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宫于道光年间曾遭火灾。[14]图7-26灵沼轩在故宫中的位置此后,延禧宫主殿地盘上未再重建木构建筑,而代之以一座由铸铁、砖石、玻璃建造的特别的建筑——灵沼轩。灵沼轩的建造时间为宣统元年,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仍未全部完工,成为故宫里的“烂尾楼”。[16]图7-27灵沼轩正面图7-28灵沼轩中央铁亭1917年张勋复辟,延禧宫院落建筑被直军炸弹毁坏,灵沼轩可能也受到一定影响。1970年代灵沼轩地面以下部分被挖防空洞之土填实。......
2023-10-18
(1)建筑形制
灵沼轩坐北朝南,位于深3.4米的池中。平面形状为扁八边形,西南、东南角各接一六边形;西北、东北角各接一八边形(图7-29,图7-30)。全长24.73米,宽18.57米,总高为14.62米,建筑面积46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地下层主体建筑与驳岸间可蓄水。地下层各间开窗,共27孔,铁质窗框,框上开槽,装上玻璃可将窗洞密封。
图7-29 灵沼轩地下层平面
图7-30 灵沼轩一层平面
图7-31 灵沼轩正立面透视
一层平面四面开券门,用工字铁架桥通向池岸,其中东、西两侧券门上设三角形山花。各面与地下层对应的窗洞位置均开券窗。正立面在地下层的檐口之上表现出三段式构图的意象:一层窗台线以下为下段,一层主体为中段,二层平台以上部分构成上段;但一层平台外的一圈“副阶”式的铸铁柱廊弱化了整体的三段构图(图7-31)。
二层平台四角各缀有一铁亭。东南、西南为六角单檐铁亭,东北、西北为八角单檐铁亭,中央为八角形双层檐铁亭。正立面两座铁亭为盔顶,无覆瓦;中央铁亭亦为盔顶,覆鱼鳞状铜瓦;背立面两座铁亭尚未安装屋顶。
图7-32 灵沼轩鸟瞰轴测图
东北向西南看
整座建筑并未最终完工,又有经年缺损,因此现在看到的灵沼轩是一个不完整的作品。楼梯不知具体是如何设置的,仅有文献记载:“楼梯皆置宫外,由东南亭内,曲折环绕,渐升而自如也。”[18]
(2)结构
灵沼轩的结构为砖石、铸铁混合承重。外墙及一层外檐廊楼面为砖石结构,其余一层、二层的内部楼面及檐廊结构均由铸铁柱及工字铁梁承担(图7-32,图7-33)。
地下层石材较粗,一层则用白色汉白玉石,外墙开窗、开门均由三块券石发券形成。
梁架主要使用工字铁建造,间用T型铁、扁铁等型材拉结。柱均为西洋风格的预制铸铁柱,与铁梁之间用螺栓连接固定(图7-32)。(www.chuimin.cn)
(3)装饰
图7-33 灵沼轩铸铁柱与梁架
图7-34 灵沼轩细部装饰
灵沼轩几乎所有能看见的构件表面都有雕刻装饰,在繁缛中透出强烈的“中西合璧”意味。石构件上的雕饰题材为中国传统的梅、兰、竹、菊,及鸟兽、仙人、吉祥八宝等(图7-33,图7-34)。同时这些石构件也体现着中西合璧的设计意图,如正立面、背立面入口所设之仿科林斯石柱的基座用了中国传统的仰覆莲柱础,地下层檐口下的吸水怪兽用的是元代以来镇水常用的形象。
灵沼轩的铸铁构件在装饰上反映出与石构件不同的装饰风格。铸铁柱和个别铁梁上虽然也雕饰了花卉、蟠龙等纹样,但与石雕上体现的纹样风格显然不同。这些铸铁构件上的花纹更像是按西方人的理解所表现的具有东方风格的花卉植物纹样。中央铁亭上的栏杆则表现出了维多利亚式的铁艺风格。
据装饰风格的差异,可知石构件可能是由中国的工匠加工制造的,而铸铁构件则可能是由外国公司预制的。有些铁构件上有英文款识,证实了这一点。
灵沼轩内部大部分用瓷砖贴面,在当时也属于新材料,从图案判断,可能是从德国进口的。
(4)“水晶宫”原设计推测
据《清宫述闻》引《清稗史》记灵沼轩形制:
“在宁寿宫西数丈,掘地为池,深丈余,宫立中央,凡三层,层九间。又四角各有一亭,计三十九间,以铜作栋,以玻璃为墙,四望空明。入其中者,如置身琉璃世界。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下层地板亦以玻璃为之,俯首而窥,池中游鱼,一一可数,荷藻参差,青翠如画。”[19]
“地板又可开关,时或揭起,驾小舟直达宫外。中层、上层地板亦用玻璃。上层顶上,更有玻璃缸数事,为蓄鱼之需。”[20]
据前揭朱启钤先生致单士元先生的信件,在李煜瀛先生主持故宫博物院院务期间(大约在1925~1929年间),朱启钤曾被邀请来院勘察未完工的状况。朱启钤对水晶宫设计方案的回忆道:
“至水晶宫建设未成,在李石曾主持故宫博物院时,特就其遗址改建混凝铁筋储藏库在设计之,我曾被邀请到遗址勘察一次……见水晶宫仅存地室,用钢梁装成一个井架,下用水储井,将来在地窖内安设机器电滚汲水上升入主殿四周玻璃墙夹壁,养鱼点灯,一种外国博物院内所设的水产动物展室的建筑方式,此等措造非北京木厂工匠所能做的,必然是由外国工程司及沪港工人来京画办行为,故遗址乘余钢梁铁件以及镞床刨床应用工具不少……”[21]
