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京剧伴奏中阮的重要作用

京剧伴奏中阮的重要作用

【摘要】:这种编制是京剧传统戏伴奏的主要样式。在1924年,京剧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改革,诞生了另一种重要的演奏乐器——京二胡。但是京剧当中的月琴和三弦,都是高音的乐器,而作为弹拨乐来说,中音相对匮乏。

阮的演奏起源于汉代,在盛唐时期,阮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虽然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近些年来,阮无论是从演奏方法还是从内容题材上,都在继续不断提高,同时也有了更广泛的使用空间。在京剧乐曲中,阮有着十分适合京剧表演的音色,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阮就在京剧行当中被广泛使用,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演奏乐器,有许多音乐院校由此开办了一些阮的京剧伴奏课程

京剧乐队有三种编制:一是以京剧六大件为主、以管乐为辅的乐队编制;二是中西混合乐队编制;三是大型民乐队和小乐队与京剧乐队的编制。这三种编制以第一种为主,即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中阮、大阮六大件,与笛子、唢呐、笙等乐件组成的京剧乐队。这种编制是京剧传统戏伴奏的主要样式。(www.chuimin.cn)

最早,京剧的乐队离不开三大伴奏乐器,即月琴、京胡、三弦这三种传统民乐乐器。在1924年,京剧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改革,诞生了另一种重要的演奏乐器——京二胡。它的诞生让京剧中旦角的伴奏,焕发了新的生机,这四大件让京剧乐队的演奏形式更加丰富,对于京剧伴奏方面的发展以及演唱艺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京剧当中的月琴和三弦,都是高音的乐器,而作为弹拨乐来说,中音相对匮乏。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末,京剧乐队中加入了秦琴,这种乐器让京剧伴奏中的中音音域丰富了起来,但是在今后的不断发展和实践过程中,京剧乐队逐渐发现秦琴的音色很难与月琴和三弦相融合,并且合作中也因为不好协调而逐渐被淘汰,这时,阮就走进了京剧乐队的视线,逐渐取代了秦琴的位置,让京剧的伴奏中音丰富协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