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皇家的西洋楼式建筑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皇家的西洋楼式建筑

【摘要】:灵沼轩是“西洋楼式”建筑,与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类似,并掺杂了北京传统建筑的装饰。

灵沼轩是“西洋楼式”建筑,与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类似,并掺杂了北京传统建筑的装饰。

图7-35 北京的“西洋楼式”建筑:从圆明园到陆军部衙署

“西洋楼既然落入了帝王之家,受到了君主的青睐,自然也就具有了‘正统’的身分,一百多年之后,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导致了北京的‘西洋楼式’建筑潮流的发生。(www.chuimin.cn)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洋楼式’建筑先是在皇室公园中作为消遣的玩物而建造。1893年,‘西洋楼式’第一次在重修的颐和园青晏舫舱楼中有所表现;五年之后,成为在王府私园三贝子花园中所建畅观楼的基本样式;1904年,‘西洋楼式’海晏堂建筑群在宫苑禁地西苑建成。”[23]

张复合先生指出,1906年,“西洋楼式”建筑走出皇室宫苑,作为农事试验场大门出现在北京市井,从而使“西洋楼式”在民间流行并达到高潮,派生出市井里的“门面建筑”。由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而遭毁的前门大栅栏商业店铺,在动乱之中换上了“西洋楼式”店面;古老的北京四合院也起造了“西洋楼式”宅门。1906年,在王府旧址作为兵部衙署而重新起建的楼群则成为“西洋楼式”在宫廷建筑历史中结束的标志。

可以看出,“西洋楼式”建筑在北京的发展脉络比较清晰,有一条“夏宫——苑囿——皇家日常起居(海晏堂)——大街门面——衙门——紫禁城”的发展线索(图7-35)。结合清末的时代政治背景,最终出现在紫禁城中而未完成的灵沼轩,正透露着一个时代即将过去的信息。在功能创意和技术上颇有新意的灵沼轩不免令人咀嚼出清皇家建筑谢幕之作的悠长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