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无论铜殿还是铁塔、铜塔,都是宗教建筑。而且,李约瑟也注意到了中国古代的金属建筑,包括铜殿、铁塔,以及一些使用铸铁柱的殿堂。中国的铜、铁建筑为什么没能发展成近代框架结构的金属建筑呢?......
2023-10-18
本章从武则天时的天枢谈起,认为天枢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的正式出现,而且甫一出现,就显示出了技术上的高起点——它的高度未被后世的金属塔超越。虽然天枢不是佛塔,但相信这样的技术一定为金属塔的建造指引了方向、积累了经验。
天枢所体现的纪念性标志物的艺术传统,值得进行历史考察。它在材料上、象征性上与两汉以来的铜、铁通天柱及纪念柱一脉相承,与同时代的标志性、纪念性石柱共有一些形制上的特征;同时可能也与佛教的相关艺术传统存在着互动关系。天枢形体巨大,却仅用八个月就建成,是铸造史上的伟大成就。
天枢并不是武则天应用金属材料的唯一案例。五台山上数座镇台用的“则天铁塔”是不广为人知的重要案例,它们的象征意义大于造型和技术上的意义。
随着《金刚顶经》的译出和广为流传,中土的铁塔有了理论上的追仿对象——“南天铁塔”。从此铁塔在技术上和象征意义上都有了支撑。
上一章揭示了铜、金在道教中的意义,本章则讨论了佛教对金、铜的崇尚,初步揭示了铜塔、金塔的象征意义和理论根源。
铜瓦或铁瓦的使用大多是为了解决“山高风疾,瓦多飘零”的情况。然而至关重要的是,无论汉式金属屋面还是藏式金顶,它们常常又是出于形制需要、建筑等级、象征意义而使用的。这再次提醒我们注意,金属建筑的功能和意义,从来不只是满足坚固、永久的需要而已——凝结其中的文化意义、设计理念,不仅是其存在的理论支撑,更是这类建筑的核心价值所在。
【注释】
[1]几篇重要的文献见:李松. 天枢——我国古代一种纪念碑样式[J]. 美术.1985(4): 41-45;梁恒唐. 武则天时代的天枢[J]. 晋阳学刊,1990(03): 54-55;郭绍林. 大周万国颂德天枢考释[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6): 72-73,76。
[2]延载元年为694年,次年(695)即改证圣元年,695年九月又改“天册万岁”。推测上述“延载二年”即为695年。见:[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 卷七十六高宗则天武皇后传. 北京:中华书局,1975: 3483
[3][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M]. 卷二百五. 北京:中华书局,1956
[4][宋]李昉等编. 太平广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66
[5][后晋]刘昫. 旧唐书[M]. 卷八本纪第八玄宗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170
[6][汉]司马迁. 史记[M]. 卷二十七天官书第五. 北京:中华书局,1959.1291
[7][元]脱脱等. 宋史[M]. 卷四十九天文志志第二. 北京:中华书局,1997:974
[8][后晋]刘昫. 旧唐书[M]. 卷八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姚璹、弟珽,北京:中华书局,1975:2902
[9]石冬梅. 唐前期的东夷都护府[J].青海社会科学,2006(1):97-100
[10]据《历代名画记》卷三,东都洛阳敬爱寺是唐中宗皇帝为母后武则天所置,其中有一大金铜香炉,为“毛婆罗样,后更加木座及须弥山浮趺等”。见:[唐]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138卷九列举了几位擅长塑像者,“皆巧绝过人”,其中有毛婆罗,为“天后时尚方丞”。见[唐]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85:286
[11]周绍良主编. 唐代墓志汇编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116
[12]洛阳新获墓志[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13][唐]刘肃,撰,许德楠,等点校. 大唐新语[M]. 北京:中华书局,1984:126
[14][唐]李峤《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辙迹光西崦,勋庸纪北燕。何如万方会,颂德九门前。灼灼临黄道,迢迢入紫烟。仙盘正下露,高柱欲承天。山类丛云起,珠疑大火悬。声流尘作劫,业固海成田。帝泽倾尧酒,宸歌掩舜弦。欣逢下生日,还睹上皇年。”见:全唐诗[M]. 卷六十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5
[15][日]圆仁撰. 顾承甫,何泉达点校. 入唐求法巡礼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5
[16][日]圆仁撰. 顾承甫,何泉达点校. 入唐求法巡礼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19
[17][日]圆仁撰. 顾承甫,何泉达点校. 入唐求法巡礼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1
[18][日]圆仁撰. 顾承甫,何泉达点校. 入唐求法巡礼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2
[19][日]圆仁撰. 顾承甫,何泉达点校. 入唐求法巡礼记[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3
[20][唐]遍满撰《金刚顶菩提心论略记》,见:卍新纂续藏经,第四十六册 No. 777。佛籍标点为作者所加,下同。
[21][唐]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十四,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5册 No.2157
[22][唐]海云集《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 No. 2081
[23][唐]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十四,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5册 No.2157
[24]日本著名密教学者栂尾祥云认为“南天铁塔”应是南印度的驮那羯砾迦大塔(Dhanyakataka),此塔12世纪后称阿马拉瓦提大塔(Amarāvatī)。此塔发现于1797年,白色大理石质,推定为公元2至3世纪的遗存。栂尾祥云认为,此塔为白色石质却称为“铁塔”的原因是对塔放出白色光芒或是对锡的误解。见:[日]栂尾祥雲.アマラワチの塔と南天鉄塔説. 密教研究, 通号16,1925:33-57。笔者以为,此说甚难理解。
