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京胡音乐具有刚健与笃实的内在品格京胡作为一种乐器,主要用于京剧表演艺术中,虽然也用于一些民间音乐的演奏,但地位不是很高。此外,京胡在演出中与京剧演员的配合也十分和谐。(二)京胡音乐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京胡音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刚柔并济、自然和谐。中国素有阴阳相调、正反相协的辩证统一观点,直到今天,很多京胡演奏者仍然用“阴阳”的概念描述京胡音乐,比如,丝弦与钢丝弦的交叉定弦被称为“阴阳弦”等。......
2023-10-17
京剧音乐的核心素材不是动机、主题等,也不是一条旋律或几个和弦(如斯克里亚宾的“神秘和弦”)或某一织体、音列等。它的核心素材是一个“基本模式”,其中包括唱词、唱腔、过门等,并在结合上有一定的格式要求。
基本模式由唱词、唱腔、过门三个部分组成。其结构唱词为“段”,唱腔为乐段。
(1)唱词。不论是七字句还是十字句句型,都由上、下两句构成“一段”。段内可分为“句”,上、下两句的结尾要押韵。句内常可分为“短语”,短语内有时还可分为“词汇”。
(2)唱腔。西皮腔由两个乐句构成一个乐段(眼起、板落)。二黄腔由两个半乐句构成一个乐段(板起、板落)。乐段内可分为“乐句”,西皮腔两个乐句的落音为Re音、Do音,二黄腔第一乐句与半乐句均落音于Do,第二乐句落音于Re。乐句内有时还可分为“乐节”,乐节内有时还可分为“乐逗”。
(3)过门。
西皮腔:第一、二乐句前均为8小节“大过门”。第一、二乐句中均有“小过门”。第一、二乐句中均有垫头(一两个音的小过门)。
二黄腔:第一乐句前有8小节过门。半乐句与第二乐句前过门长短不定。第一、二乐句中均有小过门。
过门被视为重要的一部分,没有过门的连接,唱腔将是不完整的。实际上,唱腔是由演唱声部与过门(主要是京胡)两个声部共同完成的(有时还有锣鼓点),两者缺一不可。
基本模式中的腔调(音的高低与音的长短)可以说是在“依字行腔”的基础上,在剧情、人物性格、某种情绪的需求下,在统一的音乐风格与几个较确定的音乐因素支点的框架下,构成西皮与二黄各类不同行当、不同板式唱腔的腔调。
“依字行腔”是我们民族语言本身的四声“平、上、去、入”,即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在这点上,与西方语言中的轻重音是不同的)。在“依字行腔”的基础上,根据剧情及表现上的需要,如需加强或强调其音乐性,腔调即可或曲折婉转、或慷慨激昂、或如泣如诉等,以此来表现人物复杂的心情。如西皮、二黄的慢板或某些散板中,像《空城计》中诸葛亮的西皮慢板唱段(其第一句唱词为“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宇宙锋》中赵艳容的反二黄慢板唱段(其第一句唱词为“我这里懒睁杏眼”)、《四郎探母》第九场“哭堂”中杨延辉、佘太君等人的西皮散板与反西皮散板等。如加强或强调其语言性,甚至是一字一音,腔调则常是带有又说又唱的性质,常在剧情矛盾冲突或情绪激动、心情不安等时出现,如西皮的流水板、快板,二黄中的某些快速的原板,甚至是西皮与二黄的一些摇板中。如《女起解》中苏三的西皮流水板唱段(其第一句唱词为“苏三离了洪洞县”)、《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的西皮流水板唱段(其第一句唱词为“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四郎探母》第四场“过关”中大国舅与二国舅的对唱(唱词如“果然是太后的金批箭、过关的人儿请过关”等)。可见京剧音乐中腔调的形式与语言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西皮与二黄腔调虽是千变万化的,但在音乐上还是有一定约束的,即要有一些较确定的因素。这些较确定的因素使腔调在变化中得到统一,在音乐风格上具有一致性。这些较确定的因素有:(www.chuimin.cn)
第一,主要为五声音阶Do、Re、Mi、Sol、La,但也不乏六声及七声音阶。
第二,主要在宫、商、角、徵、羽调式上,但亦有转调、离调及交替调式的出现,并多是在自然音范畴之内。
第三,落音(结束音)方面,西皮腔两个乐句的落音为Re音与Do音,二黄腔第一乐句与半乐句的落音为Do音,第二乐句的落音为Re音,这些在唱腔中是较常见的。也就是说西皮腔更多的是强调宫调式,二黄腔更多的是强调商调式(或徵调式)。即或有时第一乐句的落音有所改变,但第二乐句的落音改变是较少的。
第四,腔调中“音”的运转多在五声音阶之内的同向、反向的级进、小跳、大跳及曲折迂回中进行。当Fa音与Si音出现时,一种情况为转调、交替调式等,另一种则为六声与七声音阶的进行。一般来说“过门”及京胡声部中“音”的运转更为繁复,六声、七声音阶及转调的出现更为频繁。
第五,腔调中的过门(特别是大过门)代表了西皮与二黄的音乐个性。西皮与二黄过门的前半部分都是千变万化的,可以起到承前的作用,也可以是唱腔表现情绪的继续甚至扩展等。但一般其过门的最后两小节是基本相同的,我们称这两小节为过门的“典型进行”,“典型进行”音调的出现是西皮与二黄演唱部分即将出现的预示。
第六,结构方面,不论是西皮与二黄腔调,还是何种行当、板式,其“乐段”的结构基本不变。不论是单板式还是多板式的唱段,都是乐段的积累。
第七,不同剧目、人物、情景等,以及不同行当、板式(上板类及散板类板式),虽用同一腔调(如西皮腔或二黄腔),但其唱腔多有各自的“个性”。当然,用同一腔调有时也会有大同小异的情况,但完全相同的很少见。
