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年代阆中铁塔原位于四川省阆中县铁塔寺。幸而四川省博物馆仍藏有该塔塔身铭文的两套拓片。引文中的括号为《阆中铁塔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拓片介绍》一文作者所加,意为模糊不清、猜测的字。总之,幢可以说是一类有特定造型的塔。根据这一认识,可将幢通称为塔,铁经幢可认为是“经幢型铁塔”。但本书中的称呼遵循各案例的习称。图2-5阆中铁塔推测复原图阆中铁塔的八棱形形制,来自唐代典型的八棱形石幢。......
2023-10-18
铁经幢上有铭文,虽未发现直接的年代信息,但有捐造者的姓名和官职:
“宣德郎太常博士通判军州事霍□□”
考朗州初为隋置,后改为武陵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朗州。五代先后为永顺军、武顺军(后梁),武贞军(后唐),武平军(后周)。宋初复为朗州,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为鼎州[70]。因此常德铁经幢的铸造年代不会晚于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
铭文中出现了朝散大夫、都官、宣德郎、太常博士等官名,以及赐紫鱼的制度。唐、宋均有这些官名以及赐鱼制度,故难以据此断代[71]。唯“通判军州事”可略作讨论:
查《新唐书》《旧唐书》,唐代“通判”一职的记录中未见“通判军州事”或“通判军府事”的记录,而常见“通判省事”及“通判府事”“通判事市”“通判关事”等记录[72]。这些具体事务的“通判”与五代、宋代中央派遣监州的要员“通判”是不同的。
查《旧五代史》,沿用唐朝年号的杨吴政权开始有“通判军府事”的记录[73]。后控制吴国政权的南唐,亦继承此制,如《全唐文》所收之“唐故奉化军节度判官通判吉州军州事朝议大夫检校尚书主客郎中骁骑尉赐紫金鱼袋赵君墓志铭”,即有相关记录:
“由是迁大理司直,通判蕲州军州事。明年迁检校水部员外郎,充建州观察推官通判军府事。”[74]
杨吴的势力范围原先并不包括朗州,朗州属于楚国。虽然后来南唐于保大九年(951)灭楚,占领了楚地,但朗州仍由刘言所据而未归南唐。在这种情况下,其在官制上借鉴南唐的可能性较小。但出于谨慎,宜仍将保大九年(951)定为常德铁幢之年代上限。(www.chuimin.cn)
查《宋史》《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文献,“通判军州事”“通判某州事”的职务就相当多了[75]。这时的“通判”一职就专指宋代为“分化事权、互相牵制”而设立的州郡要职了。正如马端临《文献通考》言:“宋太祖惩五代之弊,乾德[964~968]初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76]当代学者不乏对宋代通判制度的研究,认为:
“通判的创立是宋代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论官秩虽仅七品,但却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若把它置于宋代集权政治中考察,通判正是‘分化事权、互相牵制’集权原则的体现。”[77]
图3-31 常德铁经幢
2012年
由此原则考虑,铁幢铭文记录的两位官员,一位是“知朗州军事”,一位是“通判军州事”,两者联署,恰体现了宋代地方分权牵制之原则。因此,这两位官员来自宋代的可能性更大。
要之,根据州名以及“通判”一职的年代,常德铁幢可能铸造年代的下限为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上限为南唐保大九年(951),但以宋太祖乾德二年(964)以后可能性更大。原简报关于常德铁幢为唐咸通年间(860~873)铸造的结论是不确切的。
有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的文章
建造年代阆中铁塔原位于四川省阆中县铁塔寺。幸而四川省博物馆仍藏有该塔塔身铭文的两套拓片。引文中的括号为《阆中铁塔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拓片介绍》一文作者所加,意为模糊不清、猜测的字。总之,幢可以说是一类有特定造型的塔。根据这一认识,可将幢通称为塔,铁经幢可认为是“经幢型铁塔”。但本书中的称呼遵循各案例的习称。图2-5阆中铁塔推测复原图阆中铁塔的八棱形形制,来自唐代典型的八棱形石幢。......