上述史料为我们描述了一处相当精彩的水族馆景象,人入其中,透过四面以及地板、天花上的玻璃,能看到水池中的水生动植物,颇似现在游乐场里的海底动物世界。配合游鱼和灯光,其效果一定晶莹剔透、美轮美奂,足令人瞠目结舌。蓄水的大致效果示意如图7-32。从灵沼轩的遗存来看,描述大多能与实物对应,虽然现在建筑上的玻璃全无,但故宫库房内尚存有少量灵沼轩玻璃遗存,厚达35毫米[22],应是隔水玻璃无疑。从地下层窗框开槽的宽度也能看出,原设计应当是准备安装厚度较大的隔水玻璃。上文提到“地板又可开关,时或揭起,驾小舟直达宫外”,应当指的是从中间的建筑驶到周围的池子中。
有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的文章
延禧宫于道光年间曾遭火灾。[14]图7-26灵沼轩在故宫中的位置此后,延禧宫主殿地盘上未再重建木构建筑,而代之以一座由铸铁、砖石、玻璃建造的特别的建筑——灵沼轩。灵沼轩的建造时间为宣统元年,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仍未全部完工,成为故宫里的“烂尾楼”。[16]图7-27灵沼轩正面图7-28灵沼轩中央铁亭1917年张勋复辟,延禧宫院落建筑被直军炸弹毁坏,灵沼轩可能也受到一定影响。1970年代灵沼轩地面以下部分被挖防空洞之土填实。......
2023-10-18
佛教对金的尊崇根深蒂固。[37]而佛身之相好庄严亦常被称为“金色身”,如《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38]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39]等。因此历史上佛教对铜、金的运用常见于为佛像塑铜像、贴金身,还有泥金写经等。[41]金价买黄铜,虽然是被佛经讽喻的事,但也正说明黄铜与金相似,能成为金的替代品。[44]由于黄铜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高僧也常执黄铜器,以示其高品位。......
2023-10-18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无论铜殿还是铁塔、铜塔,都是宗教建筑。而且,李约瑟也注意到了中国古代的金属建筑,包括铜殿、铁塔,以及一些使用铸铁柱的殿堂。中国的铜、铁建筑为什么没能发展成近代框架结构的金属建筑呢?......
2023-10-18
2 武当山太和宫铜殿的上檐天花内部情况不详,金檩的位置为根据屋面曲线推测出的。从表9-3来看,元代小铜殿的举高最低,仅1∶5,数值不符合宋元时期木构建筑的一般规律,且各步坡度相同,屋面直坡无折,说明它尚没有追求对同时代木构建筑的严格模仿。反映出宝云阁的设计者在处理铜殿结构时的谨慎态度。......
2023-10-18
把分析数据导入以昆明铜殿为底图的GIS平台,令青铜构件为绿色,黄铜构件为黄色,红铜构件为红色,则可得出图10-23。图10-23昆明铜殿合金成分GIS分析图上图为下檐部分透视,下图为剖面室内透视第三,所有斗栱的斗和栱件都是黄铜铸造。要之,昆明铜殿对青铜、黄铜、红铜的选用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主要结构构件用青铜;次要结构构件,或具有装饰性的构件用黄铜;纯围护用的构件用红铜。昆明铜殿下檐大量的数据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2023-10-18
霍山铜殿设铜栏杆,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文献中铜牌坊与铜殿并称,可见其地位重要。霍山玄帝宫在“各村俱有行宫,由是朝礼络绎不绝”,说明霍山铜殿在本地乡村社会中正统地位的建构是成功的,于明末清初成为当地一个影响较大的真武信仰中心。......
2023-10-18
首先在青龙山山脊上用块石包砌出一个大台基,作为整个建筑群的基础。图6-21八角亭及其内部近年新铸造的小铜殿图6-22青龙山真武庙八角亭原台基如果是一座占据整个八角亭基址的八角形铜殿,按边长3.2米来看,这座铜殿的规模相当大,用铜量巨大。综上,推测青龙山真武庙的铜殿,可能也是一座佛道帐大小、神龛性质的小铜殿。......
2023-10-18
“五材并用”作为中国建筑中基本而重要的原则,理应常有讨论。这些研究都引发我们从材料视角思考中国建筑的历史与理论问题。近年来此视角下最重要的研究是陈薇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建筑材料应用发展史”课题,其成果陆续有论著发表。森佩尔的材料观是从材料处理的工艺和动机,以及面饰的象征性来进行论述。此外,笔者于2007年完成的硕士论文《中国古代铜殿研究》是对金属建筑的初步探索。......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