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一件非常具有难度的拉弦乐器,表现力非常丰富,其外表质朴无华,构造也并不复杂。二胡演奏家卜晓妹如果没有颤揉、滑音、回滑音等这些技巧,二胡演奏会变得苍白无味,一些近乎戏腔的味道也无法表现出来。......
2023-10-17
说到中国拉弦乐器的代表,非二胡莫属,它近乎人声,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和诉说感,是我国流传最广、使用最多的弓弦乐器。
我们今天给乐器进行分类,通常是按照乐器的演奏方式来进行划分,诸如:弹拨乐(古筝、琵琶、柳琴)、吹管乐(笛箫、笙、唢呐)、拉弦乐(二胡、高胡、京胡)、打击乐(锣鼓、木鱼、梆子)。但是在中国古代却是以“八音”来给乐器进行分类的,八音分别指的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是一种以乐器的不同材质进行分类的方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乐器分类方法,从西周到清朝初期一直沿用。金有钟,石有磬,土有埙,革有鼓,丝有琴瑟,木有枳敔,匏有笙竽,竹有笛箫。这说明早在周代,我国乐器的发展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人们对乐器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材质决定了音色,这也反映出中国传统音乐对于音色的重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今天的传统乐器中占有主要地位的二胡并没有出现在八音分类当中,这是因为以二胡为代表的拉弦乐器在中国历史上出现是比较晚的。
胡琴源于唐代的奚琴,到了宋代称为“嵇琴”,是古代北方奚族人所使用的乐器,到了唐代,这支民族与中原汉族往来增多,奚琴由此开始流行。欧阳修在诗中曾写道:“奚琴本出胡人乐,奚奴弹之双泪落。”奚族被匈奴征服以后沦为奴隶,在宋代,奚族的社会地位也非常低下,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为了避免“奚”有卑微低下之意,于是渐渐衍变成“嵇琴”,陈旸《乐书》中也提到奚琴“以名不雅驯,通音为嵇琴”。奚琴最初是用竹片拉动琴弦的,可以想见竹片拉动的琴声应该并不十分好听。我们今天看到二胡所是使用的马尾弓,开始于宋代,并在元代普及开来。马尾弓的使用,对这件乐器的性能而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于竹片,马尾弓的音色更加细腻柔和,这就大大增加了二胡音乐的表现力。
柷
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用木棒敲击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开始,《尚书·益稷》:“合止柷敔。”郑玄注:“柷,状如漆桶而有椎。合乐之时投椎其中而撞之。”
敔(yǔ)
中国古代打击乐器,形如伏虎,脊背上有27个鉏鋙,用竹条刮奏,表示结束奏乐。
竽
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流行,从“滥竽充数”典故中“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可以想见竽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图片引自《唐代乐舞》孙剑 编著 太白文艺出版社)
胡琴自唐代传入,其间经历千余年的沉浮,它的发展并不顺利,始终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直到明代以后,戏曲成为人们热衷的艺术形式,而拉弦乐器的声音特色又恰好满足了戏曲声腔伴奏的需要,由此拉弦乐器才得以发展。在一些地方乐种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中,拉弦乐器也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近代中国出现了两位杰出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和阿炳先生,他们对二胡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都使得二胡音乐蓬勃发展起来,成为现今我国民族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独奏乐器。
二胡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在情感表达方面可以说是收放自如,古有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肉指的就是人的声音。虽然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还没有二胡这种乐器,但是后来产生的二胡,其乐音的悠长婉转、轻重缓急,可以说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民间艺术中就经常用二胡来模拟人的声音,在乐曲《无悔》中,人声与二胡对话,娓娓道来,互诉衷肠,毫无不妥。
《无悔》(www.chuimin.cn)
(《无悔》:夜凉如水,秋月当空,人声与二胡隔空对话,几多忧愁、几多叹息,人生如梦,过往如烟,只留一曲诉衷肠。)
二胡能够在悲与喜、柔情与豪迈中收放自如。奚族是一个悲情的民族,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困苦之中,使得这件乐器总是带有一种饱经风霜、感慨悲凉的色彩,有着深深的诉说感。此时如果耳边响起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那种沧桑和悲凉,那种如泣如诉会瞬间扑面而来。
与此同时,在二胡琴筒的一侧蒙着蛇皮,这又显示出二胡带有奚族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所具有的粗犷和豪迈的气质。
《赛马》片段
在二胡名曲《赛马》中,我们看到,二胡除了细腻婉转、如泣如诉以外,还能够生动地演绎出气势磅礴、热烈奔放的草原赛马场面,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驰骋在马背上的选手们气宇轩昂,仿佛听到马匹尽情奔跑中的长啸嘶鸣,整首作品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很有趣的是,从深沉的悲凉到气宇轩昂,自然万物果然都可以以人为参照,乐器也与人的性格一样,具有多面性。
