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水铁针”——本土的形象演绎相比“南天铁塔”,中国本土民间演绎出的“镇水铁针”意象更易为一般民众广泛传诵。又如营口市盖州铁塔,其实是一座比例修长的石塔,民间赋予其镇水的功能,称之为“铁塔”。图9-29光孝寺东铁塔967年图9-30广东龙川下塔北宋宣和二年图9-31南京栖霞寺五代石塔相比对佛经中铁塔传说的追仿,“镇水铁针”的意义则是对铁塔象征功能的本土化附加和演绎。......
2023-10-18
作为佛教的重要构筑物,塔的意义、制度都能在佛教经籍中找到一定的依据或规定。那么能不能在佛经中找到关于铁塔的记录或规定呢?答案是肯定的。
佛教经典中,最著名之铁塔当为纳藏《金刚顶经》之南天(南天竺)铁塔。传《金刚顶经》由佛祖十四处十八会之说法而成,之后龙树菩萨于南天竺之铁塔内,自金刚萨埵受持该经十万颂,再传至龙智、金刚智。
据唐代沙门遍满撰《金刚顶菩提心论略记》:
“论云,龙猛菩萨造者,明造者之名目,真言教祖第三之人也。梵云那伽阏剌树那菩提萨埵,汉云龙猛菩萨,旧云龙树。诞迹南天,化被五印,寻本则遍覆初生如来,现迹位登初地。或游邪林同尘同事,或述正幢以宣扬佛威。作千部论,拥邪显正。上游四王自在处,下入龙海中宫,诵持所有一切法门,遂则入南天铁塔中,亲授金刚萨埵灌顶,诵持秘密最上曼荼罗,教流传人间。”[20]
以及唐代沙门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十四:
(金刚智三十一岁至南天竺)“于龙树菩萨弟子龙智,年七百岁,今犹见在。经七年承事供养,受学金刚顶瑜伽经及毗卢遮那总持陀罗尼法门诸大乘经典并五明论,受五部灌顶,诸佛秘要之藏无不通达。”[21](www.chuimin.cn)
对南天铁塔的描述如唐代海云《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引《金刚顶义决》:
“南天竺国有大铁塔,中有金刚界曼荼罗,圣者形像铁铸所成。其塔中有梵夹,广如床,广八九尺、高下五六尺,尽是金刚界大教王广梵本经。”[22]
此后金刚智搭船东来中国,海上历经劫难,最终在广府(广东)登陆,自开元十一年(723)始于长安资圣寺荐福道场译经[23]。《金刚顶经》在唐代有金刚智的略译本和不空三藏的译本,唐开元后在中土广为流传。上述关于龙树入铁塔受持《金刚顶经》的传说也随之广为流传,佛籍疏、传中多有记载。如此,则中土之佛教铁塔有了经典中的依据。当然这并不是说每座铁塔都在追仿印度之“南天铁塔”——《金刚顶经》本身没有“南天铁塔”的具体叙述,印度也并未发现“南天铁塔”的考古证据[24]。但对于那些有一定佛教理论修养的中国信众来说,“南天铁塔”与《金刚顶经》的传持紧密关联。他们在建造铁塔时,对象征意义的解说便可引经据典、回溯至此。换句话说,铁塔的建造,从此有了理论上的依据。
例如现已知最早的经幢型铁塔阆中铁塔,建于唐天宝四年(745),塔身所刻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密教在中国发展初期传入的杂密经典之一,在中国密教发展初期扮演过重要角色。中唐时期系统的密教形成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仍是自帝王至百姓广为传诵的密教经典。因此,阆中铁塔具有明确的密教性质。不排除阆中铁塔的出现与南天铁塔的传说有关。
有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的文章
“镇水铁针”——本土的形象演绎相比“南天铁塔”,中国本土民间演绎出的“镇水铁针”意象更易为一般民众广泛传诵。又如营口市盖州铁塔,其实是一座比例修长的石塔,民间赋予其镇水的功能,称之为“铁塔”。图9-29光孝寺东铁塔967年图9-30广东龙川下塔北宋宣和二年图9-31南京栖霞寺五代石塔相比对佛经中铁塔传说的追仿,“镇水铁针”的意义则是对铁塔象征功能的本土化附加和演绎。......
