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金的尊崇根深蒂固。[37]而佛身之相好庄严亦常被称为“金色身”,如《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38]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39]等。因此历史上佛教对铜、金的运用常见于为佛像塑铜像、贴金身,还有泥金写经等。[41]金价买黄铜,虽然是被佛经讽喻的事,但也正说明黄铜与金相似,能成为金的替代品。[44]由于黄铜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高僧也常执黄铜器,以示其高品位。......
2025-09-30
(1)形制
光孝寺西铁塔整体为唐代楼阁式砖塔的形式,残高3.6米。塔平面为正方形,位于石须弥台基上。塔身自下而上依次是石须弥座、铁须弥座、仰莲座、残存的三层塔身。铁须弥座边长157厘米,仰莲座边长141厘米。残存的三层塔身自下而上边长分别为118厘米、103厘米、95厘米(角柱轴线间距离)。
铁须弥座束腰部分收束较大,四角有站立的力士,举手过顶托塔。力士的手臂现多已折断缺失。束腰部分,各面两旁为游龙,中央为三颗“品”字形放置的火焰宝珠(图3-2)。
须弥座上为仰莲座,每面中央的莲瓣上有阴刻铭文。仰莲座高23.5厘米,在整座塔的立面构图上占重要地位。
塔身四角为束莲柱形倚柱,有较明显的侧脚。每面有四层佛龛,中央有一大龛,每龛中各供一佛(图3-3)。大龛中的佛像手印各层、各面不同。第1层、第2层大龛中,佛像圆光旁有榜题,标明该佛名号。惜第2层的榜题多已不清,无法辨识,唯东面的可辨出为“卢遮那佛”。根据榜题,第1层各面中央的佛分别为:南面,弥陀佛;西面,弥勒佛;北面,药师佛;东面,释迦佛[11]。

图3-1 光孝寺西铁塔(西面)

图3-2 光孝寺西铁塔须弥座、莲花座

图3-3 西铁塔第1层塔身各面中央佛龛中的佛像(https://www.chuimin.cn)
现存各层的小佛龛宽度、高度基本相等;层数均为四层,列数由下而上逐层递减。因此小佛龛的宽度实际上可视作塔身的基本设计模数。第1层每面16列,共52尊小佛像;第2层每面15列,共51尊小佛像;第3层每面12列,共42尊小佛像[12]。
每层塔身上沿做出帷幔形象。各层塔檐为整体铸造,形象是抽象的砖塔叠涩形式,无斗栱,用一略带弧度的斜面表达出檐,四角做出角梁上挑的形象。檐顶做出筒瓦形象,戗脊上做出四脚龙形兽,惜头部均已损毁。檐口在水平方向亦有弧度,形成曲线。
据《光孝寺志》,西铁塔原本表面贴金:“初亦以金装贴,岁久无重装者,故金色剥落不及东塔之辉煌矣。”[13]

图3-4 西铁塔内部结构

图3-5 光孝寺东铁塔(西面)
(2)结构
光孝寺西塔结构简单,每层塔身均为空筒状,层层叠置。塔壁厚约2厘米。因为上部塔身缺失,故可以从顶部观测到塔身内部结构。各层塔身顶部向内做出翻边,上层塔身即置于下层塔身顶部。仰莲座虽然从外观来看相当敦实,但实际上内部也是空筒状(图3-4)。
相关文章
佛教对金的尊崇根深蒂固。[37]而佛身之相好庄严亦常被称为“金色身”,如《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38]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39]等。因此历史上佛教对铜、金的运用常见于为佛像塑铜像、贴金身,还有泥金写经等。[41]金价买黄铜,虽然是被佛经讽喻的事,但也正说明黄铜与金相似,能成为金的替代品。[44]由于黄铜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高僧也常执黄铜器,以示其高品位。......
2025-09-30
建造年代阆中铁塔原位于四川省阆中县铁塔寺。幸而四川省博物馆仍藏有该塔塔身铭文的两套拓片。引文中的括号为《阆中铁塔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拓片介绍》一文作者所加,意为模糊不清、猜测的字。总之,幢可以说是一类有特定造型的塔。根据这一认识,可将幢通称为塔,铁经幢可认为是“经幢型铁塔”。但本书中的称呼遵循各案例的习称。图2-5阆中铁塔推测复原图阆中铁塔的八棱形形制,来自唐代典型的八棱形石幢。......
2025-09-30
作为佛教的重要构筑物,塔的意义、制度都能在佛教经籍中找到一定的依据或规定。佛教经典中,最著名之铁塔当为纳藏《金刚顶经》之南天(南天竺)铁塔。但对于那些有一定佛教理论修养的中国信众来说,“南天铁塔”与《金刚顶经》的传持紧密关联。他们在建造铁塔时,对象征意义的解说便可引经据典、回溯至此。不排除阆中铁塔的出现与南天铁塔的传说有关。......
2025-09-30
日僧圆仁于唐开成五年巡礼至五台山,在各个台顶见到了武则天为镇五台而铸的几座小型铁塔,并有简单记录。推测可能与中台的三座铁塔形式相同。圆仁也曾巡至南台,但却没有记述南台的则天铁塔。这些镇台用的“则天铁塔”体量不大,却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可能与武则天称帝前后利用佛教理论和艺术手段达到政治目的一系列措施有关。......
2025-09-30
唐代西藏地区的铜瓦建筑记载除了著名的五台山金阁寺镀金铜瓦,据文献记载,隋唐时期西藏地区也已经有金瓦建筑存在。《西藏王统记》中记有三位王妃在桑耶寺建造三座神洲。参考西藏众多的镏金瓦顶建筑,此“铜殿”很可能指“铜顶之殿”。......
2025-09-30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相关论著中提到了一些金属建筑案例,用来作为评价中国的建筑、铸造等相关技术发展水平的例证。他以此作为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水平的积极评价。但从其引用的文献可知,李允鉌的论述实际上也是基于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金属建筑的观察和评价。......
2025-09-30
各国高等级建筑中对铜构件的使用越来越流行,考古发掘多有发现。此类构件的流行,可能与当时北方地区木构榫卯尚未发达有关。如此大量的建筑构件遗存,推测其中应当既有铜柱础也有金釭。铜箍套等铜节点在建筑中的使用方式,可以参考成套出土的春秋战国时车盖、帐幕帷架等小型的类似节点构件的组合方式。即使使用范围扩大,即使“礼崩乐坏”,青铜的高贵早已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
2025-09-30
基于这种认识,就必须以开放的态度,用各种适用的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形成一张认识之网,来研究古代建筑。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跨越了单一学科,综合运用建筑、考古、艺术史、宗教、材料分析、社会史研究等学科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对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的研究,尤其以对其象征、设计、材料、铸造、建造、项目运作的深入研究弥补了中国建筑史在此领域的空白和缺失。这是此前未被发现的规律。......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