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秦汉至南北朝,铜建筑构件的使用记录日渐丰富,大多是铜柱的使用,如《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但如果要建造一座全铜的建筑,则还需要解决梁架、门窗槅扇、覆瓦等围护构件的问题。[29] 这里的“黄铜为墙”,应当指的就是用黄色的青铜来造围护性的墙。因此,铜殿的出现此时已经具备了立柱、围墙等基本结构技术条件,但至关重要的是,梁架、屋顶的技术问题仍未能解决。......
2025-09-30
(1)形象
文献对天枢的尺寸多有记载,除了前揭《新唐书》《资治通鉴》《太平广记》,尚有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八:
“长寿三年,则天征天下铜五十万余斤,铁三百三十馀万,钱两万七千贯,于定鼎门内铸八稜铜柱,高九十尺,径一丈二尺,题曰‘大周万国述德天枢’,纪革命之功,贬皇家之德。天枢下置铁山,铜龙负载,狮子、麒麟围绕。上有云盖,盖上施盘龙以托火珠,珠高一丈,围三丈,金彩荧煌,光侔日月。”[13]
表2-1 各文献中的天枢形制数据
图2-2 唐乾陵神道第二道门墓表
图2-3 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石碑
图2-4 唐鸠摩罗什舍利塔
各文献记载略有不同(见表2-1),《新唐书》《资治通鉴》已颇为详细;唯所费铜铁的重量,《大唐新语》有比其他文献更具体的数字。据《新唐书》,如果105尺是指中间铜柱部分的高度,则天枢的总高度至少约147尺,尺长按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唐代镀金镂花铜尺,1尺折合今约0.304米,则总高至少约为44.69米。或以为105尺为除铁山外的总高,则天枢总高为至少约125尺,合今约38米。即使按最保守的算法,以105尺为包括铁山底座的通高,则合约32米。无论何种算法,其高度都已经超过了现存的所有铁塔,并且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金属建筑(构筑物)。
天枢的形象,除了文献记载,还可参照同时代的唐乾陵神道第二道门墓表,为八棱石柱,顶端为火珠形,与以往的墓表形式不同,而为以后诸陵沿用(图2-2)。河南登封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石碑(天宝三年,744)的造型也可作为参考,其碑顶有云盖,上有二狮子捧珠(图2-3)。(https://www.chuimin.cn)
铁山基座的形象,可以参考唐鸠摩罗什舍利塔,其基座为须弥山的形式(图2-4)。
根据文献记载的尺寸,以上述同时代的其他纪念柱、纪念碑的形式为参照,可以画出天枢的复原推测图,如图2-1。
(2)结构:空筒式叠置
天枢的结构可以通过估算其用铜、铁的重量来推测。
按总高105尺(32米)来估算:火珠直径3.04米,四龙承珠高3.65米(火珠与龙有一定重合部分),龙的截面宽度设为0.5米;云盖直径9.12米,厚度设为1米;柱身高约18米,八边形每面边长1.52米;铁底座高6.08米,周长51.68米。
现假设柱、云盖、火珠、底座均为实心。则:
天枢体积= 14.71m3(火珠)+ 3.65m3(四龙)+ 65.32m3(云盖)+ 200.7m3(柱身)= 284.38m3
底座体积= 1014.91m3
铜的比重按8.9×103 kg/m3,铁按7.8×103 kg/m3计算:
则天枢约需用铜2530982 kg;需用铁7916298 kg。
但文献记载天枢用铜50万余斤、铁330万余斤,按1斤680克计算:为铜340000千克,铁2244000千克。两相比较,远少于实心所需的铜、铁量。因此,天枢铁座、柱身应当都不是实心的,而可能是分层铸成筒状铸件,再层层叠置的。这样的结构形式,应当也就是最初的铁塔、铜塔所采用的结构——空心筒状结构。
相关文章
由秦汉至南北朝,铜建筑构件的使用记录日渐丰富,大多是铜柱的使用,如《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但如果要建造一座全铜的建筑,则还需要解决梁架、门窗槅扇、覆瓦等围护构件的问题。[29] 这里的“黄铜为墙”,应当指的就是用黄色的青铜来造围护性的墙。因此,铜殿的出现此时已经具备了立柱、围墙等基本结构技术条件,但至关重要的是,梁架、屋顶的技术问题仍未能解决。......
