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金的尊崇根深蒂固。[37]而佛身之相好庄严亦常被称为“金色身”,如《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38]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39]等。因此历史上佛教对铜、金的运用常见于为佛像塑铜像、贴金身,还有泥金写经等。[41]金价买黄铜,虽然是被佛经讽喻的事,但也正说明黄铜与金相似,能成为金的替代品。[44]由于黄铜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高僧也常执黄铜器,以示其高品位。......
2023-10-18
灵沼轩是“西洋楼式”建筑,与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类似,并掺杂了北京传统建筑的装饰。
图7-35 北京的“西洋楼式”建筑:从圆明园到陆军部衙署
“西洋楼既然落入了帝王之家,受到了君主的青睐,自然也就具有了‘正统’的身分,一百多年之后,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导致了北京的‘西洋楼式’建筑潮流的发生。(www.chuimin.cn)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洋楼式’建筑先是在皇室公园中作为消遣的玩物而建造。1893年,‘西洋楼式’第一次在重修的颐和园青晏舫舱楼中有所表现;五年之后,成为在王府私园三贝子花园中所建畅观楼的基本样式;1904年,‘西洋楼式’海晏堂建筑群在宫苑禁地西苑建成。”[23]
张复合先生指出,1906年,“西洋楼式”建筑走出皇室宫苑,作为农事试验场大门出现在北京市井,从而使“西洋楼式”在民间流行并达到高潮,派生出市井里的“门面建筑”。由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而遭毁的前门大栅栏商业店铺,在动乱之中换上了“西洋楼式”店面;古老的北京四合院也起造了“西洋楼式”宅门。1906年,在王府旧址作为兵部衙署而重新起建的楼群则成为“西洋楼式”在宫廷建筑历史中结束的标志。
可以看出,“西洋楼式”建筑在北京的发展脉络比较清晰,有一条“夏宫——苑囿——皇家日常起居(海晏堂)——大街门面——衙门——紫禁城”的发展线索(图7-35)。结合清末的时代政治背景,最终出现在紫禁城中而未完成的灵沼轩,正透露着一个时代即将过去的信息。在功能创意和技术上颇有新意的灵沼轩不免令人咀嚼出清皇家建筑谢幕之作的悠长意味。
有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的文章
佛教对金的尊崇根深蒂固。[37]而佛身之相好庄严亦常被称为“金色身”,如《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38]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39]等。因此历史上佛教对铜、金的运用常见于为佛像塑铜像、贴金身,还有泥金写经等。[41]金价买黄铜,虽然是被佛经讽喻的事,但也正说明黄铜与金相似,能成为金的替代品。[44]由于黄铜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高僧也常执黄铜器,以示其高品位。......
2023-10-18
霍山铜殿设铜栏杆,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文献中铜牌坊与铜殿并称,可见其地位重要。霍山玄帝宫在“各村俱有行宫,由是朝礼络绎不绝”,说明霍山铜殿在本地乡村社会中正统地位的建构是成功的,于明末清初成为当地一个影响较大的真武信仰中心。......
2023-10-18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无论铜殿还是铁塔、铜塔,都是宗教建筑。而且,李约瑟也注意到了中国古代的金属建筑,包括铜殿、铁塔,以及一些使用铸铁柱的殿堂。中国的铜、铁建筑为什么没能发展成近代框架结构的金属建筑呢?......
2023-10-18
各建筑之间用包括叠落廊在内的24间围廊相连,形成以宝云阁为对称中心的围合院落。形制宝云阁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宝云阁南、东、西三面均为明间4扇槅扇、两次间各2扇槛窗。宝云阁上檐进深五檩,下檐各面出檐一檩。图7-4宝云阁平面图7-5宝云阁石柱础图7-6宝云阁内铺地图7-7宝云阁内莲花座大抹角梁上坐一八边形骑梁墩斗,上承童柱、承椽枋。门窗宝云阁的槛窗、槅扇设计均按照清官式做法。......
2023-10-18
图5-33《宝华山志》中的隆昌寺图铜殿在画面左上方图5-34宝华山隆昌寺铜殿周边现状平面图形制据《宝华山志》卷三:“铜殿:由大雄宝殿右上。殿高二丈三尺,阔一丈五尺,深一丈三尺五寸,梁栋栌桷窗瓦屏楹悉范铜为之。”铜殿虽然不存,但这座砖木建筑却仍被称作“铜殿”,用以指代从前的那座铜殿。《宝华山志》山图中可见铜殿形象。......
2023-10-18
五代至宋,冶金业规模明显增大,坑冶发展繁荣,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都有提高。宋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后,从总体来说也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涨期。[1]在铸造大型铸件方面,五代至宋时期对铸造技术应用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尝试,著名的作品除了铁塔,还有沧州铁狮子、正定隆兴寺大悲阁铜佛像等。上述冶金技术的发展,以及砖、石高层建筑技术方面的进展,为此时期铁塔的建设风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23-10-18
与武当山小铜殿不同,道士并不是泰安铁塔工程的组织者或倡议者。在众多的会首、社首、善人之中,必然有个别在更高层级推动和操作的组织者,以与工匠实际交涉,以及与泰安铁塔安放地的道教组织实际接洽。这些泰安道士的姓名也均为阳文,说明在铸造之前,河南怀庆府、开封府的香会就已经与泰安建立了联系。推测是河南香客往年到泰安进香时确立了造塔意向,后将道士名录带回河南,铸造铁塔时刻上的。......
2023-10-18
铜荒既除,乾隆皇帝便得以建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两座铜殿——宝云阁与宗镜阁。关于灵沼轩反映出的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在近代的转型际遇,这一话题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转型这一宽广而复杂的研究领域,非寥寥几笔能说清。对此稍加勾勒、对比,可知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在近代的境遇,并不只是“金属建筑”这一特定建筑类型独有的话题,而更是中国传统建筑、乃至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与变革的厚重话题了。......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