以上几点虽为腔调中较确定的因素,但仅只是几个支撑点,并未显示出基本模式中实体性的“定型腔调”。[1]
可以这样说,京剧音乐中的核心素材是由一些确定性的因素与不确定性的因素,如基本模式中的腔调(其中亦有几个支点为较确定因素)所构成的。正因为有确定与不确定因素,其变化(变奏)的可能性更为广阔。如京剧《四郎探母》为一出大戏,约三个小时左右,是传统剧目中久演不衰的精品。全剧音乐只用了一种腔调——西皮腔。这种在一出大戏中其音乐只用一种核心素材进行展开并包揽全局,使全剧音乐感人肺腑、优美动听、结构完整缜密并百听不厌的剧目,在西方歌剧中是极少见的。其核心素材——腔调变化的“无限性”亦是西方歌剧无法比拟的。
总而言之,虽然京剧音乐的基本模式中有确定及不确定因素,虽然基本模式的“无穷尽”变化有时甚至找不出某个唱段与基本模式的共同点在何处,特别是在一些反二黄、反西皮板式及散板类板式唱段中更常是难觅其“根”,但可以确定的是基本模式仍是京剧音乐的“核心”。京剧音乐中不同行当、板式的唱腔,其“源”均在于“此”。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写意”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邃含义。
有关京剧音乐及其伴奏艺术研究的文章
(一)京胡音乐具有刚健与笃实的内在品格京胡作为一种乐器,主要用于京剧表演艺术中,虽然也用于一些民间音乐的演奏,但地位不是很高。此外,京胡在演出中与京剧演员的配合也十分和谐。(二)京胡音乐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京胡音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刚柔并济、自然和谐。中国素有阴阳相调、正反相协的辩证统一观点,直到今天,很多京胡演奏者仍然用“阴阳”的概念描述京胡音乐,比如,丝弦与钢丝弦的交叉定弦被称为“阴阳弦”等。......
2023-10-17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板腔体是中国戏曲程式化载体之一。京剧中多数剧目音乐的大多数唱段均是如此。以上为上板类板式中一些主要板式的变化。在京剧腔调程式化“一曲多用”的总体原则下,它与上板类板式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因而使板式变化更具多样性,表现力更加丰富。(二)板式中的板、眼京剧音乐中的板式,如原板为一板一眼,其节拍记号为2/4。下面从对京剧《女起解》第二场苏三的西皮腔唱段的分析中进一步说明板式中的板、眼问题。......
2023-10-17
(一)京歌及京胡协奏曲京歌是指以京剧音乐为主要的歌曲编创风格进行创作得到的歌曲。京歌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播京剧旋律、扩大京剧旋律的影响范围。京歌用京剧音乐的旋律结合流行歌曲的元素,再辅助歌词传播京剧文化。《沙家浜》是以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题材与音调为基础进行的创作,《沙家浜》是清唱剧体裁形式的声乐套曲。......
2023-10-17
京剧音乐的“一曲多用”表现在京剧音乐的各个方面。由此看出京剧音乐中“腔调”多样变化与多种运用的可能性。牌子曲亦为“一曲多用”。因此,在不同的剧目中出现同一牌子曲是常见的现象。......
2023-10-17
(一)基本按音方法按音前肩部放松,大臂自然下垂,小臂弯曲。食指下节按音方法。如果左手集中在下把位按音,可使用此法;而左手在上下把位来回换把时则不用。(三)大指按音方法月琴琴颈较短,一般乐器可以用小指按下把的高音区,而在月琴上做就会有困难。固定把位划分办法是普遍、规范的月琴把位划分方法,在演奏中较常运用,初学者应首先掌握固定把位的指法。......
2023-10-17
我国唯一和戏曲艺术有关的高等院校,中国戏曲学院是有条件从探索慢慢转变到对京剧艺术的革新上面来的,就以环绕立体声技术为先河,要充分利用现代的先进录音艺术,并且与京剧的艺术特征和自身规律相结合,应从创作的整体性开始,对其听觉感受做出改善,营造崭新的声音空间,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场与环绕立体声相结合的京剧表演和创作,这应该是中国戏曲学院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2023-10-17
(一)京剧音乐的发展需符合时代趋势与人民的需要京剧音乐是一种大众审美语言,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这些新音调虽未独立成曲,未形成客腔,但对主腔表现力发展意义重大。......
2023-10-17
对京剧音乐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影响的昆曲,其唱腔采用的是曲牌体。这种曲牌体是随着语言文体的一系列变化,即由诗变词、词变曲等产生衍变的。正是由于受相对整齐句型、句逗的影响,板腔体音乐结构的规整性较之曲牌体要强,为旋律和节奏的变化提供了更多的条件。板腔体虽然有其规定性,但是更具有灵活性,在很多时候都可作变通处理。这是一个方面的灵活性。......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