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迟从汉代开始,铜柱不仅被用在高等级建筑内部作为承重的柱子,还常常被单独树立,赋予重要的纪念性意义。除了上述传说中的铜柱外,在史书中也不乏铜柱作为纪念柱、标界柱的记载。例如,汉武帝为延寿求仙,曾造过一根著名的仙人承露铜柱,据《史记》:(武帝)“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因此后世佛塔塔刹上的相轮、露盘,有时也会被附会为“承露盘”。......
2023-10-18
佛教于汉代进入中土,大量佛塔随之建造,成为佛寺的标志,例如白马寺中的浮图[35]。文献中最早对浮图寺(塔庙)做出具体描述的是《三国志·刘繇传》:
(笮融)“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36]
同一史实亦见《后汉书·陶谦传》:
(笮融)“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又堂阁周回,可容三千许人。作黄金涂像,衣以锦綵。”[37]
可见,中土初期浮图的特征就是重楼上装刹累铜盘。正如《长阿含经》描述的:“起立塔庙,表刹悬缯。”[38] 这一形式也正是佛塔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之一。(www.chuimin.cn)
南朝时梁简文帝为王时建天中天寺,梁武帝特赐柏木刹柱,又赐铜万斤制刹上铜露盘。梁简文帝在《谢敕赉柏刹柱并铜万斤启》中说“九牧贡金,千寻挺树,永曜梵轮,方兴宝塔”[39],形容刹柱之高和刹顶承露盘的光曜。梁简文帝描述同泰寺九重塔是“彤彤宝塔,既等法华之座,峨峨长表,更为乐意之国”;形容此寺的七层塔则是“金刹长表,迈于意乐世界”,(南朝陈)江总撰《怀安寺刹下铭》则说“灼灼金茎,崔嵬银表”。可见,刹柱在穿出塔顶后还有相当高度,刹上装承露金盘若干重,刹柱外也罩以铜套,金光闪烁,故形容为“灼灼金茎”[40]。
刹柱在塔内为塔心柱,穿出塔顶则罩上铜套、装承露铜盘,成为塔刹。如果用铜铁铸造,刹柱可与塔刹连成一体,称为“相轮樘”或“相轮橖”。刹柱中还常安置经典[41],凝聚了佛塔的功能,佛塔倒成为刹柱的外部围护躯壳了[42]。日本就仍保存有这种只有铜刹杆与塔刹,而没有塔身的极端案例,如延历寺铜相轮樘(传为日僧最澄(767-822)所建)、轮王寺铜相轮樘(图1-15)。这种顶部做成塔刹相轮的铜柱,实际上就可视作金属佛塔了。中国尚未发现有此种铜相轮樘的实例,但不排除历史上曾有之可能。
可见刹柱对佛塔来说,具有标志性、本质性的作用。刘敦桢先生在论中国六朝之塔时也曾指出:“‘刹柱’为塔之重要构材,微‘刹柱’则木塔无由建立”[43]。
同时,佛塔的刹柱却又并不是单纯来自印度的艺术形象与建筑技术,正如孙机先生指出的,“笮融之浮图如在重楼顶上立标柱, 则与汉代建筑的传统手法并无违碍之处”——汉代本土的建筑本也有在楼顶装标柱、装华盖的传统。“所以, 笮融在他的重楼上累金盘九重,既可以看作是在楼顶的标柱上建九重华盖,又可以被认为是装上了印度式的刹。传统的形制和外来的因素在这里恰巧被统一了起来。”[44]
有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的文章
至迟从汉代开始,铜柱不仅被用在高等级建筑内部作为承重的柱子,还常常被单独树立,赋予重要的纪念性意义。除了上述传说中的铜柱外,在史书中也不乏铜柱作为纪念柱、标界柱的记载。例如,汉武帝为延寿求仙,曾造过一根著名的仙人承露铜柱,据《史记》:(武帝)“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因此后世佛塔塔刹上的相轮、露盘,有时也会被附会为“承露盘”。......
2023-10-18
佛教对金的尊崇根深蒂固。[37]而佛身之相好庄严亦常被称为“金色身”,如《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38]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39]等。因此历史上佛教对铜、金的运用常见于为佛像塑铜像、贴金身,还有泥金写经等。[41]金价买黄铜,虽然是被佛经讽喻的事,但也正说明黄铜与金相似,能成为金的替代品。[44]由于黄铜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高僧也常执黄铜器,以示其高品位。......
2023-10-18
在考古研究中,还应加强对金属建筑构件的关注。这是金属建筑产生初期的分野。这既与冶铸业的发展有关,也是与同时期建筑技术,尤其是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和探索紧密联系的。......
2023-10-18
铜荒既除,乾隆皇帝便得以建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两座铜殿——宝云阁与宗镜阁。关于灵沼轩反映出的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在近代的转型际遇,这一话题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转型这一宽广而复杂的研究领域,非寥寥几笔能说清。对此稍加勾勒、对比,可知中国古代金属建筑在近代的境遇,并不只是“金属建筑”这一特定建筑类型独有的话题,而更是中国传统建筑、乃至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与变革的厚重话题了。......
2023-10-18
贴金是用金箔贴饰在被装饰物体表面的工艺。早在距今3000多年的三星堆遗址中就已经有贴金箔的青铜头像。历史上佛教造像常用到贴金工艺,建筑彩画在宋《营造法式》时也已经有了“贴真金地”的制度。现在仍可见到的使用贴金工艺的金属建筑仅有昆明太和宫铜殿。经笔者取样,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分析,推断此金饰为贴金工艺[43]。[44]可知贴金工艺确有在漆层之上进行的,但此处又多用了一层朱砂作为红地。......
2023-10-18
“青铜”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也是使用最多的铜合金种类,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就是铜与锡、铅冶炼而得的三元合金或二元合金。图10-1手持式XRF分析仪现场工作照片本书采用的合金名称,如无特别说明,指其在现代冶金工业中使用的概念。......
2023-10-18
霍山铜殿设铜栏杆,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文献中铜牌坊与铜殿并称,可见其地位重要。霍山玄帝宫在“各村俱有行宫,由是朝礼络绎不绝”,说明霍山铜殿在本地乡村社会中正统地位的建构是成功的,于明末清初成为当地一个影响较大的真武信仰中心。......
2023-10-18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无论铜殿还是铁塔、铜塔,都是宗教建筑。而且,李约瑟也注意到了中国古代的金属建筑,包括铜殿、铁塔,以及一些使用铸铁柱的殿堂。中国的铜、铁建筑为什么没能发展成近代框架结构的金属建筑呢?......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