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金的尊崇根深蒂固。[37]而佛身之相好庄严亦常被称为“金色身”,如《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38]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39]等。因此历史上佛教对铜、金的运用常见于为佛像塑铜像、贴金身,还有泥金写经等。[41]金价买黄铜,虽然是被佛经讽喻的事,但也正说明黄铜与金相似,能成为金的替代品。[44]由于黄铜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高僧也常执黄铜器,以示其高品位。......
2023-10-18
“五材并用”作为中国建筑中基本而重要的原则,理应常有讨论。右史在《中国建筑不只木》中阐述了这一问题[12]。该文引用的一篇重要文献是赵辰教授的《关于“中国建筑为何用木构”:一个建筑文化的观念与诠释的问题》,该文则指出“中国建筑为何用木构”这样的问题来自西方古典主义建筑观念,是不成立的伪问题[13]。这些研究都引发我们从材料视角思考中国建筑的历史与理论问题。实际上材料视角的研究正是当前国际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界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此视角下最重要的研究是陈薇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建筑材料应用发展史”课题,其成果陆续有论著发表。陈薇教授在论文《材料观念离我们有多远》中提出了“材料观念”的理论框架:材料和观念是一对互为表里的事物,“以某种建筑材料为主表达和构成的建筑,与设计和建造者所持有的观念密切相关”。她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上三个材料观念的片段来阐述,旨在建立建筑材料和观念所构成的相互关系和历史观:即“青铜”与金属建筑的“象征”;“木材”与木构建筑的“营造”;“砖石”与砖石建筑的“构建”。同时她强调,在可获得的材料和观念追求之间,技术至为关键,是一座桥梁,也是古今相通的要义。[14]
此理论框架为本研究的立意、立论提供了直接的启发。(www.chuimin.cn)
另一方面,史永高博士的《材料呈现:19和20世纪西方建筑中材料的建造-空间双重性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西方建筑理论中关于材料理论的相关背景和参照[15]。其中他对德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戈特弗里德·森佩尔(Gottfried Semper)的“面饰的原则”“建筑四要素”等相关材料观的考察,引发了本研究对森佩尔相关理论的阅读和思考[16]。森佩尔的材料观是从材料处理的工艺和动机,以及面饰的象征性来进行论述。其具有的人类学视角也使其在跨文化解读时具备可借鉴意义。
此外,笔者于2007年完成的硕士论文《中国古代铜殿研究》是对金属建筑的初步探索。限于时间和学力,当时未尽的内容包括:一、未从理论高度总体勾勒金属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二、未研究金属建筑中的铁塔和铜塔;三、尚未寻找到山西已不存的四座铜殿遗址,研究对象尚欠完整;四、尚未有技术手段检测分析铜殿的合金成分,亦未以全面的理论和方法开展进一步讨论。但该文为本次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更高立意的论述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关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的文章
佛教对金的尊崇根深蒂固。[37]而佛身之相好庄严亦常被称为“金色身”,如《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38]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39]等。因此历史上佛教对铜、金的运用常见于为佛像塑铜像、贴金身,还有泥金写经等。[41]金价买黄铜,虽然是被佛经讽喻的事,但也正说明黄铜与金相似,能成为金的替代品。[44]由于黄铜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高僧也常执黄铜器,以示其高品位。......
2023-10-18
古人对神仙“金殿”这一概念已经形成,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20]图1-14冶铸、炼丹、金汞、镏金、金殿关系示意图上半弧:金、汞作为原料;金殿作为修炼之目的地;炼丹术是到达此目的地的手段。从礼乐时代的高贵金属,到铜、金冶铸行为本身的宗教意味,以及此时期初步形成的对神仙“金殿”这一概念的追求,我们看到早在南北朝以前,关于金殿的理论就已经初步具备了。......
2023-10-18
中国古代金属建筑,无论铜殿还是铁塔、铜塔,都是宗教建筑。而且,李约瑟也注意到了中国古代的金属建筑,包括铜殿、铁塔,以及一些使用铸铁柱的殿堂。中国的铜、铁建筑为什么没能发展成近代框架结构的金属建筑呢?......
2023-10-18
把分析数据导入以昆明铜殿为底图的GIS平台,令青铜构件为绿色,黄铜构件为黄色,红铜构件为红色,则可得出图10-23。图10-23昆明铜殿合金成分GIS分析图上图为下檐部分透视,下图为剖面室内透视第三,所有斗栱的斗和栱件都是黄铜铸造。要之,昆明铜殿对青铜、黄铜、红铜的选用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主要结构构件用青铜;次要结构构件,或具有装饰性的构件用黄铜;纯围护用的构件用红铜。昆明铜殿下檐大量的数据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2023-10-18
作为佛教的重要构筑物,塔的意义、制度都能在佛教经籍中找到一定的依据或规定。佛教经典中,最著名之铁塔当为纳藏《金刚顶经》之南天(南天竺)铁塔。但对于那些有一定佛教理论修养的中国信众来说,“南天铁塔”与《金刚顶经》的传持紧密关联。他们在建造铁塔时,对象征意义的解说便可引经据典、回溯至此。不排除阆中铁塔的出现与南天铁塔的传说有关。......
2023-10-18
贴金是用金箔贴饰在被装饰物体表面的工艺。早在距今3000多年的三星堆遗址中就已经有贴金箔的青铜头像。历史上佛教造像常用到贴金工艺,建筑彩画在宋《营造法式》时也已经有了“贴真金地”的制度。现在仍可见到的使用贴金工艺的金属建筑仅有昆明太和宫铜殿。经笔者取样,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分析,推断此金饰为贴金工艺[43]。[44]可知贴金工艺确有在漆层之上进行的,但此处又多用了一层朱砂作为红地。......
2023-10-18
霍山铜殿设铜栏杆,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文献中铜牌坊与铜殿并称,可见其地位重要。霍山玄帝宫在“各村俱有行宫,由是朝礼络绎不绝”,说明霍山铜殿在本地乡村社会中正统地位的建构是成功的,于明末清初成为当地一个影响较大的真武信仰中心。......
2023-10-18
[5]图4-1泰安铁塔现状(南面)2009年泰安铁塔现仅存三级塔身,以及须弥石座的底层。天书观及铁塔的建造背景铁塔与天书并无直接关系。明代造铁塔的主要目的与天书已无关系,而是为了供奉碧霞元君。铭文显示,铁塔是由来自河南怀庆府、开封府等地的信众集资捐建的。推测可能是河南香客往年到泰安进香时确立了造塔意向,后将名录带回河南,铸造铁塔时刻上的。竣工后改天书观名为“天庆宫”。......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