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黄海怀的国乐之美-国乐之美

黄海怀的国乐之美-国乐之美

【摘要】:《赛马》一经演出,大获成功,轰动了整个羊城,黄海怀先生也因此一夜成名。为此,黄海怀、王国潼、鲁日融还被誉为青年二胡“三君子”。黄海怀先生于1959年开始着手创作《赛马》,当时他已留校任教,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前途光明,意气风发,这些都在《赛马》欢快、明朗、豪放、乐观的音乐里得到了体现。1967年早春,黄海怀先生因病不治,遗憾地告别了他钟爱的音乐艺术,年仅32岁,让人痛心惋惜。

一提起二胡名曲,人们除了会想到《二泉映月》,还有很多人会脱口而出——《赛马》!的确,《赛马》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杰出的二胡作品之一,它的流传度之广,受人们喜爱的程度之深,几乎使它成为二胡艺术的又一个代名词,这让我们不禁想要了解一下创作这首经典作品的音乐家黄海怀。

黄海怀先生

黄海怀先生出生于江西萍乡,自幼便对艺术充满热爱,尤其热衷戏剧,痴迷音乐,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看戏、听曲,并暗下功夫努力研习,即便是在大街上遇到拉琴走街的算命先生,他为了听曲,也会追随其后,甚至迷途忘返,因此儿时的他被当地人称为“痴琴伢子”。进入中学,黄海怀先生一直都是文艺骨干,尤其是高中阶段,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他还担任了萍乡县(今为萍乡市)正大街业余剧团副团长和教习。业余时间他刻苦练琴,为了不打扰别人,用铅笔当弱音器,小声练习,拉琴技艺得到很大提升。1955年,黄海怀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南音乐专科学校(现武汉音乐学院),师从周华林先生学习二胡演奏。求学期间专业系统的教学使其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逐渐成熟,也为日后的乐曲创作和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毕业时因其成绩优异而被留校任教。

1962年3月,广州举办首届“羊城花会”,湖北派代表团参加演出,演出曲目中就有黄海怀先生的二胡独奏曲《赛马》。《赛马》一经演出,大获成功,轰动了整个羊城,黄海怀先生也因此一夜成名。很多人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甚至打来电话要听黄先生演奏《赛马》,因此,黄先生举行了多次“电话演出”。羊城之行的另一个巨大收获是,黄先生在此获得灵感开始着手创作另外一首经典之作《江河水》。1963年5月,“上海之春”举办全国首次二胡演奏比赛,黄海怀先生参赛的主要曲目就是他自己创作的《赛马》和《江河水》。当时群英荟萃、高手云集,受到广泛关注。黄海怀、王国潼和鲁日融三位的演奏更是格外引人注目,在他们练琴的地方,经常围满了前来观摩的人员,掌声不断。为此,黄海怀、王国潼、鲁日融还被誉为青年二胡“三君子”。(www.chuimin.cn)

黄海怀先生于1959年开始着手创作《赛马》,当时他已留校任教,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前途光明,意气风发,这些都在《赛马》欢快、明朗、豪放、乐观的音乐里得到了体现。乐曲在蒙古族民歌《红旗歌》的主题基础上变化发展创作而成。乐曲一开始,就以充满张力的运弓、明快动感的节奏,将人们带入草原赛马的热烈气氛中。令人称奇的是,短而精的音乐语汇中,既有远观也有近景,既有草原广阔无垠的画面感,又能够感受到马儿英姿飒爽、人们群情激动的热烈场面。乐曲中,在扬琴伴奏声部再现旋律的时候,黄海怀先生创造性地运用了大篇幅的拨弦技巧,使得音乐更加动感十足、新颖别致,令人眼前一亮。虽然作品只有短短的三分多钟,却成为公认的经典之作,后来的演奏家纷纷对其进行改编,久演不衰。

1967年早春,黄海怀先生因病不治,遗憾地告别了他钟爱的音乐艺术,年仅32岁,让人痛心惋惜。但他的《赛马》将永远是演出舞台上的一颗明星,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