2023-10-18
[13]表2-1各文献中的天枢形制数据图2-2唐乾陵神道第二道门墓表图2-3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石碑图2-4唐鸠摩罗什舍利塔各文献记载略有不同,《新唐书》《资治通鉴》已颇为详细;唯所费铜铁的重量,《大唐新语》有比其他文献更具体的数字。或以为105尺为除铁山外的总高,则天枢总高为至少约125尺,合今约38米。铁山基座的形象,可以参考唐鸠摩罗什舍利塔,其基座为须弥山的形式。......
2023-10-18
[52]《句容金石记》录有明焦竑《勅建宝华山护国圣化隆昌寺观音菩萨铜殿碑》、明黄汝亨《勅建宝华山护国圣化隆昌寺碑》,题于万历乙卯冬。[53]前引《寄园寄所寄》提到万历三十三年八月,宝华铜殿仍在南京旱西门外监厂内。综合考虑上述史料,宝华铜殿应造于万历三十二至三十三年,于万历三十四年四月正式安放宝华山隆昌寺。宝华铜殿现已不存,具体毁坏时间不详。......
2023-10-18
建造年代小铜殿起初位于武当山群峰之首天柱峰顶,传说中玄帝升天之处。[11]与小铜殿上的铭文相印证,可知其创建于元大德十一年。组织募化活动的是武当山道士米道兴和王道一。迁置明永乐十四年左右,小铜殿被从天柱峰顶移下。天柱峰顶则安置一座新的重檐庑殿顶的镏金铜殿,即武当山太和宫金殿。转辰殿又称转运殿,概取“转移运送”与“时来运转”之谐音。另据明《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小铜殿在撤置小莲峰前曾于明永乐十一年修理过[15]。......
2023-10-18
青龙山位于今洪洞县城西26公里,从龙马镇向西可达。据民国《洪洞县志》:“青龙山距县西南四十五里,北望娄山,南连天石,形势蜿蜒,峰峦秀丽。上有玄天上帝庙,灵异远著,每春香火络绎不绝。中有小殿,铸铜为之,洵属罕见[此条清光绪八年采入]。”当地民众将青龙山真武庙俗称为“老爷顶”,意为供奉玄帝老爷的山顶。从中可知青龙山真武庙及铜殿创建于清康熙七年。......
2023-10-18
据朱中翰《双林寺考古志》,双林寺铁塔建于后周广顺二年,由朱中翰之远祖野塘公朱禄(字宏基)捐铸。双林寺的两座铁塔原本位于寺山门内,各在一方池中央,相对而立。可惜双林寺的原有格局、方池均已无存。......
2023-10-18
佛教对金的尊崇根深蒂固。[37]而佛身之相好庄严亦常被称为“金色身”,如《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38]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39]等。因此历史上佛教对铜、金的运用常见于为佛像塑铜像、贴金身,还有泥金写经等。[41]金价买黄铜,虽然是被佛经讽喻的事,但也正说明黄铜与金相似,能成为金的替代品。[44]由于黄铜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高僧也常执黄铜器,以示其高品位。......
2023-10-18
[54]唐代的涂金铜瓦现已无法见到,但五台山使用金属瓦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至明代仍有铜瓦、铁瓦建筑的明确记载[55]。铜、铁瓦反映的等级与象征意义铜瓦、铁瓦经常用在山顶建筑中,用以对抗极端环境中的恶劣条件,依靠自重起到防止被风吹落的作用,并且也比一般的陶瓦、琉璃瓦抗冻。相比正殿的铜瓦、铜脊,配殿的铁瓦、铁脊显得粗糙了许多。可见,除了用于抗风、抗冻等实用功能,铜瓦、铁瓦的使用显然也常具有等级标识的作用。......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