联系的。

第一,金属建筑的象征意义和理论先于适应性技术的产生,从青铜时代直到南北朝这漫长的历史时期,都是金属建筑的蕴积与技术准备时期。在考古研究中,还应加强对金属建筑构件的关注。

第二,铁塔的理论基础可能与佛经中的“南天铁塔”以及民间“镇水铁针”的传说有关;铜塔的理论基础来自佛教用金用铜的物质文化传统;铜殿的理论基础来自道教的“神仙金殿”思想,且与道教修炼方式的发展有关。这是金属建筑产生初期的分野。在后来的发展中,道教、佛教对铜、铁的运用并非泾渭分明,而是既有偏好又有交叉。

第三,金属建筑于唐代出现之初就具有天枢这样的高起点。此后铁塔的发展经历了结构上的进化发展,并且以斗栱为表征,在形象上的仿木程度也越来越逼真。五代南汉、北宋、明万历年间,都是铁塔集中出现的时期。这既与冶铸业的发展有关,也是与同时期建筑技术,尤其是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和探索紧密联系的。(www.chuimin.cn)

第四,现存最早的铜殿于元代建造。明初武当山太和宫金殿名扬天下,引领了明万历年至明末清初的建设高潮。这首先与明代冶铸技术集大成发展的背景一致。金殿的流行,铜塔繁多的式样,铁塔在结构、空间上的积极探索,都是明代社会经济、技术背景在金属建筑方面的表征。

第五,清中期以后金属建筑日渐式微,近代皇宫中的灵沼轩、铁屋架厂房、岭南侨乡民居中使用的铸铁结构都来自西方进口,而与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没有技术和式样上的承继关系。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多存在于寺庙与苑囿中,作为奢侈的建筑,在近代逐渐衰落,没有像铸铁框架建筑在欧洲、美洲那样,成为近代科学技术探索、乃至社会革新升级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