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京剧声腔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一览无余!

京剧声腔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一览无余!

【摘要】:由于演员是京剧的发展中心,所以,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不同的流派和代表性演员,比如人们所熟知的“四大花旦”“老三派”“四大须生”等。以下要探讨的就是这些经典流派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成就。(二)花脸的代表人物及艺术特色在现代京剧的舞台上,“金派”已经销声匿迹了,然而其对于净行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

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京剧自诞生发展至今,其发展都离不开各个流派,简单来讲,中国京剧的发展就是各个流派的发展演变进程。由于演员是京剧的发展中心,所以,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不同的流派和代表性演员,比如人们所熟知的“四大花旦”“老三派”“四大须生”等。这些演员自身具有强大的实力和观众认可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就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流派。以下要探讨的就是这些经典流派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成就。

(一)老生的代表人物与艺术特色

谭鑫培是京剧老生行当中宗师级别的代表人物、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他的艺术成就对于京剧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力在于使京剧声腔更加规范化和普及化,也正因为他在推动京剧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以他的唱法为风格的流派被称为谭派。谭鑫培师承程长庚,其唱法也延续了程长庚的“徽派”风格,并在后期改徽腔为鄂腔,唱腔圆润柔美。后来,又吸纳了京剧名家王九龄、卢胜奎、张胜奎等特长的精华,并吸纳了上海的孙春恒(艺名孙小六)的掂字衬音的唱法,化俗为雅。此外,他还借鉴了昆曲、梆子、大鼓调中的精华,并从青衣、花脸、老旦唱法中汲取了好的内容。谭鑫培注重湖广音、中州韵加京音的念白和创腔用韵,他对京剧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开创了“四海一人谭鑫培”的谭派,还体现在“无腔不学谭”。

谭鑫培不仅在京剧演唱和人物内心伤感、抑郁情绪的表达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还创造性地开创了[快三眼]的板式和唱腔。谭派声腔的开创性意义还在于它达到了京剧声腔艺术的最高标准,并为未来的京剧老生嗓润腔、吐字归韵的技巧,以及富有变化的曲调板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余叔岩是四大须生“余、言、高、马”之首,是老“三鼎甲”余三胜的孙子,著名青衣余紫云的儿子,师承谭鑫培,后来作为谭派传人挑班流动演出,自此在我国京剧界享誉盛名。他继承了谭鑫培唱腔的优点,同时在其基础之上针对音律、吐字和发音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发展。余叔岩的嗓音圆润醇厚,略带沙哑,自带一种“云遮月”的效果,同时刚柔兼济,在每个字音的“头腹尾”起音、落字的处理上非常清楚,而且善于利用“立音”,“中锋嗓子提溜劲儿”,因此他的高音总是上拔,立音十足。

余叔岩一生共留下了十八张半唱片,为后人继承和发扬他的唱法提供了绝佳的范本作用。自谭派之后,他所创立的余派成为对京剧老生唱腔艺术影响深远的另一大流派,杨宝忠、吴彦衡、王少楼、谭富英、陈少霖、少春、孟小冬等都是他的弟子,孙岳、耿其昌和于魁等则在余派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言菊朋是“下海”后转型成为一名专业京剧演员的成功典范,最初,他因为喜欢到戏院听戏而成为谭鑫培的戏迷,并一度以“旧谭派”领袖自居,后在此基础上开创了更适合自身特点的言派唱腔,这一流派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唱腔设计,而之所以可以极具个人特色主要在于言菊朋本身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同时又精通音律,在运用“四声”方面十分精通,因此他的唱腔可以实现“腔由字生,字正而腔圆”。同时,他在唱腔上既有继承又有创造,因此获得了自谭鑫培后的老生第一人的美称。