2023-10-18
常见的醮炉有砖或琉璃的,也称作焚帛炉。铁醮炉不会是明代才发明的,但从现存实例来看,铁塔形的铁醮炉从明代开始出现。单从焚化的功能来说,醮炉并不一定要做成这种高达四五米高耸形状。明代中晚期以各种铁塔、铜塔、铜殿为表现的金属建筑文化的流行,可能对塔形铁醮炉在此时大量产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兴平文庙的两座铁醮炉铸于明崇祯三年,原先并不位于文庙。明代以及清代的铁醮炉多位于陕西、晋南,工匠也来自这一带。......
2023-10-18
形制东铁塔也是一座唐楼阁式砖塔形式的方形平面塔,七层塔身完整保存,通高约7.65米。与西铁塔不同的是,东塔铁须弥座无下枋部分,代以石质下枋。整体来看,东铁塔须弥座更高,用龙更多,显示出更强的皇家意象。东铁塔原本也是一座金色的铁塔,起初以金装佛像。[19]结构东铁塔之内部结构无法观测到,推测应与西铁塔一样,每层塔身为空筒,层层叠置。......
2023-10-18
与此前其他铁塔相比,聊城铁塔最大的特点在于建在近3米高的石砌须弥座台基上。因为高,须弥座台基在聊城铁塔的整体构图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装饰也相对丰富。聊城铁塔的第一层塔身处于视线所及之合适位置,因此在全塔中是细节刻画最丰富的一层。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推测聊城铁塔应当仍是宋代作品,可能是12世纪左右的作品。聊城铁塔的斗栱刻画不清晰,铸造做工比较粗糙,且有当代补铸的部分,难以借此断代。......
2023-10-18
降龙铁塔由下到上由须弥座、仰莲座以及塔身组成,均为铁铸,整体位于一水泥座上。南汉铁塔须弥座、仰莲座须弥座顶面宽115厘米,比光孝寺西塔小42厘米。图3-13南华寺降龙铁塔图3-14降龙铁塔南汉须弥座力士图3-15降龙铁塔南汉须弥座、仰莲座须弥座上为仰莲座,厚约31厘米,直径约102厘米,形状为饼形外围一周莲瓣,显得敦实厚重。总体来说,新铸塔身在形象上并无新奇之处,延续了其他几例南汉铁塔之形式。......
2023-10-18
“五材并用”作为中国建筑中基本而重要的原则,理应常有讨论。这些研究都引发我们从材料视角思考中国建筑的历史与理论问题。近年来此视角下最重要的研究是陈薇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建筑材料应用发展史”课题,其成果陆续有论著发表。森佩尔的材料观是从材料处理的工艺和动机,以及面饰的象征性来进行论述。此外,笔者于2007年完成的硕士论文《中国古代铜殿研究》是对金属建筑的初步探索。......
2023-10-18
形制天书观铁塔平面为八边形。铁塔现存高度2.8米,含石须弥座的总高为3.83米。从历史照片估计,铁塔原高约11 ~12米左右。图4-2《泰山志》中的天书观铁塔图4-3沙畹书中的天书观铁塔从图4-4来看,铁塔原先确有十三层,另加一层铁须弥座。塔刹为葫芦形,与塔身相比显得硕大。图4-5伯施曼绘泰安铁塔立面图见Ernst Boerschmann,1931年砖芯承担了塔体荷载,铁质塔身在铸造和建造上只需解决壳与壳之间、壳与芯之间的交接即可。......
2023-10-18
[5]图4-1泰安铁塔现状(南面)2009年泰安铁塔现仅存三级塔身,以及须弥石座的底层。天书观及铁塔的建造背景铁塔与天书并无直接关系。明代造铁塔的主要目的与天书已无关系,而是为了供奉碧霞元君。铭文显示,铁塔是由来自河南怀庆府、开封府等地的信众集资捐建的。推测可能是河南香客往年到泰安进香时确立了造塔意向,后将名录带回河南,铸造铁塔时刻上的。竣工后改天书观名为“天庆宫”。......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