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乐之美:中州古调的魅力

国乐之美:中州古调的魅力

【摘要】:秦筝传入河南以后,和当地的民间音乐发生了融合,因为河南地处中原,古代居九州之中,所以融合后的筝乐又被称为“中州古调”,现今多称为“河南筝曲”。河南筝曲主要流传于南阳市、泌阳县、叶县等地,大多直接来源于河南的大调曲子和板头曲。河南筝曲以浑厚淳朴见长,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带有明显的方言音调特点,有着浓厚的戏曲韵味。滑音,符合河南方言音调习惯,短促而直接,此外还有边滑边颤的滑颤音。

“欢日尚少,戚日苦多,以何忘忧?弹筝酒歌。”(汉乐府《善哉行》)从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到北宋建都汴梁(今开封),都是在河南地区,这一地区自古就流行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郑卫之音”。秦筝传入河南以后,和当地的民间音乐发生了融合,因为河南地处中原,古代居九州之中,所以融合后的筝乐又被称为“中州古调”,现今多称为“河南筝曲”。

河南筝曲主要流传于南阳市、泌阳县、叶县等地,大多直接来源于河南的大调曲子和板头曲。大调曲子也称为“鼓子曲”,是一种曲牌体的民间说唱音乐形式,由明清时期流传于中原地区的小曲和民歌衍变形成,其伴奏乐器主要以弹拨乐器三弦、琵琶和古筝为主。除给声乐伴奏以外,还有纯乐器合奏的形式,称为“板头曲”,它相当于在正式演唱之前,由乐器演奏的前奏曲,也有调弦活手之意。代表曲目有《高山流水》(河南派)、《打雁》、《苏武思乡》等。(www.chuimin.cn)

河南筝曲以浑厚淳朴见长,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带有明显的方言音调特点,有着浓厚的戏曲韵味。其演奏技法中游遥、按颤、滑按、大小颤音独具特色。游遥,在演奏时右手从筝柱附近由弱渐强逐渐向岳山处移动,同时左手从按变音边滑边颤恢复原音位,这是一种综合运用的指法,较为复杂,表现力非常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大颤,比一般的颤音幅度要大,一般会超过二度音程,适于表现强烈的情感。小颤,幅度较小,但是细而密,情绪较为凄婉、肝肠寸断。滑音,符合河南方言音调习惯,短促而直接,此外还有边滑边颤的滑颤音。河南民间流传的一首小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河南筝派的指法特点:“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