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代金属建筑:铜构件的发展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铜构件的发展

【摘要】:由秦汉至南北朝,铜建筑构件的使用记录日渐丰富,大多是铜柱的使用,如《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但如果要建造一座全铜的建筑,则还需要解决梁架、门窗槅扇、覆瓦等围护构件的问题。[29] 这里的“黄铜为墙”,应当指的就是用黄色的青铜来造围护性的墙。因此,铜殿的出现此时已经具备了立柱、围墙等基本结构技术条件,但至关重要的是,梁架、屋顶的技术问题仍未能解决。

建筑技术方面,从文献考古材料来看,战国时除了连接用铜构件外,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承重功能的铜构件,如南京博物院藏的战国铜斗栱、陕西临潼出土的战国铜门楣等[21]。由秦汉南北朝,铜建筑构件的使用记录日渐丰富,大多是铜柱的使用,如《史记·刺客列传》载: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

正义燕丹子云:

“荆轲拔匕首掷秦王,决耳入铜柱,火出。”[22]

又如《晋书》载:

(石季龙)“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23]

武帝时昭阳宫使用了铜门限,见《汉书》:

(昭阳宫)“切皆铜,沓冒黄金涂”。师古注:“切,门限也。”“沓冒,其头也。”[24]

王莽造庙,也以铜为柱,《太平御览》卷五百三十一引谭桓《新论》:

“王莽起九庙,以铜为柱,甍带金银,错镂其上。”[25](www.chuimin.cn)

三国时期曹魏洛阳北宫太极殿内设有金铜柱四根,见《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七:

“华延儁《洛阳记》曰太极殿有四金铜柱。”[26]

《太平御览》引用《汉武故事》《洛阳记》的内容在没有考古资料证实的情况下,虽不可尽信,但正史中关于南北朝时期建筑使用铜柱的记载却应大抵可信。又如《晋书》记载太庙使用铜柱:

“武帝太康五年[284]五月,宣帝庙地陷,梁折。八年正月,太庙殿又陷,改作庙,筑基及泉。其年九月,遂更营新庙,远致名材,杂以铜柱,陈勰为匠,作者六万人。”[27]

除了结构构件外,南北朝时期,南齐宫殿中用铜为装饰之处可能更多,以至于南齐皇帝为示节俭,建元四年(482)规定“后宫器物,栏槛以铜为饰者,皆改用铁”[28]

由上述史料可见,秦汉至南北朝时,铜合金已经可以胜任铜柱这样的承重构件,在不少高等级的建筑中都有应用。至迟到南北朝时,建筑的柱、椽、瓦已经可以全用金属来造了。但如果要建造一座全铜的建筑,则还需要解决梁架、门窗槅扇、覆瓦等围护构件的问题。围护构件在当时可能也已经初步实现了——西汉东方朔《神异经·中荒经》:“西北有宫,黄铜为墙,题曰地皇之宫。”又如:“西南裔外老寿山以黄铜为墙。”[29] 这里的“黄铜为墙”,应当指的就是用黄色的青铜来造围护性的墙。

因此,铜殿的出现此时已经具备了立柱、围墙等基本结构技术条件,但至关重要的是,梁架、屋顶的技术问题仍未能解决。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才能解决铜梁架、铜屋面带来的大荷载?这是此时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

将金属建筑的发展置于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也不难理解这一点。由汉至南北朝,正统的宫室建筑仍然是土木混合结构,一直在努力摆脱对土墙、土芯的依赖,而尚未能真正实现全木梁架。因此对于稀奇的金属建筑来说,适应性的结构技术就更是难题。因此即便是汉武帝所造之神屋(金屋),根据记载也并非全铜,而只有柱、瓦、椽是铜的,可推知其柱子以上的梁架仍然是木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