作为清末名丑高四保的儿子,高庆奎自小就开始学习老生。他的京剧学习之路起初也受到了谭派的影响,变声期后,受到孙菊仙和刘鸿升演唱手法的影响,嗓音开始变得高亢激昂,擅拖长腔。同时,他也精通于老旦和花脸行当,在借鉴老旦龚云甫、铜锤花脸裘桂仙的某些演唱特色的基础上,开创了具有个人色彩的高派演唱艺术,其代表作是“三斩”(《斩黄袍》《辕门斩子》《斩马谡》)“一碰”(《碰碑》)。他的嗓音倾向于黄钟大吕,音域宽广、吐字有力,爱用京音,尤其擅长悲惨激昂的腔调,所有剧目半数以上都采用了繁重、铿锵有力的念白,白家麟、虞仲衡、李盛藻、李和曾等人都是高派唱腔的传人。

马连良是专业科班出身,自小就开始京剧学习,8岁即入喜连成(后改为富连成),由武生转入老生;9岁开始登台演出,一直活跃到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成为集各家之长、又兼具强烈得个人特色的表演艺术家,同时也是在程长庚、谭鑫培、余叔岩之后对京剧艺术发展影响力最深远的艺术大师。民间对“四大须生”有多种说法,马连良除了有此美称,还和周信芳并称“南麒北马”。在声腔上,马连良继承了谭派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了俏、巧、帅、美的整体艺术风格。他的嗓音柔润甜净,爽朗明澈,唱腔自然流畅,朴实中带有华丽的韵味。在念白发声吐字方面,沿用了湖广音来念中州韵,又融入了京音,从而呈现出了顿挫有力又生活化的念白。

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是“麒派”艺术的开创者,13岁开始在富连成接受专业学习,17岁开始在上海登台演出。周信芳的嗓音先天条件有所欠缺,虽浑厚但沙哑。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这种先天条件,以剧情走向和人物特征为基础,进行了情感上的充分表达,给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他的咬字清晰有力,抑扬顿挫,朴实而感情充沛,用字重腔轻的演唱手法更贴近于听众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但同样传达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审美享受。晚年时候的周信芳,嗓音条件转好,唱腔更加洒脱浑厚。简练明快、融入唱念技巧是“麒派”唱腔的旋律特征,此外,念白不断,歌唱不停的特点和唱念交替的处理手法,也是他开创性的一点成就。

杨宝森师承“余派”,后在其艺术成就基础上,于20世纪40年代开创了“杨派”。“倒仓”后,杨宝森的嗓音条件开始变化,高音不足、立音缺失、音色低沉等制约了他对“余派”唱腔的学习。在经过艰苦卓绝的唱法技巧学习后,他创造性地发挥了中低音的优势,同样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成就。在用气上,他的气息弹性很强,柔中见刚,采用了余叔岩的上拔方法,又有着与马连良相似的沉稳度。他的唱功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循规蹈矩中蕴含着朴实浓郁的韵味,苍凉雄浑。

“奚派”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非常优秀的京剧流派,创始人是奚啸伯,他创编的《范进中举》中创造性地运用了极具特色的唱腔。以上这些杰出的艺术家都为老生行当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使京剧艺术实现了空前的发展。

(二)花脸的代表人物及艺术特色(www.chuimin.cn)

在现代京剧的舞台上,“金派”已经销声匿迹了,然而其对于净行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金派”的开创者是名净角金秀山之子金少山,他自幼承袭家学,在梅兰芳赴沪公演的《霸王别姬》中因扮演霸王而成名,并得“金霸王”之美名。金少山的嗓音可谓是独一无二,其声音浑厚、雄浑坚实、宽亮响堂、声震屋瓦,即使是最考验功力的唱工戏,他也能驾轻就熟。此外,金少山还有娴熟的演唱技法,其所念的立音、炸音清澈且富有韵味。金少山对传统唱腔艺术的改革十分重视:他在对架子花脸的唱、做吸收后,对二者严格分工的界限进行了突破;在体会一种鸟鸣的声音后,创新出了“节节高”的唱法。“金派”对现代京剧净行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名列现代京剧净行三流派(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民国后,有“花脸没有不学金”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后,“金派”被“裘派”所取代,此后净行进入了“十净九裘”的新局面。