[25][清]徐继镛,李惺.[咸丰]阆中县志. 卷一. 清咸丰元年(1851)。该志卷三第二十一页有铁塔的记录,但对铁塔的形制描述不确:“铁塔在东门内铁塔寺。唐天宝四年铸,形制四方,高丈许。周身皆铸佛经。”
[26]郝承琳. 阆中铁塔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拓片介绍[J]. 四川文物,1991(03):36-39
[27]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四十七,《王袭纲铁塔尊胜幢记》,见:《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897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1999:79
[28]岳永武,余仲钧,郑钟灵.阆中县志. 卷九. 民国十五年(1926):第四十页
[29]转引自郝承琳. 阆中铁塔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拓片介绍[J]. 四川文物,1991(03):36-39
[30]刘敦桢《川、康古建调查日记》,见:刘敦桢文集(卷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286。文中“字皆光铸”应为“字皆先铸”,“面不云铁幢”应为“而不云铁幢”。
[31]图见:梁思成. 《西南建筑图说(一)——四川部分》,见:梁思成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17
[32]如梁思成根据造型,认为玉泉寺铁塔“虽名为塔,实则铁铸之幢耳”,认为杭州闸口白塔“实是一件仿木构塔形式的经幢,与其称之为一座建筑物,不如称之为一件雕刻品,或是一件模型”。但他同时又认为经幢是塔:“宋代建造经幢之风甚盛,盖以镌刻佛经为主之小型塔也”。见:梁思成文集(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136-138;梁思成文集(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162
[33]“金有三等,黃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孟康曰:“白金,银也。赤金,丹阳铜也。”见[汉]班固. 汉书[M]. 卷二十四 下食货志第四下. 北京:中华书局,1962:1164(www.chuimin.cn)
[34][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9册 No.262
[35][南宋]法云编《翻译名义集》,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4册 No. 2131
[36][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0册 No. 279
[37]还有“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缦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等,不胜枚举。见:[南朝宋]西域三藏疆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2册 No. 365
[38]“诸佛身金色,百福相庄严。”见:[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9册 No. 262
[39]“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花。”见:[南朝宋]西域三藏疆良耶舍译《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2册 No. 365
[40]“后世黄金日少,金价亦日贵,盖由中土产金之地已发掘净尽,而自佛教入中国后塑像涂金,大而通都大邑,小而穷乡僻壤无不有佛寺,即无不用金涂。以天下记之,无虑几千万万,此最为耗金之蠹。加以风俗奢靡,泥金写经,贴金作榜,积少成多,日消月耗。故老言黄金作器,虽变坏而金自在,一至泥金涂金,则不复还本,此所以日少一日也。”见:[清]赵翼.廿二史劄记[M]. 卷三. 上海:中华书局,第十页
[41][吴月氏国]支谦译《佛说阿难四事经》,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4册No. 493
[42][唐]玄奘撰,章巽校点. 大唐西域记[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22
[43][唐]玄奘撰,章巽校点. 大唐西域记[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149
[44][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附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216
[45][唐]释道宣《续高僧传》,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0册No. 2060
[46][唐]玄奘撰,章巽校点. 大唐西域记[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8
[47][日]圆仁撰,顾承甫,何泉达点校.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M]. 卷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6
[48][宋]释志盘. 佛祖统纪. 卷四十三.见:《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287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589关于钱弘俶造宝篋印塔的研究,可参见闫爱宾. 宝箧印塔(金涂塔)及相关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2
[49]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 金华市万佛塔塔基清理简报[J]. 文物参考资料,1957(5): 41-47;林钊. 福建省四年来发现的文物简介[J]. 文物参考资料1955(11):83-89;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上海松江李塔明代地宫清理简报[J]. 文物,1999(2):16-31;等。