当然,正如之前所说,一件乐器的艺术风格是与它所产生的历史文化长期激荡的结果。二胡虽然发展得比较晚,但也一直是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汲取营养,因此也势必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尤其是演奏家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效法西乐、追求炫技的过程之后,也开始反思乐器的特性究竟是什么,开始更加关注乐器的文化审美属性,所以无论从创意还是演绎都开始更加关注对乐器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含义的挖掘。
乐曲《太极琴侠》是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陈军老师创作的,单从曲名我们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意味。陈军老师曾说过:“二胡那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特性,与中国的太极思想有着意味深长的一致性,也与武当武术尚意不尚力,四两拨千斤,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思想巧合天成。”
庄子说“乘物以游心”,其实每一次对音乐作品的欣赏都仿佛是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旅行。在《太极琴侠》的音乐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刚柔相济、开合有序,有百转千回,有纵横千里,有柔情似水,也有快意恩仇。我们仿佛感到自己就是一颗星,在浩渺的宇宙中冥想与遨游。这也许就是二胡这一乐器之所以在今天散发着勃勃生机的原因所在。
有关国乐之美的文章
二胡是一件非常具有难度的拉弦乐器,表现力非常丰富,其外表质朴无华,构造也并不复杂。二胡演奏家卜晓妹如果没有颤揉、滑音、回滑音等这些技巧,二胡演奏会变得苍白无味,一些近乎戏腔的味道也无法表现出来。......
2023-10-17
冯子存先生1904年出生于河北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大哥会拉胡琴,还当过吹鼓手;他的二哥会吹奏笛子,并且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笛子的启蒙老师。冯先生的代表曲目主要有《喜相逢》《五梆子》《放风筝》等。冯子存先生对其进行改编,通过民间常用的变奏手法,表现了一对情人依依惜别和久别重逢后的喜悦心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023-10-17
刘文金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1937年,刘文金先生出生在河北唐山,但自幼便跟随家人回到祖籍河南安阳学习生活。高中阶段,刘文金先生凭借出色的艺术才能,被推选为乐队队长。刘文金先生通过这两首乐曲,对二胡和钢琴的组合形式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从此,二胡和钢琴组合被广泛运用于现代作品的创作之中。刘文金先生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这使得他的作品拥有温暖深切、意味深长的旋律。......
2023-10-17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段文字中,把“气”作为音乐艺术的第一本体要素,而且提出气要与其他要素相辅相成。艺术家常以玩笑的口吻说:“抖一抖身上,别无长处,只剩下这一身香气。”艺术作品也是如此,中国的传统艺术尤其看重这种以气韵为核心的“俯仰自得”“悠然自若”的生命气息。浙江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气韵贯通,非常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艺术中气韵生动的审美特征,也再现了“高山巍巍,流水洋洋”的艺术意象。......
2023-1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二胡界就将蒋风之先生和二胡名家陆修棠先生并称为“南陆北蒋”。蒋风之先生《汉宫秋月》是蒋派二胡演奏风格的经典代表,也是蒋派艺术风格形成的奠基之作。《汉宫秋月》源于同名古琴曲,后被刘天华先生记录、整理并改编,而现在最受欢迎的还要数蒋风之先生修订并传谱的版本。......
2023-10-17
《赛马》一经演出,大获成功,轰动了整个羊城,黄海怀先生也因此一夜成名。为此,黄海怀、王国潼、鲁日融还被誉为青年二胡“三君子”。黄海怀先生于1959年开始着手创作《赛马》,当时他已留校任教,从事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前途光明,意气风发,这些都在《赛马》欢快、明朗、豪放、乐观的音乐里得到了体现。1967年早春,黄海怀先生因病不治,遗憾地告别了他钟爱的音乐艺术,年仅32岁,让人痛心惋惜。......
2023-10-17
因而“高山流水觅知音”也成为提及古琴时,必然会想到的一个典故。伯牙抚琴志在高山,子期便赞叹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古琴台始建于北宋,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很多人慕名而来,感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流水》这首乐曲可以说将水的各种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曲尾水滴之声再度响起,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带给人以江山无尽、逝者如斯的感受。......
2023-10-17
秦筝传入河南以后,和当地的民间音乐发生了融合,因为河南地处中原,古代居九州之中,所以融合后的筝乐又被称为“中州古调”,现今多称为“河南筝曲”。河南筝曲主要流传于南阳市、泌阳县、叶县等地,大多直接来源于河南的大调曲子和板头曲。河南筝曲以浑厚淳朴见长,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带有明显的方言音调特点,有着浓厚的戏曲韵味。滑音,符合河南方言音调习惯,短促而直接,此外还有边滑边颤的滑颤音。......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