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方学者记录与阐释: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

西方学者记录与阐释: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

【摘要】:虽然与砖、石等其他材质的仿木构建筑相比,对金属建筑的研究一直很少,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察中国的国外学者、旅行家、传教士在初识中国建筑时,就已经注意到了铜殿、铁塔、铜塔这些奇异的,或闪耀着光芒或沉淀着古铜色、黑铁色的金属建筑。当时中国建筑研究的体系尚未建立,因此伯施曼的研究尚未能充分认识、理解金属塔的建筑本体。但其著作并非专门针对金属建筑,故利用价值主要在于资料性。

虽然与砖、石等其他材质的仿木构建筑相比,对金属建筑的研究一直很少,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察中国的国外学者、旅行家、传教士在初识中国建筑时,就已经注意到了铜殿、铁塔、铜塔这些奇异的,或闪耀着光芒或沉淀着古铜色、黑铁色的金属建筑。例如德国的恩斯特·伯施曼(Ernst Boerschmann)、日本的关野贞(關野貞)与常盘大定(常盤大定)等学者,以及其他欧、美传教士与旅行家等。他们对颐和园宝云阁,峨眉山铜殿、铜塔,泰山铜殿,五台山铜殿、铜塔,承德避暑山庄宗镜阁,宝华山铜殿等都有记述[4]

传教士、旅行家的记录很珍贵,但他们不是建筑师,对建筑的描述、描绘可能不精确,有时甚至有误。他们也并非专程寻找金属建筑,而是在旅行过程中被金属建筑的与众不同所吸引,因此予以记录,极个别的还留有摄影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建筑学教授伯施曼出版有专著《中国宝塔》,其中有一章专门介绍铁塔和铜塔,涵盖不少实例[5],公布了一些历史照片和测绘图,也引用了日本佛教学者常盘大定与建筑史学者关野贞《支那专著史迹》[6]中的部分图片。伯施曼的关注点在于中国建筑中体现的宗教文化,试图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出发去解读中国建筑。他对铁塔、铜塔的相关历史及造型艺术有较细致的记录和论述,是重要的资料,但对建筑结构和构造的分析相对较少。当时中国建筑研究的体系尚未建立,因此伯施曼的研究尚未能充分认识、理解金属塔的建筑本体。不过虽然他对金属建筑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的地位尚不能充分了解,但他已经认识到:人们使用昂贵的金属建造宗教纪念物,是为了向神佛及其圣所表达最尊崇的敬意[7]。(www.chuimin.cn)

常盘大定、关野贞(包括其助手竹岛卓一)的著作以记录佛教史迹为主,亦保留有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个别调查图纸,可资利用。但其著作并非专门针对金属建筑,故利用价值主要在于资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