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三座佛教铜殿的建造背景与过程-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

三座佛教铜殿的建造背景与过程-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

【摘要】:峨眉、宝华、五台三座铜殿的倡建者均为明万历年间的禅僧妙峰。《峨眉山志》《宝华山志》《清凉山志》对妙峰募建铜殿的事迹都有记载,均出自明万历间年高僧憨山大师释德清所作之《妙峰禅师传》。

峨眉、宝华、五台三座铜殿的倡建者均为明万历年间的禅僧妙峰(1539~1612)。《峨眉山志》《宝华山志》《清凉山志》对妙峰募建铜殿的事迹都有记载,均出自明万历间年高僧憨山大师释德清所作之《妙峰禅师传》。其传信息量很大,现将与铜殿有关段落录出:

(妙峰)“师素愿范渗金三大士像,造铜殿三座送三大名山。己亥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杖锡潞安,谒沈王。王适造渗金普贤大士送峨嵋。师言铜殿事,王问费几何,师曰每座须万金。王欣然愿造峨嵋者,即具辎重,送师至荆州,听自监制,用取足于王。殿高广丈余,渗金雕镂诸佛菩萨像,精妙绝伦,世所未有。殿成送至峨嵋。

“大中丞霁宇王公抚蜀,闻师至,请见,问心要有契。公即愿助南海者,乃采铜于蜀,就匠氏于荆门。工成载至龙江[34],时普陀僧力拒之,不果往。遂卜地于南都之华山,奏圣母赐建殿宇安置,遂成一大刹。

“师乃造五台者[35],所施皆出于民间,未几亦就。乙巳春[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师恭送五台,议置台怀显通寺。上闻,请御马监太监王忠,圣母请近侍太监陈儒,各赍帑金往视卜地,于寺建殿安奉。以丙年(应作“丙午”,即万历三十四年)夏五月兴工鼎新创新,以砖垒七处九会大殿,前后六层,周市楼阁,重重耸列,规模壮丽,赐额敕建大护国圣光永明寺。……”[36]

上述史料对三座铜殿的建造缘起、建造地点、捐助人等悉数记录。清《清凉山志》卷六“附录妙峰三名山大士像并铜殿事略”、清《峨眉山志》卷五“历代高僧妙峰”、清《宝华山志》卷十二“妙峰禅师传”所记内容基本相同,但部分细节更丰富。现综合其内容,将要点总结如下:

(1)建造缘起

妙峰禅师从山西至南方朝拜普陀,“因受潮湿,遍身生疥。发愿造渗金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像并铜殿,送五台、峨嵋、普陀,以永供养”[37]。可见三座铜殿建造的缘起是出自妙峰禅师的个人发愿。

三座铜殿虽均属佛教建筑,但其创意亦受启发于武当山太和宫铜殿。据明傅光宅《峨眉山金殿记》:

“宅辛丑[1601]春暮登礼焉,见积雪峰头,寒冰涧底。夜宿绝顶,若闻海涛震撼,宫殿飞行虚空中。梦惊叹曰:是安得以黄金为殿乎?太和真武之神,经所称毗沙门天王者,以金为殿久矣,而况菩萨乎?”[38]

道教真武早就有金殿了,佛教菩萨难道不该有吗?——这虽然不是妙峰禅师本人想法的直接记录,却应能代表不少佛教信众的心声。

(2)建造地点

三座铜殿的所在地与其铸造地点都不一致,都是先分件铸造好再运至各山组装的(图5-27)。

峨眉铜殿、宝华铜殿的铜料采于蜀,却要远送至荆州地区(“荆州”“荆门”)铸造,显然是因为湖北、荆州地区冶铸业发达、技术成熟,工匠掌握了铜殿铸造技术,且有两座武当山铜殿先例可以参考。

可见,妙峰三铜殿从创意、技术来看,可能都受到武当山铜殿的影响。

关于宝华铜殿和五台铜殿还有一条史料细节供参证,见生于明天启崇祯之际的赵吉士所作《寄园寄所寄》:(www.chuimin.cn)

图5-27 妙峰三铜殿铸造地与所在地分布图

“万历三十三年八月,金陵旱西门外,见监厂内铜殿一座。询之云:是陈太后敕四川造三座,一送峨嵋,二送南海,三送五台。峨嵋已完,此送南海者,因装至京,被抚院阻留在此,恐海上倭寇闻风窥伺难防,徐议请旨。今改送句容华山矣。其殿高一丈六尺,深阔各一丈二尺,周围皆菱花窗格,秀丽可爱。又于本厂内起炉铸一座,送五台,各料将完。匠工俱是川人,问每座价值若干?云三座约费十五万。……(《先曾祖日记》)”[39]

该史料记录的细节未必精确(如“陈太后敕造”及工匠籍贯等),但宝华铜殿曾在南京停留、五台铜殿在南京铸造后送至五台,可与前述史料互相参证,应当可信。

(3)资金来源

峨眉铜殿的铸造资金,据明傅光宅《峨眉山金殿记》:

“妙峰登公,自晋入蜀,携沈王所施数千金,来谋于制府济南王公。委官易铜于酆都石柱等处,内枢丘公复捐资助之。”[40]

以及王毓宗《大峨山新建铜殿记》:

“沈王殿下……闻登公是愿,乃捐数千金,拮据经始,为国祝厘。会大司马王公节镇来蜀,……乃与税监丘公,各捐资以助其经费。已,中使衔命,奉宣慈旨,赐尚方金钱,葺置焚修常住若干。”[41]

可知峨眉山铜殿的资金,一部分为沈王(朱珵尧,万历十二年袭封,崇祯六年薨)、王霁宇(王象乾,万历二十九年以后任兵部左侍郎,总督四川、湖广军务)、税监等官员的捐助。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太后(李太后)的赏赐则主要用于铜殿造好后,置办一些配套的“焚修常住”设施。

但从峨眉山铜殿仅存的一块槅扇上记录的铭文来看,该槅扇的捐建者来自山东。其分省记录的格式与五台山铜殿中的铭文记录相似,推测其他槅扇上应当也曾有其他省份的捐建记录。因此除了上述几位显贵外,峨眉山铜殿应当也集合了全国多省份信众的资金。宝华山铜殿的资金来源也应与此情况类似,铜殿铸好后“圣母赐建殿宇安置,遂成一大刹”。

五台山铜殿的铸造资金,“所施皆出于民间”,铜殿铸好后“圣母请近侍太监陈儒,各赍帑金往视卜地,于寺建殿安奉”。

可见,妙峰禅师募化三座铜殿的资金来源各有不同,但相同点在于建好后都有万历皇帝或其生母慈圣太后赐金安置一些配套殿宇和设施。三座铜殿本身虽非敕建,却也因此有了一层皇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