[50][梁]释僧祐撰《出三藏记集序》卷八,见: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5册 No. 2145
[51]李允鉌. 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85
[52]Gottfried Semper. “The four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In: Gottfried Semper, Translated by Harry Francis Mallgrave, Wolfgang Herrmann. The four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and other writing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126。在原文中,森佩尔是在论述“墙开始侵犯屋顶的领域”时,表达出上述意思。
[53]释印光重修. 清涼山志[M]. 卷五. 第三页,台北:明文书局,民国二十二年(1933):209
[54][后晋]刘昫. 旧唐书. 卷一百一十八. 北京:中华书局,1975:3418。《新唐书》中亦有相关内容,见[宋]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 卷一百四十五. 北京:中华书局,1975:4716。
[55]“武宗正德二年[1507]秋,上勅建銅瓦殿,賜額廣宗寺,兼聖諭護持。七年[1512]春,上勅梵僧朵而只堅,於中臺頂建寺一區,鑄鐵為瓦,賜額曰演教,并勅旨護持”。见:[清]清凉山志. 卷五. 第七页,台北:明文书局,民国二十二年(1933):217
[56]据笔者现场踏查:铁瓦寺坐北朝南,面对大石河。寺内现仅有一座很小的主殿和两座小配殿。主殿铁瓦殿平面呈圆形,攒尖顶,顶尖设铸铁宝珠。6条清水戗脊将屋面均分成6个扇形。铁瓦殿平面直径仅6.6米,檐口高3.65米。通体砖砌而成,正面开券门、券窗,背面开券窗一,殿身收分较大,外立面刷红色。内部为穹顶,表面刷白灰。有近年安放的一尊小佛像。门外有康熙二十一年“重修铁瓦殿记”石碑一块:“予乡胜泉庵后有佛殿一楹,以铁为瓦而殿因以名焉。内布佛尊像,有流泉经其下。乡之人漱润灌溉莫不取兹于是。……康熙二十一年岁□辛酉月谷旦,邑后学弟子赵明奎、董沐拜手题。”笔者录自《重修铁瓦殿碑记》,2006年9月17日。
[57]数据来自北京房山镇政府网站:http://org.bjfsh.gov.cn/zf-wb/whwwj/wwbl/wwbl-shj8.htm,2006-3-16
[58][明]萧协中著,赵新儒校勘注释.新刻泰山小史. 泰山:泰山赵氏校刊,民国二十一年(1932): 第十二页。[嘉庆]泰山志相关记载为:“[劉定之記略]泰山絕頂舊有祠祀,碧霞元君以其最高。雲蒸雨降材木易朽,颷風剛勁,瓦多飄毀,祠不能久。今副都御史原傑巡撫山東謁祠,見其隳墜,謀新之銅梁鐵瓦琉璃甎甓之堅固,丹雘青堊藻繪漆飾之,輝煥高廣深邃,規制增舊。”见[清]金棨.[嘉庆]泰山志. 卷十. 嘉庆十三年(1808):第十七页。
[59]“The tiles on the roof of the further hall are of bronze (some accounts say brass or copper, but more improbably),but whatever the metal used, its weight gives great protection against wind damage.”Joseph Needham,The Development of Iron and Steel Technology in China, London:Published for the Newcomen Society by W. Heffer, 1964. 71
[60]据清嘉庆《泰山志》,这些铜瓦、铁瓦可能是明代开始使用的。“碧霞元君祠在北斗臺東,元君上廟也,舊名昭貞觀,宋真宗東封建,明洪武時重修。劉定之記成化間改署碧霞靈應宮,萬曆三十六年重修。邢侗記祠南向,正殿五間,像設及蓋瓦、鴟吻、簷鈴之類皆范銅為之。”“殿東一間曰東寶庫,西一間曰西寶庫,儲諸所捐施,即漢武帝時所謂棃棗錢也。東西兩廡祀眼光送生二母,瓦皆鐵冶。”见:[清]金棨.[嘉庆]泰山志. 卷十.嘉庆十三年(1808):第十五页
[61]据大殿左侧石碑记载:“……荆州城西关外太晖观庙宇巍峨,载诸志乘,为阖郡庄严胜地。上供祖师法像,因地当孔道,往来人众纷沓,致殿上铜瓦四百二十六块,铜炉盖一座被贼偷窃。……庙宇既赖众擎,而善缘必期,永以合行,勒碑示禁为此示……计开大殿旧铜瓦一千零六十瓦块,新铜瓦四百二十六块……玉皇阁铜瓦四十块……乾隆四十九年五月□□日。”笔者录自荆州太晖观金殿,2006年4月6日。
[62]《八月十四夜游太晖观呈忠教真人》:“碧天高处是三清,金作楼台玉作城。白鹿仙人秋弄笛,青牛道士夜吹笙。惊残鹤梦江云冷,幻出松阴海月明。欲写阴符寄幽事,山中老子有书迎。”见[明]宋登春. 宋布衣集.卷三. 见:丛书集成初编(第2155册).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1936):50
[63]引自傅熹年主编. 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69
[64][后晋]刘昫. 旧唐书. 卷一百九十八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5:5290。另见[宋]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 卷二百二十一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北京:中华书局,1975
[65]得荣·泽仁顿珠. 藏族的金瓦屋顶[J]. 西藏民俗,2001(01):50
[66]得荣·泽仁顿珠. 藏族的金瓦屋顶[J]. 西藏民俗,2001(01):50
[67]年代引自姜怀英,刘占俊. 青海塔尔寺修缮工程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25
[68]这一细节由塔尔寺古建筑工程队的史师傅口述介绍,谨此致谢。
[69]张君奇. 塔尔寺大金瓦殿建筑结构与装饰[J]. 古建园林技术,2004(04):43
[70]刘敦桢主编. 中国古代建筑史[M].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386
[71][日]日本銅センタ- 銅板葺屋根編集委員会. 銅板葺屋根社寺建築を中心に[M].東京:理工学社,2004:148-149
有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的文章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无论铜殿还是铁塔、铜塔,都是宗教建筑。而且,李约瑟也注意到了中国古代的金属建筑,包括铜殿、铁塔,以及一些使用铸铁柱的殿堂。中国的铜、铁建筑为什么没能发展成近代框架结构的金属建筑呢?......
