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乐之美:古筝音乐中的出水莲》

《国乐之美:古筝音乐中的出水莲》

【摘要】:《出水莲》就是古筝音乐“借物言志”、体现自然之趣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也是客家筝派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曲目。

在《临安遗恨》中,从思念亲人的柔情似水,到憧憬凯旋的欢欣愉悦,从蒙受冤屈的悲愤交加,再到家仇国恨的肝肠寸断,古筝音乐可以说把人的各种感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擅于表现人的各种情感以外,拥有着韵味十足、绝美音色的古筝自然也可以表现大千世界中的自然之趣,给人一种时间流转岁月静好的感受,让人们看到在平和天地中的万物都充满灵性和生机,当然,在这种自然情趣中也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中经常会用到的手法——“借物言志”。

《出水莲》就是古筝音乐“借物言志”、体现自然之趣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也是客家筝派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曲目。乐曲旋律古拙,节奏舒缓,意趣雅洁,着重表现水面上的荷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洁白无瑕、亭亭玉立、傲气逼人的形象,并渗透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不由得让人们联想到君子所具有的清新脱俗的气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乐曲开始以“连托”奏出短小刮奏的前倚音润色曲调,精致而含蓄,同时用不同的触弦点促成丰富的音色对比。中间部分旋律较为抒情,体现出客家筝曲独特的韵致,仿佛将人置身于清幽的荷塘,水汽氤氲,荷叶连连,蜻蜓点水,鱼儿嬉戏,而无瑕的荷花在水面上轻轻摇曳,幽香阵阵。演奏中,左手的滑按也与陕西筝和河南筝有很大的不同,没有大密度大幅度的按颤,而是淡淡而克制地滑按,仿佛水中点点涟漪,色彩淡雅,令人回味,充分体现出中国古代音乐中“借物言志、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美学特征。

说到体现自然之趣的作品,还不得不提到《寒鸦戏水》。《寒鸦戏水》是一首著名的潮州筝曲,乐曲描绘了深秋时节,寒鸦在水天一色、碧波荡漾间,时而惬意地浮在水面,时而一头扎进水里泛起一圈儿涟漪,时而结伴缓行,时而又追逐嬉戏的情景。万物皆有灵,寒鸦在自然山水间感受着生命的乐趣。

《寒鸦戏水》

乐曲由“头板”“拷拍”和“三板”组成,通过高低八度交替的旋律进行,在精致又活泼的花指配合下,乐曲格外轻快流畅,意境悠长;并且通过对mi和la两个音的按压产生了所谓的“重三六调”,体现出了潮州筝曲那种别致的韵味和风格。

乐曲第一段头板,是慢板的段落,旋律平稳轻盈,仿佛是从水天一色的远景开始,然后慢慢地聚焦到了浮在水面上的悠然自得的寒鸦,而后我们就在袅袅琴音中看到了寒鸦各种可爱的姿态。

《莲渚文禽图》
【明】周之冕
荷花或含苞待放,或娇艳盛开,摇曳多姿,水草点缀着湖面,可见湖水清澈见底,一对羽毛丰美的鸳鸯正在水中嬉戏。一幅小小的图画,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灵动可爱。

乐曲的第二段是拷拍,所谓的拷拍就是空出前半拍,演奏后半拍,非常有特色,也增加了乐曲的动感,同时第二段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一段落中我们可以听到,水面似乎是打破了之前的平静,寒鸦开始加快速度甚至会改变方向,开始互相追逐、嬉戏。

第三段是三板,也就是快板的段落,节奏欢快,仿佛是寒鸦兴致盎然,在竞相追逐,周围不时地溅起水花,和寒鸦相互映衬,呈现出一片活泼跳跃、欢乐畅快的景象。

《寒鸦戏水》很好地体现出了潮州筝曲相对程式化的结构特点,在乐曲开始也就是头板的部分,一般都是以四四拍子来记谱的比较慢的段落;第二段一般采用拷拍,也就是前半拍休止,只弹奏后半拍的一种表现手法;第三段就是快板的段落,叫作三板。这样就形成了潮州音乐中比较固定的叫作“曲速三变”的结构特点。《寒鸦戏水》体现出了自然之中生命的乐趣,生动又不失优雅和韵味,在这样的音乐里,人们真的会感受到精神与自然万物浑然一体,寒鸦此时的悠然自得、自由欢脱,又何尝不是我们所向往的呢?(www.chuimin.cn)

《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我们提到古筝时,必然会想到的一首乐曲,这首乐曲是由娄树华先生以古曲《归去来》作为音乐素材编写的古筝独奏曲。它的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佳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绘的是夕阳西下,余晖映洒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渔人载着满仓的鱼儿,归舟荡漾,轻松惬意的心情与晚霞一道化于湖光山色之中,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交融合一的和谐画面。这首乐曲自20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深受欢迎,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筝曲之一。

乐曲由慢板开始,旋律舒缓典雅,音色清亮又韵味悠长,具有歌唱性和抒情性,这里描写的是相对静态的景致,水天一色、碧波万顷,尽数被夕阳的余晖映衬成暖红色,大自然鬼斧神工,勾勒出如此绝美的画卷,身处其中,荡漾在归舟上的人们应该会不由自主地抒发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吧!

其间通过按揉演奏出跌宕的长音fa,旋律发生了调式的转移,新颖别致,配上轻快短小的花指音,恰似归舟荡漾于山水间。

随着乐曲情绪的发展,后面的部分音乐逐渐活泼起来,出现了一连串模进的音型,速度逐渐推进加快,与之前的静态形成对比,仿佛是渔船加快了速度,又好像是不同渔船上的渔民们互相喊话时的欢歌笑语。在旋律中我们可以听到一连串模进的音型,好像是快速的摇橹溅起了浪花,在余晖映衬下,数不尽的水花竞相跃起,晶莹剔透,与水面上的大小涟漪相映成趣。

最后,乐曲还运用了“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白居易《筝》)的音乐处理手法。渐缓的旋律进行,仿佛天色渐晚,尾音余韵缭绕,仿佛渔船渐行渐远,晚霞悄悄隐去,湖面又归于静谧和诗意之中。

正如《十面埋伏》独属于琵琶一样,《渔舟唱晚》可以说是为古筝量身打造,古筝的五声音阶定弦、清亮而有韵味的音色、特殊的演奏技法都使得《渔舟唱晚》的意境更加悠长,让人体会到“平生无所愿,愿作乐中筝”的意趣。

人都是具有通感能力的,视觉、听觉、嗅觉等这些官能可以相互沟通,当我们看到一幅繁花似锦的画卷的时候,似乎已经闻到了扑鼻的花香;当我们听到鸟儿嘤嘤啼鸣,眼前便仿佛是春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作为艺术形象相对抽象的音乐艺术,正是通过所谓“听声类型”来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引起人们的共鸣。古筝清亮又余韵缭绕的音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水的清澈和荡漾,而古筝刮奏的技法也天然地带有水的流动之感,所以这也许就是《出水莲》《寒鸦戏水》《渔舟唱晚》《高山流水》这些表现自然之趣的乐曲都是与水有关系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