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8-1可以看出,所有的道教铜殿都处于山巅,这正是出于道教对金殿“天宫金阙”的定位。而位于武当之巅——天柱峰顶的,就是太和宫金殿。南天门外为太和宫建筑群,海拔约1552米;南天门内山峰突起,太和宫金殿即位于海拔1612米的峰顶。其他位于山巅的道教铜殿,也都可以视作对武当金殿模式的追仿。位于山巅的铜殿中,只有峨眉山铜殿和迁至鸡足山的昆明铜殿是佛教铜殿。......
2023-10-18
宋元以来道教关于金殿之理论的发展,以及铸造、建筑、规划等多项适应性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得铜殿终于在此时期出现了。武当山元代小铜殿是现在已知最早的案例[73]。
随着元大德十一年(1307)小铜殿建成于天柱峰顶,求仙、修道者对“金殿”向往多年,此时终于有了一座实体的“金殿”,以小尺度的铜殿形式出现在玄天上帝升天之处。这正体现了小铜殿所凝结的象征意义和宗教史价值。小铜殿至少在天柱峰顶经历了109年的风霜雨雪而无碍,直至明永乐十四年(1416)被太和宫金殿取代。
太和宫金殿屹于天柱,环以紫金城,统摄诸峰,与北京紫禁城遥相呼应,以卓越的建造技术凝聚了深刻的设计思想,无愧为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乃至明代皇家建筑中的点睛之作。
从峰顶最初的石殿,到小铜殿,再到太和宫金殿,天柱峰见证了武当真武信仰的地位由元至明愈加尊崇的过程。元代小铜殿的存在,很有可能为朱棣创建一座更大更好的铜殿提供了直接创意。而太和宫金殿的创制,不仅为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添加了闪亮的一笔,更随着明成祖对真武信仰的宣扬而声名远播、影响深远。此后出现的道教铜殿乃至佛教铜殿中,我们都能看到武当山太和宫金殿这一创意对它们的影响和启发。
泰山碧霞元君信仰是武当真武信仰之外另一流行于明代的道教信仰。正如明王世贞所论:(www.chuimin.cn)
“今天下所最崇重者太岳太和山真武及岱岳碧霞元君。当永乐中建真武庙于太和,几竭天子之府,设大珰及藩司守之。而二庙岁入香银亦以万计。每至春时,中国焚香者倾动郡邑。”[74]
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万历朝第五座铜殿在岱顶碧霞祠竣工了。此前十年间,由于求皇储成功的因缘,慈圣太后连续为三座佛教铜殿资助了配套资金。有此造铜殿的先例,在她青光眼疾有所好转时,万历皇帝采取了建造一座铜殿的方式来报答神贶。这是泰山铜殿创建的直接原因。
而从更远的历史渊源来说,泰山铜殿是明代第二座由皇家敕建的铜殿,其创意必然可以上溯到武当山太和宫金殿。
明万历三十年至三十五年(1602~1607),妙峰禅师创建的三座佛教铜殿依次出现在峨眉山、宝华山、五台山,意在分别于普贤、观音、文殊菩萨的道场供奉三位菩萨。三座铜殿既与妙峰禅师个人夙愿有关,同时也充分表明:铜殿这一源于道教的概念和实际存在,其影响已经以武当山铜殿为中心发散扩张开来,不仅促成了昆明太和宫铜殿的建造,并且跨越宗教领域,与佛教中用金的相关理论和传统相合,出现在佛教建筑中。
有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的文章
从表8-1可以看出,所有的道教铜殿都处于山巅,这正是出于道教对金殿“天宫金阙”的定位。而位于武当之巅——天柱峰顶的,就是太和宫金殿。南天门外为太和宫建筑群,海拔约1552米;南天门内山峰突起,太和宫金殿即位于海拔1612米的峰顶。其他位于山巅的道教铜殿,也都可以视作对武当金殿模式的追仿。位于山巅的铜殿中,只有峨眉山铜殿和迁至鸡足山的昆明铜殿是佛教铜殿。......
2023-10-18
霍山铜殿设铜栏杆,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文献中铜牌坊与铜殿并称,可见其地位重要。霍山玄帝宫在“各村俱有行宫,由是朝礼络绎不绝”,说明霍山铜殿在本地乡村社会中正统地位的建构是成功的,于明末清初成为当地一个影响较大的真武信仰中心。......
2023-10-18
峨眉、宝华、五台三座铜殿的倡建者均为明万历年间的禅僧妙峰。《峨眉山志》《宝华山志》《清凉山志》对妙峰募建铜殿的事迹都有记载,均出自明万历间年高僧憨山大师释德清所作之《妙峰禅师传》。......
2023-10-18
首先在青龙山山脊上用块石包砌出一个大台基,作为整个建筑群的基础。图6-21八角亭及其内部近年新铸造的小铜殿图6-22青龙山真武庙八角亭原台基如果是一座占据整个八角亭基址的八角形铜殿,按边长3.2米来看,这座铜殿的规模相当大,用铜量巨大。综上,推测青龙山真武庙的铜殿,可能也是一座佛道帐大小、神龛性质的小铜殿。......
2023-10-18
中镇峰顶的真武庙清道光七年即已荒废,据道光《直隶霍州志》:“旧志载霍山绝顶有元帝殿,明崇祯间邑人郭养正建,门枋栏楯皆铜为之,今废。”[10]由上可知,霍山铜殿建于明崇祯十六年,至迟于清道光七年已不存。从建筑形制来看,铜殿四面设铜栏杆,建筑群围绕以石垣的形式,显然也都是对武当金殿的模仿。......
2023-10-18
铜殿发展至此,已经在技术上、象征意义上完全成熟。一方面,昆明铜殿的构架成熟,各个构件也几乎全可以视为将木构建筑的木构件、瓦件同等替换为铜铸。其仿木形式、材料选择反映出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思想都标志着铜殿的技术成熟和发展高峰。平阳地区密集出现的四座铜殿就表现出将“金殿”符号化的趋势。本节对平阳地区这四座已不存的铜殿及其所在真武庙的深入调查和考证,首次确认了历史上这四座铜殿的存在。......
2023-10-18
总体布局姑射山真武庙位于山顶,坐北朝南,随山脊走势,沿轴线排布。真武庙整组建筑建在砖、石基础上,整组建筑沿轴线逐级升高。真武殿后的院落西侧、东侧对称地各有一组偏院,现已倾圮。建筑形制图6-25姑射山铜殿须弥座台基图6-26当代复原重建的姑射山铜殿1999年当地新造了一座铜殿置于原址,其形象并不足为凭。与台基对应,姑射山铜殿应当是一座八边形平面的铜殿。......
2023-10-18
布局五台山显通寺铜殿坐北朝南,是寺庙中轴线上的倒数第二座建筑,位于千钵文殊殿后的高台上。铜殿前原有铜塔五座,形态各异。形制五台山铜殿平面共四柱,面阔4.6米,进深4.2米。从外观来看,五台山铜殿为歇山顶二层楼阁。五台山铜殿原本表面的金饰在20世纪初已经磨损,现在铜殿的通体金饰为近年新贴。......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