2025-09-30
古人对神仙“金殿”这一概念已经形成,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20]图1-14冶铸、炼丹、金汞、镏金、金殿关系示意图上半弧:金、汞作为原料;金殿作为修炼之目的地;炼丹术是到达此目的地的手段。从礼乐时代的高贵金属,到铜、金冶铸行为本身的宗教意味,以及此时期初步形成的对神仙“金殿”这一概念的追求,我们看到早在南北朝以前,关于金殿的理论就已经初步具备了。......
2025-09-30
基于这种认识,就必须以开放的态度,用各种适用的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形成一张认识之网,来研究古代建筑。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跨越了单一学科,综合运用建筑、考古、艺术史、宗教、材料分析、社会史研究等学科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对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的研究,尤其以对其象征、设计、材料、铸造、建造、项目运作的深入研究弥补了中国建筑史在此领域的空白和缺失。这是此前未被发现的规律。......
2025-09-30
各国高等级建筑中对铜构件的使用越来越流行,考古发掘多有发现。此类构件的流行,可能与当时北方地区木构榫卯尚未发达有关。如此大量的建筑构件遗存,推测其中应当既有铜柱础也有金釭。铜箍套等铜节点在建筑中的使用方式,可以参考成套出土的春秋战国时车盖、帐幕帷架等小型的类似节点构件的组合方式。即使使用范围扩大,即使“礼崩乐坏”,青铜的高贵早已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
2025-09-30
以美丽的贵金属来建造宫室是需要雄厚财力的,可以直接体现出建筑的高等级,以及建筑所有者的地位。这两件青铜建筑构件出土于商代夯土建筑遗址南侧的一条商代壕沟附近。这两件铜构件的正面、两侧面、顶面均为看面,故推测其安放位置应该低于视平线。“甲十一”号建筑应当是一座贵族居住的宫室。......
2025-09-30
虽然与砖、石等其他材质的仿木构建筑相比,对金属建筑的研究一直很少,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察中国的国外学者、旅行家、传教士在初识中国建筑时,就已经注意到了铜殿、铁塔、铜塔这些奇异的,或闪耀着光芒或沉淀着古铜色、黑铁色的金属建筑。当时中国建筑研究的体系尚未建立,因此伯施曼的研究尚未能充分认识、理解金属塔的建筑本体。但其著作并非专门针对金属建筑,故利用价值主要在于资料性。......
2025-09-30
但是,我们看到商代晚期出现的方彝这种器型却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史前陶器类型。方彝最大的特点在于:器盖为建筑四坡顶的形式,正脊、戗脊位置均有扉棱以加强表现屋脊的形象,顶上还有四坡形小柱。这表达的应当是建筑的意象,更确切地说,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高等级宫室建筑的意象。[8]“范金”就是铸青铜器,“合土”就是造宫室。本书讨论的中心则是宫室建筑与铜合金这两个概念交汇碰撞的另一种发展方向——“范金为殿”。......
2025-09-30
刹柱中还常安置经典[41],凝聚了佛塔的功能,佛塔倒成为刹柱的外部围护躯壳了[42]。这种顶部做成塔刹相轮的铜柱,实际上就可视作金属佛塔了。可见刹柱对佛塔来说,具有标志性、本质性的作用。同时,佛塔的刹柱却又并不是单纯来自印度的艺术形象与建筑技术,正如孙机先生指出的,“笮融之浮图如在重楼顶上立标柱, 则与汉代建筑的传统手法并无违碍之处”——汉代本土的建筑本也有在楼顶装标柱、装华盖的传统。......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