2023-10-18
铜荒既除,乾隆皇帝便得以建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两座铜殿——宝云阁与宗镜阁。关于灵沼轩反映出的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在近代的转型际遇,这一话题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转型这一宽广而复杂的研究领域,非寥寥几笔能说清。对此稍加勾勒、对比,可知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在近代的境遇,并不只是“金属建筑”这一特定建筑类型独有的话题,而更是中国传统建筑、乃至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与变革的厚重话题了。......
2023-10-18
佛教对金的尊崇根深蒂固。[37]而佛身之相好庄严亦常被称为“金色身”,如《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38]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39]等。因此历史上佛教对铜、金的运用常见于为佛像塑铜像、贴金身,还有泥金写经等。[41]金价买黄铜,虽然是被佛经讽喻的事,但也正说明黄铜与金相似,能成为金的替代品。[44]由于黄铜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高僧也常执黄铜器,以示其高品位。......
2023-10-18
金属建筑在规划布局、总体设计上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与环境规划设计统筹经营的高水平和创造力,成功塑造了与宗教、政权相关的建筑形象,规划水平在明代整体达到高峰。跨越史学、科学,对中国建筑史进行深入研究,任重而道远。对金属建筑成熟以后的案例,尤其是明代的铁塔、铜殿、铜塔等,还应当爬梳文献、加强调查,搜寻山区中幸存至今、不为人知的案例。......
2023-10-18
规模元、明、清铜殿实例的平面尺寸见下表:表9-1铜殿平面尺寸统计表注:本表自上至下按年代排序。图9-1元、明、清铜殿平面类型同比例铜殿平面规模均不大的原因可能如下:第一,财力所限,铜作为建筑材料,比木料昂贵得多;第二,地形限制,山顶场地有限,平面规模受到限制;第三,技术所限,当时没有掌握能充分发挥铜合金力学性能的结构技术。......
2023-10-18
欧美铁框架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与其他所有“西洋楼式”建筑不同,故宫灵沼轩颇有新意地使用了铁框架与砖石墙结合的结构。这种结构显然不是之前中国金属建筑所习用的,而且,铁框架建筑在当时的欧洲也只是近100年间产生的新生事物。因此,有必要对铁框架建筑的来龙去脉稍加梳理,以便完整理解灵沼轩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人们开始主动探寻将铸铁材料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技术。......
2023-10-18
铁塔的铸造匠人见铭文第44号:“河南怀庆府河内县清上乡李封村金火匠张庆、张英、张增、张宝、张祐、张杲;金火匠刘得川。大明嘉靖十二年八月吉日造。坯匠[瓦匠?]王堂、殷氏。信人孙美、韩氏。”可见,这里也有两组金火匠人,一是河内县李封村的张氏金火匠人,另一是金火匠人刘得川。铁塔的铸造地前已述,在“怀庆府武涉县木栾店南头三官庙安炉铸造”。金火匠来自怀庆府河内县,铸造地木栾店位于怀庆府武陟县。......
2023-10-18
建造缘起现泰山顶碧霞元君祠内有天启年“钦修泰岳大工告成赐灵佑宮金碑”、万历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铜碑”各一,分别记载了万历年间敕修岱顶碧霞祠、万寿宫之事与敕建铜殿事宜。缘由是万历皇帝为慈圣皇太后所患之眼疾向天仙碧霞元君祈福。[69]《新刻泰山小史》作者萧协中于崇祯甲申之变时自杀殉国,其文中泰山铜殿仍在碧霞元君祠内:“金殿:在元君殿墀中,创于明万历间。中官董事,制仿武当。突兀凌霄,辉煌映日。”......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