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聊城铁塔形制及研究-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

聊城铁塔形制及研究-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

【摘要】:与此前其他铁塔相比,聊城铁塔最大的特点在于建在近3米高的石砌须弥座台基上。因为高,须弥座台基在聊城铁塔的整体构图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装饰也相对丰富。聊城铁塔的第一层塔身处于视线所及之合适位置,因此在全塔中是细节刻画最丰富的一层。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推测聊城铁塔应当仍是宋代作品,可能是12世纪左右的作品。聊城铁塔的斗栱刻画不清晰,铸造做工比较粗糙,且有当代补铸的部分,难以借此断代。

(1)形制

全塔现存高度15.5米,原为十三级铁铸塔身,现仅余十二级,缺失的可能是第九级。与此前其他铁塔相比,聊城铁塔最大的特点在于建在近3米高的石砌须弥座台基上。虽然塔身平面为八边形,但须弥座台基为正方形平面。

因为高,须弥座台基在聊城铁塔的整体构图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装饰也相对丰富(图3-25)。牙脚砖之上的罨牙砖刻宝装莲花;之上有两层叠涩,其中上层是仰莲砖。壸门四面均有伎乐人物浮雕,造型生动。壸门转角处各有一力士(现仅存东南隅和西南隅),怒目鼓腹,半蹲着用头顶住壸门上部的罨涩砖。壸门以上有三层罨涩砖叠涩挑出,表面隐刻花卉等纹饰。最上层的两层叠涩,下层为减地平钑忍冬卷草纹,上层为仰莲砖。

聊城铁塔的第一层塔身处于视线所及之合适位置,因此在全塔中是细节刻画最丰富的一层(图3-26)。从第二层开始,各层之下均有平座斗栱,平座上有勾片栏杆。除了第一层外,以上各层塔身层高均不高,且又都有栏杆遮挡,因此塔身从普拍枋以下就没有塑造门窗等细部形象[55];角柱从第三层开始也塑造得相当浅了。塔檐表面均未表达脊兽、滴水瓦等形象。

图3-25 聊城隆兴寺铁塔须弥座台基

图3-26 隆兴寺铁塔第1层塔身

由于可靠记载的缺失,铁塔的年代只能从样式上来推测:

全塔比例高峻,塔身逐层收分不多,塔檐连线总体形成比较平缓的曲线,与明代斜率较大且较为僵直的直线型收分不同。各层塔檐出檐与明代相比,也相对较大。从这两点来看,显示出更多的宋代特点。(www.chuimin.cn)

一层塔身底部有一周圈宝装覆莲,刻画立体。与众不同的是覆莲之下做出一周圈混枭,上有乳丁,风格更加古朴。东、西、南、北四面为《营造法式》中的双扇版门形象,其余四面为破子棂窗。南、北两面的版门为紧闭的形象,东、西两面为半掩门的形象。门上有门钉七行、八列,铺首一对。门额上有方头门簪四个。地栿上表现有门砧石。转角用梭柱,柱头卷杀明显。柱头不施阑额,但柱顶塑造有普拍枋形象。

这其中版门形式、门簪数量都与《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图样”相同;破子棂窗、半掩门的形式都是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流行的式样。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推测聊城铁塔应当仍是宋代作品,可能是12世纪左右的作品。

(2)斗栱:刻画不清

各面塔身有补间铺作一朵,各柱头上有转角铺作一朵。平座斗栱数量与此同。《山东聊城北宋铁塔》称补间铺作为“五铺作重抄偷心造”,平座为“四铺作单抄偷心造”,不确。实际塔身补间铺作并没有出跳,而是隐刻一斗三升承素方,有的面是泥道重栱承素方(刻画不甚清晰),齐心斗上方的素方上有貌似耍头的隐约突出。转角铺作确为五铺作重抄偷心。平座斗栱为四铺作斗口跳。

聊城铁塔的斗栱刻画不清晰,铸造做工比较粗糙,且有当代补铸的部分,难以借此断代。但斗栱形象用材较大,在外观效果的表达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3)结构

塔身为分层铸造,层层叠置,壁厚6~10厘米。据报道,修缮之前塔身内部并非空心,而是填充着碎石砖瓦[56],不同于此前的其他铁塔。

1973年修缮时,在铁塔内部从塔基至塔顶灌注了钢筋混凝土,使铁壳与内部混凝土芯成为整体,实际上改变了原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