裘盛戎的父亲是与谭鑫培同时代的名净角裘桂仙。裘盛戎从小受其父裘桂仙的影响开始接触净行,并在富连成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之后在吸收“金派”的声腔技巧和“侯”“郝”两派的表演技巧后,创立了“裘派”。裘盛戎的发声运用了口、鼻、头、胸腔共鸣,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其音色具有醇中带甜、饱满亮堂的特点。在演唱方面,裘盛戎吸取了老生唱法的一些特点,使演唱更富感染力,同时注重用声音表达情感,改变了花脸原先声大气宏的唱法。在鼻音方面,裘盛戎可以让声音抑扬变换,对技巧运用得十分熟练,由于他本身嗓音的“炸音”不足,他便利用“扬音”“绷音”来弥补这一不足。在念白方面,他的唱法具有苍劲沉稳、高亮甜醇的特点,将情感倾注于声音中,雄浑天成的韵味油然而生。在这个时期,裘盛戎的唱法是净行中的主流,业内“十净九裘”的说法则进一步证明了“裘派”极大的影响力。

(三)小生的代表人物及艺术特色

姜妙香先学青衣,后改学小生,他从1915年开始,与梅兰芳的搭档时间超过了46年。姜妙香敢于创新,在吸取各种唱腔优点的基础上创立了“姜派”唱腔。直至今天,影响力巨大的“梅派”旦角依旧与“姜派”唱腔的小生合作搭戏。除了并用真假嗓音的发声方法外,姜妙香还大量使用脑后音和胸腔共鸣的唱法。他的嗓音甜醇清亮,行腔流畅挺拔,气力充沛丰盈,因此他扮演的小生让人既有青春飞扬之感,又有英姿挺拔之态。姜妙香善于创新和丰富唱腔,使用有关技巧,将小生唱腔与旦角区分开来,唱腔委婉曲折、意境悠长,十分动听。在念白方面,姜妙香对声韵和吐字方式十分讲究,即使是大段的念白,他也能念得字字清楚、分明,没有倒字。在用气方面,他的气息从丹田推动,与老生的“余派”用气方法相似,可谓功力深邃。

叶盛兰是富连成科班的掌舵人叶春善的第四子,其代表的“叶派”也是小生行当中著名的唱腔。叶盛兰天赋极高,对小生唱腔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唱腔华丽饱满,还擅长使用巧腔,对大小嗓的过渡自然,结合得恰到好处,他的小生唱腔既有阳刚之美,又有阴柔之妙。在念白方面,叶盛兰吐字清晰,讲求四声。根据人物性格的不同,他采取不同方式恰到好处地处理念白。目前,叶派受到很多学习小生的学生的青睐。

(四)老旦的代表人物及艺术特色

龚云甫开始也是票友,后下海学习老生唱法,之后改为老旦。自清末京剧形成后,老旦一直十分稀缺,龚云甫是京剧老旦行当的奠基人,同时也是最具形象力的老旦名家。在老旦行中,龚云甫对各个方面都有创新,并形成“龚派”唱腔。龚云甫对老旦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成就与老生行中的谭鑫培相当。在唱腔方面,龚云甫将青衣唱腔融入老旦唱腔中,老旦唱腔由此更具女性韵味。在念白方面,“龚派”念白抑扬顿挫、韵味清苍。龚云甫对老旦艺术的创新改革,改变了后世人们对老旦行当的认识。

在龚云甫之后,最具影响力的老旦艺术家是李多奎。经龚云甫的提议,李多奎在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改学老旦,基于自身的天赋条件,吸取前人的成就后,李多奎具有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并形成“李派”唱腔。李多奎对于唱腔、念白、吐字、嗓音等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同时在润腔方面也创新出老旦行独有的嗓音。李博取众长,对“龚派”和其他前辈的艺术精华进行学习,熟练运用丹田气唱,唱腔荡气回肠,唱工高超。晚年时,他与裘盛戎对优美唱腔进行深入研究和精心设计,合演的《赤桑镇》是精品的花脸老旦对戏。

【注释】

[1]张文君.论京剧音乐形成的三个阶段[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2):56-59.

[2]朱珊.琵琶作为京剧伴奏之我见[J].中国京剧,2020,(8):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