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修慧寺千佛铁塔建、迁史考-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

修慧寺千佛铁塔建、迁史考-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

【摘要】:根据塔身上的铭文,梅州修慧寺千佛铁塔建于南汉大宝八年[20]。相比光孝寺铁塔,梅州修慧寺千佛铁塔的经历稍显复杂。修慧寺清末已不存,梅州的地方志《嘉应州志》对千佛铁塔也没有记载。幸有清末学者梅州人黄遵宪的《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及其颇为详细的叙记,可资了解该铁塔历史。

根据塔身上的铭文,梅州修慧寺千佛铁塔建于南汉大宝八年(965)[20]。相比光孝寺铁塔,梅州修慧寺千佛铁塔的经历稍显复杂。修慧寺清末已不存,梅州的地方志《嘉应州志》对千佛铁塔也没有记载。铁塔本身已经损坏,仅有部分铸件留存至今。幸有清末学者梅州人黄遵宪的《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及其颇为详细的叙记,可资了解该铁塔历史。因其描述清晰,故大段引述如下:

“此塔创建至今九百余年,广东通志、嘉应州志皆失载,即吴石华广文南汉金石志,搜罗极富,亦不之及。塔高约三四丈,上七层为铁铸,下垒土筑成,无从攀登,故不知塔顶有铭。乙丑[1865]兵燹之以后,略毁而未坏,嗣为群儿毁伤,日久遂圮。余归里后求之邻家,得塔铭一方,续得弟五层全层(由下而上,塔铭在下为第一层,余准此)。又得弟三弟四层之三方,及弟二层之一方。

“考弟二层有七十七佛(像分五层,每层小佛十六;大佛一,占小佛位四)。弟三层有六十七佛(亦五层,每层小佛十四,大佛如上式)。弟四层五十七佛(亦五层,每层小佛十二,大佛如上式)。弟五层三十七佛(分四层,每层小佛十,大佛如上式)。由是推知第六层有十二佛(当是两层,每层六佛)。每面二百五十佛,合计则千佛也。最高之七层为合尖顶,应无像。弟四层大佛旁有小字曰:东方善德佛,北方相德佛,西方无量寿佛。南方残缺,以释典考之,当是南方旃檀德佛。佛皆趺坐敛袖,乘以莲花。自弟二至弟六层皆方隅,下有檐,宽约四寸,檐角有蟾蜍形,似以之系铃者。唯弟一层无檐,有立像二,在两隅,似是四天王,其数应不在佛中也。”

“考敬州于南汉主刘晟乾和三年,即潮州之程乡县升为州,领县一,修慧寺不入志中,寺址亦未悉所在。此塔距余家仅数牛鸣地,岿然立冈上,亦无塔亭。故老传言乾隆初年,由前州牧王者辅,于今之齐洲寺移来。寺去塔不远,然修慧寺何以易名,志既失载,又无碑可证矣。余所得残整各块,均置于人境庐。其塔铭则供息亭中,已嘱温慕柳检讨,补入新志中。复作此诗以志缘幸。”[21]

据上文,梅州千佛铁塔原位于修慧寺,1865年嘉应州太平军战争中略有损坏,后逐渐倾圮。黄遵宪收集到了一块有铭文的塔身碎片(他认为的第一层),以及他认为的第二层一方,第三层、第四层共三方,第五层全层。

修慧寺已不存,作为本地人的黄遵宪也不知寺址何在,但他见到的铁塔位置,位于距他家不远处的冈上。据当时的老者称,乾隆初年由州官王者辅移来。此后,1935年,梅县县长彭精一与黄任寰师长将黄遵宪收集的铁塔碎片集中于东山岭上[22],建一砖混结构四层塔,而将原铁塔碎片镶嵌其上,再建一八角亭覆盖之(图3-9)。这座砖混结构小塔的位置在现梅州东山中学内。(www.chuimin.cn)

1991年,释明慧法师发起募捐,在距东山中学不远处的莲花山头兴建一座高九层的石结构塔,1993年封顶。该塔所在寺称为千佛塔寺。东山中学内的南汉千佛铁塔碎片被取下,据其形象及黄遵宪的记载,推测复原补铸了铁塔的其余部分,成为现在见到的新千佛铁塔,整体置于石塔的底层(图3-10)。

图3-9 梅州东山中学内的砖混小塔

图3-10 千佛塔寺内的新千佛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